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国号与国都(2 / 2)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1286 字 12天前

扬州作为大唐四大都督府之一,城市规模庞大,人口众多,城高墙厚。

而且扬州南依长江,北靠高邮湖,地形要比徐州更加易于防守。

而且扬州地理位置不错,作为桥北的桥头堡,可以有效的连接长江南北的燕军。

齐州治所历城就是后世的济南,优势是三面环山,连接黄河南北,缺点就是城池规模太小,城内仅有五万左右的居民。

按照安禄山的观点,他最钟情徐州,他认为此地有帝王之气,出生在这里的刘邦也建立了四百年的大汉基业。

而史思明则偏向于扬州这个拥有二十万人口的大都市,严庄与张通儒则倾向于历城,因为在这里站稳脚跟,就可以巩固燕军的河北老巢。

“丞相,依你之见,认为该把我们大燕的国都定在何处?”

国都的争议比国号激烈的多,安禄山只好再次询问李林甫。

李林甫拱手道:“以臣之见,可以效仿李唐,建立两个国都,一个都城,一个陪都。”

“那丞相认为该用哪座城做国都,哪座城做陪都?”安禄山继续追问。

李林甫略作思忖道:“按照我们大燕将士的籍贯来看,似乎河北才是我朝的根本。

但臣认为,因为王忠嗣占据了幽州,再加上河东牢牢掌控在李瑛手中,河南西部尽归李瑛所有,导致河北三面受敌,怕是难以坚守。

最好的策略就是先立徐州为国都,用以连接河北与江南。

再把江南的江宁县立为陪都,以策万全。

如果李归仁将军能够击败王忠嗣,在河北站稳脚跟自然最好。

如果河北丢失,则唐军必然绕过山东,集结重兵围困徐州,到那时我军怕是将会重演项羽一幕。

若把江宁设为陪都,则我军就有了战略后退的空间。

一旦河北沦陷,朝廷就可以搬到江南的江宁县,依靠长江阻挡唐军南下,最不济也能学习孙权划江而治,与李唐平分天下。”

小主,

听了李林甫的分析,史思明、严庄等人俱都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李相果然真知灼见,你的顾虑确实比我等周祥多了!”

安禄山揉着圆滚滚的肚子道:“丞相言之有理,那就按照你所言,定徐州为国都,以江宁为陪都。”

张通儒道:“江宁只是润州治下的一个县城,如果本朝要立江宁为陪都,必须改个名字,免得让天下人耻笑!”

李林甫笑着起身,侃侃而谈:

“呵呵……张先生说的有理,江宁作为六朝古都,本不该是现在的地位,不说比肩长安、洛阳,至少应该与太原、成都分庭抗礼。

而现在,这个六朝古都不仅无法比肩太原、扬州、荆州,甚至连州都不是,仅是润州治下一个小小的县城。

此乃何故?

盖因李唐朝廷认为江宁有帝王之气,虎踞龙盘,北依长江天险,南有群山环绕,易守难攻。

因此这江宁在历史上才先后诞生了孙吴、东晋,以及宋、齐、梁、陈这四大古朝。

长安距离江宁路途遥远,又有长江天堑阻隔,李唐朝廷担忧这里会崛起割据势力,因此极力打压。

不仅让江宁无法比肩洛阳、太原这些大都城,甚至连州都给它褫夺了,仅仅给了一个县级区划。

正是在李唐朝廷的极力打压下,江宁才不复昔日辉煌。

但石头城犹在,长江滚滚不休,江宁依旧是虎踞龙盘之地。

只要陛下在此大力发展,用不了几年,江宁必会重新崛起,至少也能庇佑陛下割据一方,划江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