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二章 徐州会战(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804 字 2个月前

袁卫顿时感到救星来了。

董平是福建董氏子弟,与董良算是那种很远的本家。

在护卫军第一次打进同安的时候就跟着转移到了西表岛,然后加入了护卫军。

不过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军校学习。读书的时间比参战的时间要长,带着一幅眼镜,看起来文邹邹的。

接过董平递过来的文件,众人一起看过来。

计划还附了一张部署图,光是看图就能够大概看懂。

赵烈文不愧是总参谋长,经过董良的拔苗助长,这位年轻的读书人,真的有种羽扇纶巾的感觉,恰如当年舌战群儒时的诸葛亮,火烧赤壁时的周瑜。

这样的年轻人只有在此乱世才能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崭露头角。

要是在太平盛世,年轻人即使再有才华也要韬光养晦。

赵烈文让江南纵队北上,沿着沭河设置了一条封锁线。

为了让这条封锁线更加的严密,赵烈文在江北动员了将近十万名民兵。

在沭河大堤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修建碉堡一座。

之所以选择沭河,是因为这条河所在的位置靠南。河面上的冰层不足以跑马。

清军想要过河就要搭建浮桥,或者是趟水过河。

这么冷的天,想要趟水过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样徐州和沭河就形成了一个点加一条线,一个立体的防御体系。整个江北防线无懈可击。

“好了,这下咱们可以放开了在这里与清军大干一场。”袁卫一拳头打在桌子上,差点要将整张桌子给打散。

“司令,既然这样,咱们要不要给黄河北岸这支清军一点颜色瞧瞧。

两万多人就想将咱们给包围在这里。这也太嚣张了。我觉得要想将几十万清军拖在这里,就要让清军先肉疼一下。”

说话的是纵队参谋长潘晓波。

潘晓波与袁卫一起入的陆战队,后来去陆军学校进修过一段时间,回来之后担任江北纵队参谋长,是一个心思缜密的将领。

“晓波的提议,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咱们到现在还没有跟清军干一架,免不了要被他们看低。这对我们后面拖住清军的主力部队非常不利。”

袁卫显然是同意潘晓波的方案。

“战士们这段时间关在城内也憋的难受,这样消极抵抗对部队的士气也是一种打击。”就连训导主任饶家骏都同意出击。

徐州的战事由总参谋部全权委托给了江北纵队。

他们在座的几个人就可以完全决定徐州会战该怎么打。

“咱们现在手中有四个支队,一个独立炮兵大队,一个独立骑兵大队,纵队直属警卫队,教导大队。两万兵力,城外的清军先头部队也是两万人,其中有七成是骑兵。剩下的步兵也几乎是人人有马。另外他们还有红衣大炮三十六门。”董平向众人阐述了一遍双方的实力对比。

袁卫看了一眼众人道:“现在的问题是从哪里下手,我们的情报还是有些欠缺啊。”

此时的徐州城主城在黄河西南。

黄河在徐州的边上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夹角。

因此徐州城北和城东都是黄河。

此时正值冬季,黄河处在枯水期,很多地方甚至已经裸露出了河床。

黄沙构成的河床,被寒风吹过,河床上残留的水结冰,让河床变得硬邦邦。清军几乎可以在河床上跑马。

不过有一点对护卫军有利,那就是清军没办法再用水攻的办法。

袁卫此时脚下的徐州城不知道已经被淹没多少次了。

据说徐州城的底下还埋着好几个徐州城,都是被以前的洪水裹挟泥沙掩埋的。

“司令,清军现在主要驻扎在大孤山、沙虎山、九里山到霸王山一线,他们是沿着运河大堤南下,属下觉得我们可以城北,也就是黄河南岸与对方展开一场小规模决战,可以在西边的卧牛山设置一个阵地,防止清军马队迂回包抄我们的后路。”潘晓波继续讲出了自己更加详细的想法。

房间了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当中,并非是众人对潘晓波的建议置之不理。

大家都听进去了,现在众人对着眼前的沙盘在认真推敲这个方案。

“让十八支队带着四个守备大队负责守卧牛山的防线,再给他们两干民兵协助修筑工事。剩下的主力全部开拔到黄河边上去。”

此时,徐州城的周围已经没有百姓,数十万人全都撤退到了城内。

护卫军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

好在城内储备的物资充足,加上坚壁清野带进来的物资。

此时的徐州城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至少坚持一个冬天应该没有问题。

待到来年春季,那时候就到了护卫军大反击的时候了,便更加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