所谓的“常例”就是按级别分肥的政策,或者说是一种贪污的潜规则。由于明朝官员的俸禄相对比较低,大家就能都开始贪污。结果弄得官场上污浊、混乱不堪!所以在为了不让大家乱来将国家搞垮,都没得贪,预示着有心人的组织和潜移默化下,慢慢的形成了一项在财物上的分肥制度!
分肥的主体来源就是各地官府“漂没”出来的银子。这些银子会按照官衔层层分配!位置高的多拿些,位置低的少拿些此外!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能拿到这些“常例”的只能是官,而吏员不在其中!所以吏员想要发财依旧得通过其他手段。 海棠书屋
此外京师里的官员要好一点,能多拿一份钱。因为各地的官员进京求着京师衙门办事的时候总要给些好处。夏天的时候有“冰敬”,冬天的时候有“炭敬”!更有五花八门的什么“节敬”之类的东西就不用再提了!
而且这种灰色收入还有一种好处,那就是文武都默认这些“常例”乃是正常的收入,不列入贪渎的计算之中!也就是说,假如一个官员只收了“常例”,而没有在官府账目上做手脚,或者是通过其他渠道收黑钱,那他就是一名清得不能再清的官员了!
而这种官员在大明当中是占有一部分比例的。比这种官员再清廉的大概就只有海瑞了!而且此类官员往往都有“刚直”“清廉”等美名,所以如果他们愿意做事的话也不会畏首畏尾!因为他们清廉嘛,没有什么把柄给别人抓!所以这种人在政治上最难对付!
但是这次王锡爵却打破了潜在的行规,把这种拿“常例”的人也当做贪渎之人从官场之中清除掉!这让官场哗然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他们这才知道王锡爵等阁老下了多大的决心!
于是在干掉了几个特别出风头的,以为自己清廉就无所顾忌的官员之后,此类官员也全部安静下来!毕竟做官还有“常例”收,没得官做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两位殿下开馆一年多之后,在册封太子的这个问题上,他已经迫使整个官场达成了统一!
而偏偏他还指使一部分人在私下里跟万历帝表态,愿意支持皇三子朱常洵!这就给了万历帝一个假象,文官集团在事实上已经分裂了,只不过分裂出来的人还很少,无法同内阁的号召力相比!
再加上王锡爵在处理朝政时表现出的恭顺,给他一种莫名的信心,让他觉得自己初步掌握没了整个朝廷!虽然说现在做不到如臂指使,他那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与此同时,文官们也没忘了在李太后那里下功夫!因为他们觉得李太后能够比较公允的看待立太子这个问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无论是朱常洛还是朱常洵他们哪一个成为太子,对李太后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因为这两个人都是他的孙子!所以考虑到帝国的长治久安,她应该是会倾向于立朱常洛为太子!
而且王锡爵等人还有一个不可说的理由,那就是王恭妃和朱常洛的出身!王恭妃和李太后的出身相同,都是宫女被皇帝临幸之后生子,然后母凭子贵!不同的是,李太后因为讨得皇帝的欢喜,最后终于成为了一朝太后!而王恭妃却不得万历帝的
所谓的“常例”就是按级别分肥的政策,或者说是一种贪污的潜规则。由于明朝官员的俸禄相对比较低,大家就能都开始贪污。结果弄得官场上污浊、混乱不堪!所以在为了不让大家乱来将国家搞垮,都没得贪,预示着有心人的组织和潜移默化下,慢慢的形成了一项在财物上的分肥制度!
分肥的主体来源就是各地官府“漂没”出来的银子。这些银子会按照官衔层层分配!位置高的多拿些,位置低的少拿些此外!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能拿到这些“常例”的只能是官,而吏员不在其中!所以吏员想要发财依旧得通过其他手段。
此外京师里的官员要好一点,能多拿一份钱。因为各地的官员进京求着京师衙门办事的时候总要给些好处。夏天的时候有“冰敬”,冬天的时候有“炭敬”!更有五花八门的什么“节敬”之类的东西就不用再提了!
而且这种灰色收入还有一种好处,那就是文武都默认这些“常例”乃是正常的收入,不列入贪渎的计算之中!也就是说,假如一个官员只收了“常例”,而没有在官府账目上做手脚,或者是通过其他渠道收黑钱,那他就是一名清得不能再清的官员了!
而这种官员在大明当中是占有一部分比例的。比这种官员再清廉的大概就只有海瑞了!而且此类官员往往都有“刚直”“清廉”等美名,所以如果他们愿意做事的话也不会畏首畏尾!因为他们清廉嘛,没有什么把柄给别人抓!所以这种人在政治上最难对付!
但是这次王锡爵却打破了潜在的行规,把这种拿“常例”的人也当做贪渎之人从官场之中清除掉!这让官场哗然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他们这才知道王锡爵等阁老下了多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