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阅兵空中梯队(4K)(1 / 2)

二人之间老熟人一般的交流方式,直接把周围从飞行学院院长到张九江在内的人都给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猎蝠行动和筑堤行动的具体情况,哪怕在军内也并不是完全公开的。

尤其后者,几乎只有一些传闻而已。

虽然有不少人猜测郑良群的连升两级可能与此有关,但相关细节注定无从得知。

甚至就连有一支“海浪97”舰队想要前来挑衅这件事情本身,都不是所有人都了解。

因此,没有人知道这两个无论年龄还是岗位都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人之间,到底是如何认识的。

除了跟在常浩南身后的朱雅丹。

她是已经见怪不怪了。

朱雅丹早就发现,自己这位首长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无论走到哪几乎都有熟人,而且关系还都不错……

总之,不管如何,这顿晚饭肯定是得先放一放了。

“您就是常浩南同志?”

随着两个人的寒暄告一段落,在郑良群旁边的另外一名少将也有了开口的机会:

“我是空军飞行学院院长,齐立僮,久仰您的名字了。”

刚见面的时候,郑良群叫出来过常浩南的全名,但也就止于此,并没有介绍跟常浩南有关的更多细节。

以齐立僮的位置,其实未必会比张九江了解的东西更多。

最主要还是,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常浩南和郑良群之间,关系挺好。

而尽管后者的军衔和职级都跟齐立僮一样,但就和地方的情况类似,俩人岗位的含金量,以及背后隐含着的发展前景天差地别。

否则今天也不会是“领导视察”了。

“齐院长,您好。”

常浩南其实并未听过这个人,刚才也没想到对方是学校的领导。

但场面上的东西,显然还是不能少了:

“很荣幸认识您。”

齐立僮面对这种情况也是颇有经验。

在刚才这短短几分钟时间里,他便已经发现常浩南对于郑良群的近况似乎并不太清楚。

否则不会使用郑将军这么个奇怪的称呼。

当然,这也不奇怪。

毕竟常浩南看上去就不像军内人员,而一年之内连跳两级,也是属于绝无仅有的情况。

这個年月信息传递效率比较慢,很可能郑良群从副师升正师的消息还没扩散开来,正师升副军的令就又下来了。

因此,简单自我介绍之后,齐立僮话锋一转,开口道:

“郑参谋长这次是代表盛京军区,来我们学校视察飞行学员训练情况,正准备上去开个小会,常总您看……”

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没头没尾,还有点越权的意思。

但实际却非常有用。

因为它毫不刻意地给常浩南点明了郑良群如今的职务,以及此行的目的。

这个事如果由当事人自己说,一来有自我吹捧之嫌,二来也会搞得比较尴尬。

但是经过齐立僮这么一转述,就过渡得非常圆滑。

体面、自然、丝毫没有前据而后恭的姿态。

但效果却很好。

常浩南自然也听得懂弦外之音。

意思是郑良群现在已经高升为盛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了。

而那没说完的后半句话,显然是留给郑良群去接的。

“浩南同志,你要是有时间的话,也一起来吧,正好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跟装备情况有关系,能有一位航空领域的专家在,应该会更好。”

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年多以前的歼8C交付仪式上面。

那个时候常浩南还只是个在八三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年轻技术人员。

作为第一批接装歼8C型号的部队领导,郑良群经常要往601所和112厂跑,所以倒是知道不少常浩南后来的丰功伟业。

但他又不是科工委系统里面的人。

所以,也就一直没改这个称呼。

……

稍后,顶楼的会议室里。

常浩南坐在会议桌的两个主位之一,一边感慨着自己在休假过程中都能被拉过来开一次会,一边听着旁边的郑良群讲开场白。

刚重生过来的时候,他遇到这种会议场合,甚至都未必能混到一个桌子旁边的位置。

那年二十,组里开会,坐着如喽啰……

第一次在八三工程的研讨会上坐到杨奉畑侧边首位的时候,他甚至还为此兴奋过一段时间。

不过现如今,他早就已经对此失去了兴奋的感觉。

今天这场会,如果不是郑良群盛情邀请,他甚至都不太想来。

毕竟这种领导视察结束之后的总结会,都可以想象得到有多无聊……

然而,就在常浩南已经准备好度过接下来枯燥乏味的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候,郑良群的第一句话就直接打了他的脸:

“同志们,我这次来飞行学院的目的,其实是要确定9910工程空中编队的受阅安排。”

“我去?”

常浩南内心一个激灵,登时坐直了身子。

你要是说起这个,那我可就不困了。

而坐在长条形会议桌两侧的飞行学院领导们,反应则比常浩南更大。

显然,他们此前也并不知道这件事,只当是一次正常的上级检查。

而这显然也正是郑良群现在才表明来意的原因:

“得益于军工系统同志们的艰苦努力,我们的空军,正在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现代化。”

“但是,军队的现代化不仅仅是装备的现代化,也应该是人员的现代化、思想的现代化,而对于我们空军来说,飞行学员和飞行教练员,就是人员现代化的最主要力量,是航空兵部队的未来。”

“因此,受阅部队总指挥李良新司令,当然,还有我,希望能把最后一个固定翼编队,优先设置为教练机梯队,如果经过考察,发现条件不够充分,再以一个强击机梯队进行候补。”

对于飞行学院的一众人来说,后怕是有点的,但已经不会紧张了——

郑良群既然能把这话说出来,就意味着他们应该已经通过考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