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北军的注意力,是彻底不在他们这儿了。
也确实,与他们相比,将朝堂牢牢捏在手中才是大头。
估计在如今的镇国大将军眼中,澜瑛阁这一介江湖门派已经因为他之前的打击更加不成气候。
南宫姣更是仓皇逃走的丧家犬,躲在蛮夷之地面都不敢露。
曾经他们为了自身处境和以后大计的忍让,被镇国大将军以为是竭尽所能依旧败北的无能,自然是觉得他们不够资格被他看在眼里。
之前追捕更多是维护他自己的权威,现在有了更重要的事,被她逃走的愤怒估计也散的差不多了,自然不会为了她再特意腾出手。
也是好事。
果然,解决一个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手面对更大的危机。
与围魏救赵有异曲同工之妙。
寿王那边也是,同样不成气候,不必专门腾出手来对付。
并且,在镇国大将军看来,已经屯兵的寿王比澜瑛阁要更厉害。
他连寿王尚且来不及管,信中更是分毫未提镇国大将军如何看待寿王之事,想来根本没放在心上。
以后就算镇国大将军腾出了手,寿王也是更先被解决的那个。
第三份奏报,便是蜀中寿王近况。
之前未曾让人特意呈上有关寿王情报,此时一看,不禁感叹她这位皇叔当真是是心大。
既乐观,日子又优哉游哉,得知青川城以郭家为首的几家与澜瑛阁之事也并未生怒,还是照常让他们办事,只是借此将酬劳谈低了些。
他就没想过,就算郭家未明言,他每下一道指令,其中内容澜瑛阁也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吗?
不过是看在他所需不多,就算将这些物资运回也对澜瑛阁无法构成威胁,南宫姣不想因此打草惊蛇罢了。
两指将奏报按在桌上,提笔在其上写了一行批示:
务必打探到寿王在府中的一言一行,详细记录后,汇总呈上。
此人性格不同寻常,不能以常理断之,她需得到更多信息,才能做出更为具体的判断,看究竟是联合还是压制。
联合也好,压制也好,无非利弊而已,若寿王有称帝之心,那便没的谈,若他没有,以后他谋得出路的同时,说不定能让澜瑛阁乘个东风。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而不仅仅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此方能以最小代价达成目标。
再之后的奏报,便是之前她所吩咐事件的进展情况。
大多较为顺利,少数遇到阻碍的也已经解决。
奏报中虽提到阻碍,也只是借此向她说明进展缓慢原因,并非让她亲自解决。
南宫姣草草看了两眼便放下了。
第四封已是如此,那么之后的便当真只是些许琐事了。
像这一类,她极少才会给予批复,写下已阅二字便可。
此时,她才将目光投向那一封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