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长乐,你心乱了!(1 / 2)

第109章 ∶长乐,你心乱了!

科举!

这是年头在建立学校时,就已经设立下来的计划。

会根据在校学子的学习情况,然后评估何时开科举。

而这个评估会放的很低。

这主要是因为,雁云城包括辽东城,属于自己人的基层人员太少了。

科举可以有效筛选人才,为公职空缺的基层单位填补进去。

而细数整个雁云城,基层空缺足足有三千多位置。

这三千多位置,之前都是用外包方式,给出报酬,让有能力的百姓们去做。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需要稳定的基层人员,这样帝国传输下去的指令,才可以落实到他们这一级,然后由他们再继续落实下去。

换句话说。

一个主意从他李宽而出,下放到朝廷变成分支的几个点,下放到中层分支就变成几十个点,下放到基层就变成几百、甚至几千个点。

如此一来,一件事细分到那么多岗位去做,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不会太重,而且也能借此用公粮养活更多的人。

而且这也给学校为何读书,一个输出位置。

为….

建设帝国、或者当官员等等而读书!

而且开设科举,让寒门仕子也可以上位,这可是远别于大唐的只有世族人才能当人上人的理念。

整体模式,还是类似于后世现代都市的模式。

开设科举。

李宽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郭守敬,而是在不断深思。

他的位置与郭守敬不同,郭守敬是提出者,科举开设对读书人有益,是单方面的去考虑,而他李宽是决策者,需要更多方面考虑。

比如。

开设科举会不会影响中年人,老年人,还有在职的那些工作岗位等等。

需要考虑各行各业。

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决策,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科举的话….

李宽深思许久,几乎可以确定现如今大炎的政治体,很适合开展科举,便点头道:“那就,执行下去吧。”

“时间,定在四个月后。”

“科举的一切议题,都要以实际问题展开,而不是只考虑大唐那一套纸上谈兵。”

“固然,大唐那一套我们也要,但比例最多占据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都要考虑务实。”

郭守敬激动的拱拱手道:“陛下,臣明白!”

他快速退下。

….….….….….….

翌日。

一则重磅消息,席卷整个雁云城。

雁云城!

不,是整个大炎,都要开设科举!

这一下子,让整个雁云城读书人都为之沸腾。

其实….

雁云城内也没有多少读书人。

读书人金贵,大唐给出的待遇都很好。

再加上此次蝗灾,幽州逃难百姓们从幽州到雁云城,这一路跋山涉水,艰难险阻,许多饿肚子的读书人听听都害怕。

毕竟,这瘦胳膊细腿的,哪敢经此长途跋涉来大炎?

所以幽州饿肚子的读书人,基本都是往长安城方向逃难。

而因为他们是读书人,在长安城待遇也要比普通难民好很多。

如今雁云城内的读书人,占大比例的还是当初被突厥、高句丽、梁国等俘虏而来的。

也就是曾经是奴隶。

这些读书人成为奴隶饱受痛苦,早就不盼望什么读书出人头地,能活着已然是不错。

所以他们把救了他们的大炎,是真正当家的,而大炎建立后,许多读书人则是被官方征召去当教师。

故此,科举消息传出这一日。

雁云城内的教师群体,最为沸腾。

他们没想到,曾经被奴隶后失去的理想,读书出人头地,竟然….可以在这片土地出现!

科举….科举!

若是要追溯上一次何时开启,在整个汉人历史中,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时光冉冉。

谁也没有想到,科举再开,大隋没了,而开启科举的也不是大唐,而是,他们脚下这个崭新的帝国,大炎!!

这让教师们,彻底沸腾!

而赵阳便是其中之一。

他原本是代城县县令的师爷,但是因为幽州蝗灾,朝廷降旨处置了几位官员,而代城县县令就在其中。

赵阳听到风声的时候,为了怕被怪罪,就已经悄然离去。

他没有去长安,也没有去大唐其他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北上,跟随又一只前往大炎的难民队伍,来到了大炎。

大炎在他来的那时候,总共一城,雁云城,以及其所属的六镇。

他原本是在淡水镇生活,不过,因为自己曾经当官的经验,赵阳很明白一个人该往高处走的道理,自然就来了雁云城生活。

京都的机会,总是比其他地方的要多一些的,。

来后这些天,雁云城又兴办了好几处学校,教室不够对外招聘要读书人,赵阳凭借自己的才华,快速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用法,便通过了面试,在一家小学教学。

有吃有喝有住也有工作,再看邻居包括整个雁云城百姓,都是一派朝气蓬勃模样,比之以前代城县死气沉沉的生活好太多了。

原本以为这已经足够梦幻。

却没想到….

竟然,还有科举!!

科举….科举啊!!

那可是科举,无数身出低位者跨越阶级的最好途径!

自己….竟然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

赵阳眼眸些许湿润。

他以为,他以为,他一直以为….

前隋因为科举而亡,后世帝王引以为戒,不可能再开科举,至少最近几代不可能,这样看下来,自己这辈子也没机会看到。

但….却在这片土地看到了。

这片土地,这里的帝王…..

好像….好像在燃起星星之火,试着燃起他们这些读书人,内心死寂已久一片黑暗的理想。

不….不是好像,这片土地的领导者们,就是在试图不断的在燃起星星之火,照亮他们内心的黑暗。

照亮,所有人的黑暗!

之前是难民,现在是轮到了他们读书人!

科举….科举啊!

这可是无数读书人,做梦都想着的事情,没想到竟然真的就这么出现了。

赵阳望着这张红纸上的文字,一行行,一句句,说实话,在他看来比黄金都要重要。

“不看出身,不看性别,不看年龄。”

“…….”

“即便是大唐中人,也可报名,但!若是报名,那便自动认为报名者脱离了大唐户籍,往后若是做出伤害大炎之事,一律按照叛国罪惩处。”

赵阳深吸口气。

他看出来了,大炎的科举没有什么男女限制,也没有其他限制,只有一条是主要,那就是你肚子里要有真东西!

想明白之后,赵阳继续看了下去。

“不多考史经子集,也不多考之乎者也,只多考对实务之理解与处理,空谈误国,实干….则兴邦!”

赵阳看到这,瞪大眼睛,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

大炎,这是真的在求对百姓有用、对帝国有用、对百姓有见地的官员。

“好一个空谈误国,好一个实干兴邦。”

“敢问,这科举,如何报名?”

赵阳立马朝旁边的自卫军士兵直接问道。

自卫军士兵看了他一眼,平静道:“直接去衙门就可以,那里有专门的报名点。”

“若是不知道衙门,我可以带你过去。”

赵阳笑道:“知道,知道。”

道谢一声,他也没有丝毫停留,转身就往衙门而去。

当他到了衙门的时候,这里,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

等他报完名的时候,都已经是要夜晚了。

当真无比火爆!

对于第一次科举的开启,雁云城内的读书人,都是抱着极大的热情来对待的。

报完名,赵阳匆匆在外面吃了些饭,便回到住处准备要苦读。

当然,读书之前他还是温习一下明天教给学生的功课,本职工作做好了,他这才开始读有关科举可能考的书籍。

他读的书不是那些儒家经典,而是各大学院出品的学科书籍,还有历朝历代的史书和各个地方的记载。

这上面,记录着不少官员处理的一些经典问题。

对实务很有帮助。

读着读着,突然,赵阳停了下来,他望向了已经深邃的夜晚。

科举这个机会,千载难逢。

他等了数年,等的理想逐渐磨灭,热情也逐渐退却。

但在今天却是被燃起。

除了他,曾经他的那些朋友,可也都是一直等着呢。

但是….

他们远在大唐,不知道大炎的情况,以及这种即将举办的科举。

自己….要不要写封信,告诉他们这个事情?

可是….若是他们来了,自己的竞争压力是不是也大了?

赵阳心里陷入两难抉择。

但是很快,他目光就变得坚定起来,已经有了主意。

“君子之交清澈如水,如果他们考上了,我没考上,肯定就是我赵阳技不如人,既如此….那我也,甘拜下风!”

“更别说,我赵阳,哈哈哈!读书可是不弱,若是如此信心都没有,这科举,也不用考了!!”

赵阳自语,豪气云天。

他以前不是那么自信的,如他这样寒门读书人,得大唐世家提点成为一方官员,几乎每步都要如履薄冰,生怕得罪了什么。

很自卑也很谨慎。

而自从来到这座城市,他变得越来越自信,甚至是….有些狂妄!

是的!

狂妄!!

或许是受那尊敬的大炎帝王影响,又或许是生活远甩以前,又或许是战争的接连胜利等等。

赵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这座城市的内城百姓,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狂妄感,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只认为自己和自家帝国最强。

如此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赵阳更感觉是那位大炎帝王杨宽赋予的。

摇摇头,不再多想。

赵阳直接取出来了笔墨纸砚。

“宾王兄,见信如晤.…”

赵阳缓缓起笔,一气呵成,而后便迫不及待的出门把心寄了出去。

而今夜,雁云城的信站很忙。

显然不仅仅只有赵阳想到了这个问题,不少人,都寄出去了书信,邀请至交好友,一同前来大下,共赴前程,共拼科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大炎帝国有如此陛下,这才是我赵阳甘愿效忠的雄主是也!!”

“哈哈哈哈….我赵阳愿为帝国,舍生忘死!!”

赵阳大笑,豪气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