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照本宣科(1 / 2)

第444章 照本宣科

“此非为夺位,而是为泄愤耳。”

李世民轻叹一口气评价了一句。

毕竟若真是理智行事,那么首先要做的定然是夺下玄武门,随后先索宫中武库,把守宫禁避免禁军聚众取甲兵。

随后再点起精兵奔袭“护佑”天子,如此则大事可定矣。

到了那时,什么武家武三思之流,解决起来还不简单?

并且再退一步,即便这李重俊真不晓事,身边跟随的四个禁军头领能不清楚玄武门重要性?

尤其那李多祚,李世民可是记得这人在神龙政变当中便是把守玄武门的。

那么解释就唯有一个:李重俊对这武三思弄权有滔天恨意,故而强令禁军头领跟随先诛仇雠,再行举事。

也就一个呼吸李世民便将此事想的明明白白。

但若是抛开这些想法,仅仅出自本心评价的话,他也忍不住道:

“杀得好!”

移天子权柄,淫后宫艳私宅,迫害老臣,凌忽东宫,任何一件事都难以忍受,最终这子孙行事虽缺大节思量,但面对此辈国之疥癣,引刀血溅三尺,酬仇足以称快!

对于后辈将此事与玄武门之变作比,其他人皆不语以避嫌,长孙皇后倒不用计较这些,轻笑道:

“恐怕这李显朝堂内外忠义之士,皆心怀大家也。”

对此李世民轻哼一声,将皇后的这句不软不硬的赞美收下,随即思量了一下摇摇头道:

“这李显……心无远图,又不念昔日之祸,既昏且懦,妻女弄权之下,恐生不忍言之事。”

他评价自己子孙属于理所应当,而且言语之间毫不客气。

毕竟按辈分来说,这李显还当称呼他一声阿翁或者太公,只是言语不客气已经很收着了,若是这李显在面前,李世民丝毫不怀疑自己会上手交流一番。

这一刻大唐皇帝倒是有点可惜这光幕没通李显时了,不然若是能追着责骂一番,还能出一口心中恶气。

长孙皇后轻轻拍拍了夫君让其怒气稍顺,随后也是有点好奇:

“事当不至如此吧?且还有那相王……”

李世民冷笑摇摇头,对相王不评价,只是稍稍解释了一下道:

“这李重俊贵为东宫,虽非韦后嫡子,然受其亲女凌忽,已是失位。”

“既效那二圣临朝……”

想到这里李世民感觉还是有点胃疼,只觉得这群后辈没一个省心的:

“那恐怕生临朝称制之心亦理所应当,恐怕亦有效仿那武曌之梦。”

只是李世民嘴角挂着毫不掩饰的讥讽。

就凭汝辈这后宫操权不敌禁军一刀的手段,还生如此痴梦?

不过一边为武三思之死感到解气,一边李世民倒是想起来了后辈用的那个词:

“军阀……”

长孙皇后看夫君脸色有点魂不守舍,便知晓应该是心中又有许多不便说的念头,便拍拍他手背道:

“眼下先看那玄宗如何清扫不平便是。”

往昔李世民在后宫没少跟她说过这玄宗的昏庸,但此时看起来,这玄宗少时反有英主之相?

【虽然武三思和武崇训被李重俊以命换命直接砍了,但是这股乱风并没有止息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

实际上在阿武倒台之后,刚刚掌政不到一个月的李显就给朝臣开了个大眼:

下诏授太平、安乐、长宁、宜城、新都、定安、金城开府之权,七位公主规格视同亲王。

开府就是说公主们可以自己任命属官,这些属官同样可以推荐给朝廷,算是标准的做官捷径。

姚崇很可能就是从李显这道诏令当中敏锐的嗅到了令人不安的气息,于是给武则天鞠了一把泪,顺利外调避开了政治风暴。

京城中武家的话事人被砍死之后元气大伤,但李显的老婆们和女儿们聚在一起很快就商量出来了新的章程:

与其出宫与人赔笑狎玩结党,直接卖官不是来钱更快?

实际上皇帝的家属们少了武家这个中间商赚差价之后,卖官这件事也干的愈发如鱼得水:

韦后负责在李显那儿巧言令色,上官婉儿负责诏书敕令的草拟,安乐公主仗着宠爱可以让李显先签字后写内容,这就是搞定了上游。

有开府之权的公主府以及韦后的妹妹、上官婉儿生母沛国夫人、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等遍布长安内外,打通了下游。

在当时的长安,如果你能掏出来三十万钱,就可以拿到天子李显亲笔敕封的官表,如果你余财不多呢,花三万买个僧尼度牒免去赋税徭役,也是相当合算的。

因为这种特殊的任命状是走关系通过中书省的侧门递进去办理,而且上面的敕命批示用的是墨笔而非朱批,时人也蔑称其为“斜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