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复仇的小火苗(1 / 2)

池潘看着走进内院的张好好,就恨不得也换成女装,变成一个女子跟在张好好身边混进去。

池衙内心里很是腹诽,怎么可以这样,让他一个人在这里喝茶,连一个招待的人都没有。

张好好觉得很神奇,对池衙内的遭遇也没放在心上,毕竟这是一个当今红人家的庄子,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

何况在男主人不在的时候,还想进庄子见女主人,这不是开玩笑嘛。

随着张好好往内院走,她的内心越来越惊讶,一路的装饰很是奇特,和她见过的那些高官府邸很是不同。

当她迈过一道石柱之后,突兀的就听到了非常好听的琵琶曲,从院子中传了过来。

这声音来的很突然,让张好好以为这是打搅了别人的雅兴,就连忙后退了两步。

只是很奇怪的是,张好好刚刚后退到柱子的后面,马上就听不到里面的琵琶声音了,声音消失的也很突兀。

她试探着又向前走了两步,琵琶音又出现了,仿佛那个柱子就是隔音的似的。

张好好觉得很好玩,就在哪里不断的前进后退,配合着她轻盈的步伐,让引路的使女觉得,这位客人可能是在跳舞,只是这个舞蹈有些奇怪而已。

赵盼儿的队伍蹴鞠输给了高慧,买球场外面休息,刚巧有侍女说有客人前来,可是等了很久,却还没看到客人进来,她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连忙出了蹴鞠场,向着内院的的大门处走去。

不看不要紧,赵盼儿看了之后就觉得脑子突然就大了!

她看到了什么?

张好好竟然在院子门口的石柱前跳起了舞蹈,这个舞她和王跃跳过,她连宋引章哥孙三娘都不曾教过,可是张好好什么时候学过了。

难不成?

赵盼儿不敢想下去了,她以为王跃什么时候已经和张好好好上了呢。

要知道,赵盼儿当初也是官妓从良,虽说幸运脱籍,还是处子之身,却也不算是清白了,相对于那些正经的闺阁女子,她比张好好其实没强多少的,对于这一点她一直都很自卑。

赵盼儿就那么愣愣的看着张好好想入非非,她想到张好好在京都的名气,刚刚运动过的红润脸庞也慢慢的褪去了血色,变得有些苍白了。

看着仿佛找到了玩具似的跳舞的张好好,赵盼儿这会儿心里更是下定了决心,是时候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赵盼儿相信王跃不会停妻另娶,也知道王跃的实力,她原本不敢想的复仇的火苗,一经点燃,就一发不可收拾。

她也知道王跃有自己的谋划,可能是想引爆朝中两派的纷争,趁清流还占据优势的时候,趁机把皇后拉下后位宝座。

既然皇后都是王跃的仇家了,为什么不能加一个皇帝呢?

赵盼儿不敢直接告诉王跃,她一直以为王跃是准备杀人放火等诏安,又得利益又的钱,就想用自己的方法报仇。

赵盼儿觉得如果高慧以平妻的礼仪进府内,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还能震慑其他不安分的女子。

而高慧那个单纯的小姑娘,她觉得很容易哄的信任自己的,只要被抬进来了王家,肯定会是自己人的。

同时,赵盼儿记得王跃也通医术,还很是不凡,如果能让贤妃怀上龙子的话,毕竟可以和后党相争,也算是帮王跃一把。

可是贤妃即使现在成功怀孕,孩子还是太小,皇帝又身体不好,必定不会传位给贤妃儿子。

那留给贤妃的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利用高观察手中的兵权,再加上王跃的辅助,很容易就能夺位了。

那样的话,皇帝以后只能横死在宫中了。

赵盼儿觉得,只要皇帝不能寿终正寝,就算是报仇了。

……

张好好不知道赵盼儿想什么,她玩了一会儿,这才想到了来意,她连忙抬头四处看看,祈祷着千万别被人发现了,却没想到一抬眼就看到了赵盼儿,只是赵盼儿的眼神有些怪异,让张好好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张好好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女子,很快就稳定心神,她摇曳生姿的走到赵盼儿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这才笑颜如花的说道,“这位天仙般的人儿就是王夫人吧,妾身张好好,贸然前来,还请见谅。”

赵盼儿听着这婉转动听的声音也回过神来,她勉强的露出一个笑容,用刚学不是特别熟悉的掌家娘子的礼仪回了一礼,这次笑着解释道,“刚才和高家小姐玩蹴鞠有些累了,看着你的舞姿就出了神。”

张好好愣住了,她不知道王夫人为什么这么说,就疑惑的说道,“舞姿?王夫人怕是误会了,你家的内院那个柱子很神奇,我过了柱子就能听到琵琶曲,退出去就听不到了,这才试探一下,没想到让夫人误会了。”

赵盼儿这回是真愣住了,原来是她误会了,可是她也是贱籍出身,应该能看出张好好那不是舞姿的,可是她怎么就误会了呢?

说到底,还是她自己的内心里很自卑,在这段时间和高慧接触之后,让她更加的自卑了。

小主,

要知道,高慧幼年失去娘亲,爹爹又一直疼爱她,根本就没有找教养嬷嬷,就是怕她受了委屈。

即使这样,高慧的一举一动里面,还是能看出大家闺秀的影子,更何况那些从小养在母亲身边,尽心尽力教导的大家闺秀呢。

似乎在嫁给王跃之后,不自觉的,赵盼儿就自卑了起来,就连王跃帮她讨来了诰命,都没有让她的心里能够自信起来。

正因为此,赵盼儿才恨起皇帝来,如果不是皇帝胆小怯懦,以当时的情况,他爹爹勇猛善战,怎么也能凭借战功升迁,怎么会因为救人才被流放了,这简直太可笑了,勇猛杀敌守护百姓,反倒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