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王潇的眼光来看,这部片子比起原时空的版本有了很大的进步,特效更加精致逼真,画风也是偏向于东方审美,而不是那种类似于《怪兽电力公司》的西式怪兽,剧情结构也更加紧凑...
现场的观影气氛也很好,基本上每隔几分钟,影厅里就会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对于这种低幼向的喜剧电影来说,观众笑了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捉妖记》称不上是一部经典电影,但绝对是合格的商业电影,当天晚上,不少观众就在微博上贴出了好评:
“一部很成熟的娱乐电影,各种商业元素都有,几个客串的配角也都非常有特点,而且都很出彩。整体借鉴好莱坞的东西还是很成功的,那些小把戏,歌舞,动作戏,童话式的人物和剧情,都很用心,3D的妖怪也很细致,听说是取材自《山海经》...”
“画风虽然是东方风格,但故事剧情还是有点西式奇幻的味道,显得有点老套,但节奏一气呵成,情节跌宕起伏,充满娱乐元素,特效做的也好,场面虽不大但细节入神,之前还觉得胡巴丑,现在觉得超级萌...”
当然,也不是没有骂得难听的差评,但在头几天,大部分用户基本上是见不到的,作为合作方,微博不会给差评推流...
至于那些影评网站,流量太小,影响不了大局...
第二天,各大媒体登出喜报:“《捉妖记》战胜《煎饼侠》,首日票房为1.71亿元,再次刷新华语片首映票房纪录!”
昨晚是国产电影保护月的第三个周五,王潇的名头再大,也不可能让同行们乖乖让路,更何况,这片子还不是他拍的...
因此,有不少片子都在这一天上映,其中最大的对手就是搜狐,万达和新丽传媒合作投资的《煎饼侠》。
昨天,《捉妖记》的首映主持人不是一直以来的柳岩,而是主动请缨的春泥,就是因为柳岩是大鹏的多年好友,在《煎饼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提前请假去了隔壁“资敌”了。
《煎饼侠》虽然败给了《捉妖记》,但首日票房也有1.4亿,只能算是小败,在观众口碑上的崩盘才是真正的大败...
“所以,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JBMan吗?”
“这几年出现一大堆又当导演又当编剧又想立牌坊的人,术业有专攻,连个故事都讲不好,也敢来凑热闹。这电影就是为无厘头而无厘头的段子网络剧,还要扯情怀!一堆明星贡献了没有必要的演出,根本笑不出来,或许是我笑点过高,但笑不出来的喜剧就是烂片...”
“也没那么烂,除了偷拍这招有创意,以及片子本身挺接地气之外,70%都在抄袭电影《包芬格计划》,看完了电影才发现,惊喜都在预告片里,作为喜剧,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动作戏跟过家家似的...”
这部电影是大鹏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在商业上,他背后有搜狐和万达的支持,在人情上,他背后是东北圈的赵本山老师,起点太高了。
在众多推手的发力下,《煎饼侠》的票房和热度被抬的太高了,并不是电影本身的之恋能够承载的...
也许,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一名新人导演明白了,电影最重要的就是,真诚的去讲一个故事,后来成长起来的大鹏,也做到了这一点。
当然,未来是未来,现在是现在,现在的形势就是,大批买票进场的观众觉得买票买亏了,电影不值这个价,愤怒的在网上大骂垃圾电影,大鹏原本因为拍短剧刷出来的名声一落千丈...
这也导致了观众对他的不信任,就如同对赵燕子,按住了哔哔,快乐家族,黄小鸣等演员的不信任一样,只要他们的名字出现在电影海报上,就会劝退一批曾经被坑过的观众...
王潇还是很看好大鹏的,他的作品风格很独特,虽然打着小人物喜剧的旗号,但跟周星池的作品完全不是一回事。
周星池的很多经典电影,可以称为现实主义题材悲喜剧,展现了真正底层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用喜剧来解构悲剧。
而大鹏片中的主角其实都不能算底层人物,出现在他电影中的街舞,乐队,摇滚,拍电影这些元素,是底层老百姓接触不到这些东西,他的大部分电影更类似于那种“成人童话”的路子。
从影片上映第三天开始,口碑效应就逐渐显现了,《煎饼侠》的上座率有明显的下跌,把上座率当命根子的院线第一时间砍掉了一部分排片,补给了其他新上映的片子...
一周过去,《煎饼侠》的票房累计到了4亿多,此时《捉妖记》的票房是前者的两倍,已经接近十亿了...
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了,但比原时空的《捉妖记》还是差了不少,原因很简单,王潇没像原时空一样去偷票房...
原时空《捉妖记》上映期间,就有不少网友曝光电影票房有水分疑作假,人家不是空口白牙的说,人家有证据的:
安乐影业旗下的百老汇院线,给《捉妖记》进行了异常大规模的排片,时间基本都是早场或午夜场,但上座率却达到了100%,甚至有部分影厅上座率达到了108%,合着大早上或者凌晨,影厅不仅爆满,还特么有十几个人原价买票进场站着看是吧?
这还不算什么,最离谱的是,时长120分钟的《捉妖记》,有时候在同一影厅每隔十五分钟就有新的一批观众进场,这影厅是十倍速放映的吗?
买票房这个事儿吧,在业内其实是公开的秘密,算是潜规则的一种。
片方为了名声,偶尔会出钱刷一点票房,就跟未来直播间里那些看似是大哥,其实是托儿的人一样,把氛围搞上去,赚路人的钱...
至于刷票房的钱,那自然是院线的“内部团购价”,大家好商量...
上面主要打击的是“偷票房”的事儿,这种真金白银刷票房的行为,属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以上面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逼近票房数据上去了,也算政绩嘛...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票房信息的透明度高了,但这种刷票房的“生意”反而更加火爆了,原因也很简单,互联网思维嘛...做数据嘛...
只要数据好看,就能在市场上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就能让上市公司的股价节节攀升,刷票房那点钱,跟股市上赚的钱一比,那真的是,就值一根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