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年年岁币污封禅(1 / 2)

第171章 年年岁币污封禅

在今天之前,李世民对于魏征并不是很感冒。

论贤,秦王府文武哪个不是人中俊杰?

不过光幕这短短一上午,李世民反而发现这魏征还是很有意思的。

至少骂人这方面,这甘露殿应该是没有比他更强的了。

尤其听他骂起来玄宗,那真是倍儿爽。

李世民甚至有点后悔,三个月前就应该带这魏征过来的!

那小太宗,那懿宗,那僖宗,李世民都不稀得说。

要不是定然会被臣子反对,李世民现在就想在太庙立碑,隔空把这三个不肖子孙全都逐出李氏族谱。

丢疆土,伤臣心,徒耗民力,就这好意思称自己为巨唐之主?

对于魏征的这个问话李世民当然也清楚。

离娄章句中的对奏,臣为君手足,则君为臣腹心,君视臣土芥,那臣自然当君为仇寇。

因而李世民郑重拍了拍魏征的手背以作勉励:

“爱卿乃朕手足耳!”

说罢李世民倒是心下大慰,不谈后世,至少他贞观看来应该都是君臣相谐吧。

这群臣子被他视为肱骨手足,他们与自己开创盛唐之初,并且还在后世塑像,传唱千年?

李世民现在忽然很想看看那个夜长安了。

除了他贞观上将,定然还有他的贞观臣子,只要能看到岂不是按名单抓…请人就行?

【除了谥号和庙号这两个之外,另外一个也避不开同样烂掉了,那就是封禅。

华夏史上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皇帝合计有七个,不过这里一般只说泰山的六次封禅。

这个相对来说很好算,毕竟总共就那么几个人不是?

刻石封松的始皇帝属于毋庸置疑,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超前目光远贯今古。

首次完成大一统,是根本不需要谥号和庙号的皇帝。

同时也开创了帝王封禅的先河。

武帝八登泰山也基本上没毛病,毕竟打通西域让羌胡分家,兴利开边,加强集权,揍得匈奴不要不要的,这些也都是光耀千古的功绩。

这是一个能对匈奴单于喊出“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的皇帝。

有人比喻如果华夏是一台机器的话,始皇帝搓出来硬件,汉武帝给装上软件,由此华夏这台机器才运行到咱们现在。

虽然总有人说刘彻要是早死个五年十年风评能更好的,但刘彻在晚年也能认识到错误下轮台诏转变国策,在历史上也算是极其罕见了。

比起来需要早死二十年才能扭转风评的强了不知道多少,你说是吧玄宗?

光武帝就不说了,虽然战绩比不上汉武,但能把已经被人埋土里的汉朝重新扒拉出来,本身就已经挺厉害了。

唐高宗虽然有点代父封禅的意思,但好歹成功灭了高句丽,而且还攒了一些家底给玄宗搞开元盛世。

玄宗更不说了,早死二十年历史评价能直逼二凤,可见早期封禅确实是够的上格的。

真正把封禅搞臭的是宋真宗,签了城下之盟的那位。

赵恒在位时萧太后领军南下,当时王钦若都要吓尿了,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建议:咱们迁都南京吧。

陈尧叟不同意:我觉得还是学唐朝迁都成都比较好。

王钦若是南京人,陈尧叟是成都人。

宰相寇准不干了,喊出敢言迁都者斩!随后几乎是逼着赵恒亲征,由此才能让宋军士气大振跟辽军相持。

最终宋辽签檀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无条件给10万两银和二十万匹绢,双方罢兵。

赵恒沾沾自喜:想当初,朕御驾亲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救国家危难,挽大宋社稷。

然后王钦若又跳了出来:城下之盟深以为耻!这寇准真乃奸邪也!该杀!

赵恒一想:有道理。于是疏远了寇准并向王钦若请教:怎么才能洗掉耻辱呢?

王钦若微微一笑提出了两个计划:

御驾亲征夺失地,封禅泰山振民心。

赵恒面有难色,不出王钦若之料选择了后者。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之后:

天书降临称帝贤名,神人入梦相约泰山。

群臣弹冠相贺,百姓冷眼旁观。

八百万贯封禅泰山显大宋威仪。

城下之盟年年岁币污封禅金台。

《宋史》评:一国君臣如病狂!

肉身堵门避免后世皇帝劳民伤财玩儿封禅,这可能是真宗对百姓唯一的一点贡献。】

“雉奴竟殄灭高句丽之国?”

想起来后世那腌臜之国把他的形象搞成了独眼,李世民倒是开心了一点。

李世民眉毛扬了起来,这代表他心情有所宽慰,虽然不多。

长孙无忌赶忙道:“皇子治平高句丽全赖大家之功。”

“后世还有那棒子,如此可见并未亡国灭种,如何算平?”李世民已经想起来了全部缘由,如此反问。

长孙无忌说不出话,他怎么会清楚?

甚至心底还有点委屈,这棒子怎么如此多事?若有机会定要亲随陛下出征,出一份力!

将此事放在一边,李世民感觉自己此前对于宋朝的评价还是太高了:

“城下之盟能夸功,燕云之地为贼所占能封禅。”

“交岁币不觉耻辱,耗民力掩耳盗铃显何威仪?”

“这宋史说的还真没错,君王腌臜,臣子鬼胎,如此国祚还能数百年?”

“真可谓是…”李世民摇摇头,只觉得难以评价。

杜如晦则是想起来了光幕此前的诙谐之语:

“光着屁股拉磨?”

李世民一愣,随即捧腹大笑。

侯君集尉迟敬德不解其意,被长孙无忌解释后,冷面如尉迟敬德也挤出一丝笑意。

笑过之后便是怒其不争:

“这辽军竟是太后领兵,可见内有不安。”

“而且其远袭,这宋是据城而守,久持则辽必败,如此竟还签什么兄弟之盟!”

房玄龄迟疑:

“观这宰相之言行,似是铁血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