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康斯坦丁离世(2 / 2)

而康斯坦丁的死也代表着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东非全国为此哀悼七天,举行盛大的国丧。

从北方的杰济拉到南部的布隆方丹,从东方的东方市(奔巴岛上的城市)到西边的罗安达,东非全国都处在一片悲痛之中。

而康斯坦丁的死,同样牵动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派出重要人员前来参加康斯坦丁的葬礼。

作为一个重要帝国的皇帝,康斯坦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除开他莱茵帝国皇帝的身份以外,康斯坦丁本人的经历就足以在引起一点波澜。

因为康斯坦丁经历过拿破仑时代的欧洲重要老人之一,是欧洲近代史的活化石之一,同时是欧洲君主之一,虽然黑兴根亲王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德意志小国,但是确是很多欧洲贵族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更何况康斯坦丁后来还成为非洲大陆上强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德国,奥匈帝国,俄国,英国,法国等主要国家的皇室或者贵族,亦或者其他国家政府领导人基本都派出人员,给这位在欧洲也算德高望重的老人送行。

莱茵宫等全国地方,纷纷降半旗致哀,在首都莱茵市,送行队伍超过二十多万人,这一天莱茵市生产活动全部停止,大部分市民参与哀悼活动。

而康斯坦丁的遗体则根据其天主教徒身份,被安排在莱茵大教堂安葬,康斯坦丁的与世长辞,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巴尔干战争,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毕竟在康斯坦丁离世后,恩斯特将首次以帝国皇帝的身份处理国政,而在世界格局如此紧张的今天,东非这个世界大国的任何政局变化,都有可能引发世界局势的变化。

虽然,在东非恩斯特一直都是事实上的一把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康斯坦丁影响小,康斯坦丁的一些想法可以直接对恩斯特造成影响,从而引导国家政治的转变。

所以在康斯坦丁离世后,恩斯特的执政方针显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对于欧洲诸国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东非的国际地位让欧洲各国,必须对东非进行拉拢,避免东非站到各自敌人的那一边去,其中尤其以法国最为紧张。

为了击败德国,法国可以说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甚至向英国和俄国两个敌人和解,这放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英国作为法国百年世仇不需要多说,而俄国曾经欧洲宪兵的名号同样是踩着法国的皇冠得到的,并且两国还曾经在克里米亚大打出手。

所以法国能够放下和英国,俄国的历史宿怨,可以说相当难得,而法国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击败如今法国最大的敌人德国,德国是近些年来对法国威胁最大的国家,更甚于英俄,英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对法国没有致命威胁,而俄国距离法国十分遥远,只有德国和法国之间存在不可调节的矛盾,甚至可以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关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