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京城的皇宫内灯火通明,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奉天殿大门的位置,目光仿佛要穿透重重夜色,直达千里之外的战场。
他看不到,但从元末起兵的这些年来,每逢重大战事,他都是这么沉思的。
被召来的魏国公徐达和曹国公李文忠肃立两旁,他们的脸上同样写满了凝重。
眼下新年已过,颖国公傅友德和宋国公冯胜,都已经返回北方镇守,加上正在经营西域的凉国公蓝玉,这三人都是动不了的,郑国公常茂在济州岛已经展开工作了,貌似做的还不错。
而信国公汤和、韩国公李善长等年迈的国公都已经告老还乡了,所以京城里朱元璋能找来商量事的,就剩下了这两位。
东西两路军的进展同时受到了阻碍,在各自的第三道关卡,也就是鸡翎关和仙游关面前停下了进攻的节奏。
鸡翎关是天下雄关,而云南方向可能不那么出名的仙游关,其实进攻难度同样跟猛烈关、栏花隘不是一个等级的。
眼下明军既然已经动兵,那么就要求快不求慢了,毕竟拖延的时间越长,安南禁军休整的时间也就越长,对方从南线抽身后准备的东西也就越充足。
而且,顿兵于雄关之下迟迟不能攻克,对于军队的锐气来讲,是折损很大的,如果不能尽快让东西两路军攻克眼前最后的关隘,那么对于后续进攻富良江防线来讲是很不利的。
朱元璋缓缓开口:“安南战局,已至关键时刻。此次征讨,非为一城一地,而是要彻底平定安南,铲除篡位权臣,恢复我朝宗藩体系之稳定,咱已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
或许开战之前,老朱的顾虑还很多,但一旦开战,那就只奔着“战胜”这一个念头去了,不过要说有多担心,那倒也没有,现在大明别说只是打的不顺利,就算是打输了又能如何呢?毕竟时移世易,以前老朱跟陈友谅决战的时候,那是打输了就啥都没了,但现在打输了,其实就是丢些面子,太多的实质性损失是没有的,安南国又不可能反推回大明境内。
“陛下英明。”徐达沉声道:“安南虽小,但地势险要,胡季犛又狡猾多端,此次征讨,不能拖延。臣以为,当运重炮、火药,以雷霆之势迅速突破其防线,不给其喘息之机。”
由于新式重炮只有北疆和京城有,再加上海上运力的限制,以及重炮所需配套的物资、人员过多,所以目前只有第一批重炮从京城起运,经由长江进入大海,然后沿着海岸线南下,不日即可抵达。
明军高层倒不是不清楚重炮可能起到的作用,但水师实在是分身乏术,在此之前,毕竟要准备北线数十万人的补给,并且还要给南线的龙捷军和占城军提供物资,水师规模就这么大,光是运性价比最高的粮食都运不过来,重炮这些火器只能稍稍推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南疆的明军,是有相当数量的回回炮的,在没开打之前,绝大多数将领都觉得这玩意用来攻坚已经足够了,毕竟襄阳和樊城这种天下坚城,当年蒙古人不是也用这玩意打下来了,所以对于重炮的需求,就没有那么的急迫。
而且,在南疆作战,粮食才是最急迫的需求,毕竟如果从陆路运粮食,那么在南疆这种支离破碎遍布丘陵深涧的地形里,成本可是太高了。
但如果把江浙产量区的粮食从海路运输到广东的港口,再陆运到广西前线,成本只相当于纯陆运的十分之一不夸张,纯陆运的话,粮食全都被民夫给吃了,十斤粮食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运到广西前线,剩下一斤都算多的。
不过现在在粮食已经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前线又遇到攻坚困难,重炮的重要程度,自然就急剧上升了。
当然了,重炮也只是减少堆人命伤亡的一个可能选项,至于实际上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能不能发挥比回回炮还强的效果,这个没经过实战检验,也确实没人知道。
李文忠紧随其后,补充道:“魏国公所言极是,不过臣建议,在加强北线攻势的同时,不妨另遣一支奇兵,自海上由清化港登陆,出其不意,直捣其心脏,威胁升龙府。如此,南北夹击,安南必败。”
其实此前大明高层设想的,就是南北两线同时进攻,但问题是陈渴真等不了,倒也不是他本人按捺不住性子,而是军队数量膨胀的太快,除了各地的安南守军以外,保王派的地主武装以及吃不饱饭的农民,全都来投奔他,陈渴真为了壮大实力对抗内外部的各种威胁,选择了来者不拒。
而短时间内,陈渴真的势力确实跟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了,但问题是光有数量没有质量,严重缺乏整训,而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声势浩大,可问题是都是一张张吃饭的嘴,陈渴真又缺乏粮食,他控制的地盘除了清化府其他都不是产粮区,因此只能求助于大明,用真金白银来换海运来的粮食,而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清君侧”的大旗实在是太有号召力了,陈渴真的军队还在膨胀,北面的几個府也有很多人跑来投奔他。
到了胶水河一战前夕,陈渴真的粮食已经只够吃半个月的了,所以陈渴真被迫加快了进攻节奏,在胶水河与安南禁军进行决战,可惜就是这些粮食,最后也都被潘麻休给烧了黑色幽默的是,现在的陈渴真终于不需要为粮食而发愁了,因为他没人了。
而占城军此时也已经南撤,光凭陈渴真的力量,显然是不足以对升龙府造成什么威胁的,但李文忠之所以如此提议,却是客观局势发生了两点变化,其一是安南禁军已经北返,在南线部署的军队显著减少了,与之前大军云集不同,面对的防御是非常薄弱的;其二是明军舰队完全掌握了制海权,安南水师本来就是小舢板舰队,清化港里仅有的两艘大舰也跑走躲起来了,所以明军无论是运输粮食等物资,还是运送兵马,安南军从情报方面都无从得知,所以在南线重新组织攻势,理论上是俱备战略突然性的毕竟这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明军会从北线重点进攻,南线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但实际上明军的兵力非常充足,北线没有继续堆人数只是不想让北线承担太大的后勤补给压力,毕竟战场宽度有限,继续堆人数除了添乱和添吃饭的嘴,其实没什么用。
所以仔细一想,其实李文忠的建议是可行的。
“两位所言,正合咱的意思。”朱元璋微微颔首,看着李文忠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北线战事,咱已令沐英、韩观、顾成等人全力进攻,务必速战速决,至于海上向南线增兵一事,便交由你去筹办。”
“是。”李文忠点点头应诺了下来,这不是什么难办的活计,而且现在徐达身体稍有恢复,也是在主持五军都督府关于征安南的各项工作,他相对年轻力壮一些,多承担一部分工作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不过,朱元璋却并没有放他们走,而是把他俩留了下来。
“咱还有一件事。”
朱元璋罕见地踌躇刹那,随后开口道:“炮手多在北疆边军,以蓝玉所领的部队最多,京城的炮手相对少一些,这次征安南,需要大量的炮手随军操作,幼军里也有一些,虽然经验不多,但终究是受过完整训练的,咱在想要不要让幼军跟着去操炮.说实在的,咱也怕出什么事情,可又总觉得,这雏鹰关笼子里,也不是回事。”
幼军里有不少皇孙和勋贵家的孩子,还都是少年,按理来讲,是不应该让他们上战场的,毕竟他们加入幼军,其实更多的目的是接受军事化训练,增强他们的纪律性,有一个军旅生涯的历练,同时也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交际环境,这样总比飞鹰走马逛青楼要好得多,是不指望他们真能去打仗的,要是真死了残了,这些长辈也心疼不是?毕竟以前他们脑袋别裤腰带上打仗,那是因为家里穷的吃不起饭,被元朝的官吏欺压,属于是被逼无奈,要是有的选,谁也不想去拼命的,除非是极特殊的造反主义者。
但是,话说回来,幼军里的少年们,肯定也是有想打仗的,有不想打仗的,譬如诸王的世子,那肯定是不愿意上战场的,毕竟家里都有王位等着继承呢,而且在军队里的表现就算再好,也轮不到他们当皇帝,反而有可能遭到猜忌,可其他诸王、勋贵的次子,那肯定是乐意去战场上表现,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一些可能性的,毕竟他们从宗法制的角度来讲,是无法继承爵位的。
而如果仅仅是作为重炮的炮手前往前线的话,说实在的,危险性实在是不大,毕竟重炮射程远,安南守军没有任何的反制手段可言,而且这东西自从有了钢材以后,没有炸膛的先例,再加上周围大军密布,安南军也没有劫营近战之类的机会,所以生命安全是没有的。
徐达沉思片刻,缓缓开口,嗓音稍有沙哑:“陛下,幼军中的少年们虽然受过训练,但战场毕竟不同于演练场,炮手一职虽看似安全,但刀剑无眼,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臣以为,还是应该慎重考虑。”
朱元璋点了点头,徐达的话不无道理,战场上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更何况是这些身份特殊的少年们。
然而,他心中却有着另一番考量。
李文忠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魏国公所言虽有理,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幼军不少人都怀揣着报国之志,渴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此次征安南,正是一个难得的历练机会,只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确保他们的安全,让他们随军操炮,也未尝不可。”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在两位国公的脸上扫过,这两位都是他信任的股肱之臣,他们的意见都代表了各自深思熟虑的结果。
然而,对于幼军参战的问题,他心中却有了自己的决定。
“两位国公所言,各有道理。”朱元璋缓缓开口,“幼军中的少年们的确需要历练,但他们的安全同样重要,幼军跟其他部队不同,咱也不逼他们,全凭自愿,先自愿报名,然后从中挑选一批表现出色、愿意参战的炮手,随军前往安南,同时做好万全的准备,确保他们的安全。”
嗯,这天底下也就是明军有这个资格,能够让一群少年在战场上确保相对安全了,毕竟明军的人数足够多也足够精锐,几乎没有打输的可能性,唯一的顾虑,也就是要打多久,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已。
大明当初没有对高丽动手,考虑的也是这些问题,大明周边的这些国家,就不存在打不打得赢的问题。
徐达和李文忠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赞同,自愿然后再优选这个方针是没问题的,既兼顾到了个人意愿,也能尽量选出一些优秀的炮手不至于影响战局,而且朱元璋的决定既考虑了少年们的成长需要,也兼顾了他们的安全。
“陛下英明。”两人齐声说道。
两人退下后,朱元璋也结束了今天的办公,回到了乾清宫,服侍他的太监轻声说道:“陛下,皇后娘娘已经在等您了。”
乾清宫跟坤宁宫是同在中轴线上挨着的,朱元璋这时候也没有困意,毕竟年初天黑的早,还没有从冬天的节奏里走出来,这时候看起来外面乌漆嘛黑了,但实际上按照24小时来算,也就晚上八点左右。
朱元璋踏入坤宁宫,温暖的灯火映照出马皇后柔和的脸庞。
她端坐在桌旁,手中拿着一本经书,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望向门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见朱元璋进来,她轻轻放下经书,站起身,迎了上去。
“陛下,今日辛苦了。”马皇后柔声说道,她的声音中透着一丝关切。
朱元璋握住她的手,轻轻拍了拍,眼中闪过一丝暖意:“这么晚了还等。”
两人并肩坐下,宫女们识趣地退下,偌大的坤宁宫只剩下他们二人,朱元璋知道,马皇后定是有话要说。
果然,马皇后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陛下,我听说您在考虑让幼军中的孩子们参战,这是真的吗?”
马皇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这件事情之前就有风声了,今天也只是决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