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家亡?一定要这么狠吗?”
楚天还真想不到为了获得对方英雄的效忠,要去灭了对方的国家。
怎么感觉自己像是小说里的大反派……
“如果法兰西周围当真如主公所说,强敌林立,尤其罗马文明最为强盛,那么其为罗马文明所灭,并非不可能之事。”
房玄龄的话提醒了楚天。
楚天不需要亲自去灭法兰西。欧洲那边有几十、上百个文明,相互倾轧,法兰西王国不见得可以活下来,或许过几年就被灭国。
“法兰西灭亡,不知要等到何时。”
楚天迫不及待想要圣女贞德效忠,查看她的属性。一个传奇英雄明明成为俘虏,却不能立即使用,楚天总觉得有些不快。
房玄龄陷入短暂的思索,另有办法:“主公可离间其与法兰西领主之关系,将其带回东汉,与其约法三章,若其为主公效力五年,则释放,可返回法兰西。五年时间,虽不能沧海桑田,但足以改变许多事物。”
“雇佣?”
楚天一时倒是没有想到有这种途径可以利用圣女贞德为自己卖命。
五年时间在《领主》可以让文明格局发生变化,谁知道五年以后法兰西王国是否还存在?
另外,五年以后楚天还可以再想办法,将圣女贞德留下来。五年又五年,五年又五年……当她已经熟悉东汉之后,说不定会此间乐,不思法兰西。
“还是军师高明。”
楚天的仆从军正缺少将领,活捉一个圣女贞德,可以充当仆从军的将领。
楚天又与房玄龄私底下合计如何算计一个十七岁的少女。
心里有数以后,楚天面对倔强的圣女贞德,语重心长地说道:“两国无端交战,你们法兰西军团围攻我们东汉的领主在先,我设伏在后。按照情理而言,你们法兰西有过错。你助纣为虐,为我所俘虏,此乃天意,也就是上帝的意思。上帝认为你有过错,所以让我活捉你,作为对你的惩罚。”
圣女贞德瞪大眼睛,她成为俘虏,怎么就是上帝的安排了?法兰西怎么就成为非正义的一方了?
她想要反驳楚天,却发现无法反驳。
这一次确实是法兰西领主联合其他两个欧洲领主主动进攻东汉领主张道。按照楚天的逻辑基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法兰西就是非正义的一方。
圣女贞德忽视了一点,基于国战的规则,国战并没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只是为了各自的文明生存空间而战,主动进攻没有过错。
楚天见对方被他所误导,继续说道:“但我并非无情之人,我会派人前去与你的领主交涉,如果他愿意赔偿一千两黄金,我会将你交还给他。如果他赔偿三千两黄金,我会释放你和所有的法兰西俘虏。我们和好如初。”
听说楚天愿意释放她和所有法兰西俘虏,而代价只是三千两黄金,不由意外:“我收回之前的话,你虽然是敌人,但是一个……好人……”
“你们照顾好这位姑娘,不可令她受委屈。”
楚天一本正经。
李秀宁只好配合楚天:“在她的领主答复之前,属下不会令其受一点委屈。”
“我出三千两黄金,买下贞德还有两千多个法兰西俘虏。”
叶卡捷琳娜听说楚天打算用低廉的价格将圣女贞德和两千多个法兰西俘虏卖掉,在私底下向楚天出价。
三千两黄金买一个传奇英雄和两千多作战经验丰富的战士,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没想到叶卡捷琳娜资产不薄,拿出三千两黄金,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不过,楚天翻了一个白眼:“你不会以为我真的会卖掉她吧?”
“你……”
叶卡捷琳娜作为大领主,很快明白楚天是什么意思。
楚天根本就不想放走圣女贞德,甚至根本就不会认真和法兰西的领主交涉。他只是在欺骗一个无知的十七岁少女的感情。
“你太阴险了!”
叶卡捷琳娜也不禁轻呼。
“彼此彼此。”
楚天对叶卡捷琳娜这个聪明的女人也感到棘手,而且叶卡捷琳娜还有沙皇的能力,将来可能会权倾一方,统治广袤的东欧大平原。
楚天在心底计划厚着脸皮将叶卡捷琳娜掳到东汉徐州,扼杀一个大帝诞生。
不打算放走叶卡捷琳娜这件事,楚天没有和她说。
叶卡捷琳娜心里有计划,也没有和楚天说。
两个未来帝皇般的人物在无形中交锋。
楚天俘虏圣女贞德,将自己扮演成一个受害者,获得圣女贞德的初步好感,还有“天可汗”的特性影响,至少圣女贞德对楚天没有那么厌恶。
接下来就是使用一些诡计,使贞德与她的领主之间的关系产生裂痕。
张道为楚天所救,他纵兵追杀欧洲军团,危机得以解除。
“我可以将四座城池全部给你。”
张道得知是楚子谋到来以后,他慷慨地将四座被欧洲领主占领的城池让给楚天。如果没有楚天,他说不定会兵败身亡。而且楚天南下,目的很明显是兼并南部的城池。
楚天不客气地收下,逐一攻陷被欧洲领主占领的四座城池,将自己的领土扩张到十一座城池。
仅仅凭借城池产出的积分,他几乎可以稳坐第一的位置。
楚天派去使节,要求法兰西领主用三十万两黄金赎回圣女贞德。
法兰西领主认为楚天是在故意刁难他,将使节赶走。
三十万两黄金,可以组建拥有上万骑士的骑士团!
楚天确实在故意为难之,他令使节添油加醋向被俘虏的圣女贞德描述其间的过程,将赎金的数量从三十万两说成三千两。
楚天总结道:“很遗憾,你的领主连一千两黄金都不愿意拿出来交换,看来我只能将你带到东汉,作为对他的惩罚……还有一个选择,如果你为我雇佣,立下战功,五年后我可以将你送回法兰西。”
“当真?”
“我楚子谋从不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