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骑虎下山(1 / 2)

当陆诚一行人再次踏上归途之时,队伍里又多了40多口子面黄肌瘦的男女老幼,拖家带口的跟着。

到了下一个城镇的时候,陆诚让来福和武松带着几个收服的流民,去多买了许多干粮。

见到陆诚对待这些人如此仁厚,武松也忍不住心生佩服:“大官人对这些山匪都能如此宽厚仁慈,当真是菩萨心肠,实在让人佩服。”

“这也没什么,都只是一群活不下去的百姓罢了。”

原本武松已经开始称呼陆诚为陆大哥,可武大郎却教育他,跟着别人做事,要摆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能妄自尊大,没了礼数。

武松对哥哥的话一向是言听计从,之后就又重新称呼“大官人”了。

陆诚也并没有去纠正什么,不过对武松的态度也是一如既往的亲切。

就这样一直走了十几天,一行人才再次来到了阳谷县。

由于带着一群流民,不太方便进城,陆诚就让武松带着他们绕过阳谷县,在城外扎营休息。

陆诚则是与潘金莲一起,乘坐马车入城,准备找间客栈休息。

马车刚来到一家客栈门口,就见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有些费力地提着一个大竹篮,卖力的吆喝着:“脆梨,新鲜的脆梨,刚下树的雪花梨,这位客官,你要不要买几个脆梨?我这梨子可是新鲜的很,一咬一兜水。”

陆诚停住脚步,从那孩子手里接过梨子看了看,随后对身旁的来福吩咐:“给他钱,把他的梨子都买了。”

“是,少爷。”

“多谢大官人,多谢大官人。”

“你叫什么名字?怎么这么小的年纪就跑出来做生意?”

“回大官人,小的没有大名,只有一个小名,叫郓哥儿。家里老娘死了,只剩一个卧病在床的老爹和我相依为命,我也就只能出来沿街叫卖,做点小生意糊口。”

“你倒是孝顺。”

这郓哥儿,应该就是原着中时常与武大郎一起沿街叫卖,卖水果为生的那位郓哥儿了。

陆诚读过水浒原着,也记得一些有关这位郓哥儿的描述。

这位郓哥儿和武大郎一样,都是沿街叫卖的小贩,彼此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而且,郓哥儿还能凭借着自己的口才,时不时的从西门庆那里得到一些赏钱。

当这位郓哥儿从旁人口中听说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事儿之后,第一时间不是告诉武大郎,而是先跑到王婆那里,想要分润一些好处,还说有了好处,可以装什么什么都不知道。

王婆自然不想被那郓哥儿敲诈,直接把他打了一顿。

郓哥儿气不过,转身跑去找到武大郎,又让武大郎请他吃了3杯酒、一些肉,之后才告诉武大郎有关西门庆、潘金莲的事儿,之后还给武大郎出谋划策,鼓动武大郎进屋捉奸,临走又得了武大郎几贯钱。

等武大郎被毒死之后,郓哥儿却是平安无恙。

后来武松回来给哥哥报仇,找到郓哥儿想要郓哥儿问话,郓哥儿借口老爹要养活,等武松先给了他五两银子,又给了十四五两的安身钱他才说出了事情经过,还隐去了一部分自己的事儿。

可以说,这个看似年幼孝顺的郓哥儿,实则却很狡猾,前前后后得了许多好处,看着武家兄弟与西门庆斗的你死我活,他最后却片叶不沾身。

你说他是坏人吧,他好像也没有干出什么坏事,你说他是好人吧,他干的那些事儿也绝对不是好人能干出来的。

这样的小人物,看似不起眼,却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阳谷县停留了一晚之后,陆诚才带着一行人接着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