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员们先后调查了十几个与郭桂荣有关的重点嫌疑人。
然而,逐一核查后,都没有作案时间。
另一边,王晓钟称:案发当天早上,一位外地客人给他单位打电话,约他到第三旅馆102房间吃晚饭。
他是下午5点20分去的,返回单位是6点10分,前后共用50分钟。
侦查员来到第三旅馆,找到当时值班的服务员核对。
确实有一个人来问过102房间,但由于当时忙碌,服务员没有在意询问者的相貌。
侦查员实际测定,从商店到第三旅馆的往返时间,与王晓钟所说的基本吻合。
这样看来,王晓钟也没有作案时间。
这就奇怪了,侦查员的工作很到位,与郭桂荣有关的人员都调查到了。
并没王晓钟说的妻子作风不好的情况,而王晓钟也没有作案时间。
敲墙人还能是谁呢?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海伦县公安局决定再次复核。
复核结束,刑侦大队的李队长认为还是应该把侦查重点放在王晓钟身上。
对此,他说出了3个疑点:
王晓钟自称9日打电话约他出去吃饭的人是天津来采购的张某。
既然早上就打来电话,又是外地的朋友,王晓钟为什么一天都不去看望,而是只等着晚上吃饭呢?
下午刚上班,王晓钟回家了一趟,说是喝茶。
难道在单位就不能喝茶吗?
况且,王晓钟之前从来没有中途回家喝茶的行为。
他为什么突然改变生活习惯了?
王晓钟的衣服向来都是郭桂荣给他洗。
9日晚上。
他为什么自己洗起衣服来了。
并且没干就穿在了身上?
李队长总结道:“如果这些疑点不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就不能彻底排除王晓钟的嫌疑!”
一个侦查员强调:“王晓钟前来报案时,曾经在路上晕倒,通过他的行为来看,对爱人很忠诚,到了悲痛欲绝的程度,应该不会有作案的基础。
何况他没有作案时间啊。”
李队长说:“目前,王晓钟的证词多是他自己的一面之词,有必要寻找更多目击者进行核实!”
这时,现场勘查组的侦查员传来消息:在死者的上衣口袋里发现了两张同一个女人的照片,还有一封白皮信。
信上写着:
昔日的兄长:
您好!
我有个要求,就是,请你以后说话不要讽刺我,哪怕装作不认识也可以。
你知道,每当我听到你那些刺话时,心里是多么难过呀!
你为什么?为什么不能理解曾是你“知心”朋友的心呢?
回首往事,我是天真的,我从来都没有想到男女之间有别,从来没有想到同事们的议论。
更重要的是,没有经过嫂嫂的同意,就充当了你的妹妹,这能说不是天真可笑吗?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嫂嫂是否能愿意有我这样一个小妹妹呢?
况且,可以说你生活的道路刚刚开始,前途是可观的,我怎么能让“流言”束缚自己心中“最高尚”的人呢?
“朋友遍天下,知心能有几”,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别了,“知心”朋友的真诚。
别了,我的好哥哥!
从前的小妹
很显然,这是一封情书。
侦查员们查证,“昔日的兄长”就是王晓钟。
“从前的小妹”是这个商店一个年轻的女营业员。
王晓钟是一个有妇之夫,他为何要与别的女子来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