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沿着地坛走了一圈。
看着地上的这个坑坑坎坎,忍不住笑道:“你说,地坛的管理人员是该感谢铁生,还是埋怨铁生呢?”
“哈哈,莫名了多了许多关注,还把道路都重新返修了,多了很多残障人通道。”余化也是跟着哈哈笑。
这种情况就是见仁见智了,当面的时候肯定是说好,为群众服务嘛。
但私底下,就不一定了,说不定还怪铁生多管闲事呢。
也就是没有写很多地坛不好,大都是客观描写。
“嗯,现在的人还是很感谢的,当初第一批有资金修缮的公园。”石岚也是憋着笑说道。
“对了,周老师,上次您给我嫂子的钱,我嫂子都放到那个基金里了,她现在也都够花,生活也很好,也是非常感谢您。”
周游也知道概率是这个结果,人家就是这样的性格。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没有这样的性格,也不会和铁生在一起,不然人家图他什么?
原来在世的时候,都没有接受过很多帮助,不能人走了,再给人留下话柄,也不符合铁生和自己的风格。
“哎,周老师,你啊,要是给我,说不定我就要了。”余化是想化解周游的尴尬,拿自己开涮。
周游早就有准备,一点也不在意:“人生在世,没有多少物质需求,会少很多焦虑,所以铁生才能写出那样的文字。”
“是啊,可是我哥有时候也说,宁愿做一个普通人,能走能跳的人。”石岚小时候很多时候不懂的事,随着慢慢长大,也是知道了自己哥哥的坚强,换做自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心态,也不一定能走出来。
冬天要来了,万物洞藏,都在积蓄力量,以应对寒冷的冬天。
人也一样,有高峰有低谷。
在高峰时低调,积蓄力量。
在低谷时蛰伏,也要积蓄力量。
“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大的事情没办法,小的还是可以的。”三人并没有相约吃饭,周游是晚上的飞机,还要去看孩子呢。
“行,我哥要是知道了,肯定很开心,又多了一个知心朋友。”石岚微笑着说道。
余化在一旁默不作声,愣了好一会,才说道:“哎,就差一点,就差一点,就能见到了。”
周游忍不住拍了拍他肩膀:“哪能事事如意啊。”
“可,人总是贪心的啊!”余化一句中的。
是啊,人总是贪心的,才会不断地在世上奔波。
周游现在四处奔波,就是贪心惹得祸,四处留情,四处播种,既要高矮胖瘦,还要美丽动人,更要家庭温暖。
这样的事情,只有在梦里才有。
也许,可能,真的就在梦里呢,哈哈,周游无所谓的瞎想。
哪怕是一场梦,那就让它一直做下去吧。
飞机上,周游捧着一本书《身份的焦虑》,英文版。
作家阿兰德波顿,2004年在英国出版的。
一经出版,就风靡英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可惜目前国内还没看到,也就是周游水平还可以,看一看原著,还是很开心的。
这本书,怎么说呢,很有意思。
很多观点不是多新颖,但大都一语中的,金句频出,也能引发人深刻的思考。
该书融哲学智慧于日常生活,开篇就提到大家焦虑的来源,那么多功成名就的人,为什么还焦虑,还闷闷不乐,还郁郁寡欢。
开篇点题:身份的高低,决定了人情冷暖。
成功人士也担心有一天人走茶凉啊。
那个如何降低焦虑呢,一个小笑话:要想获得成功的感觉,最佳途径莫过于选择一个稍逊于己的人作为朋友……。
周游是边看边乐,边思考。
不愧是大作家,能把这么枯燥的东西,写的这么有意思,怪不得能畅销那么久。
人性啊,真的是全世界都一样。
也就是周游原来看过翻译的作品,那部翻译的水平也很高,不然周游读起来还真些许的吃力,里面还是涉及到不少专业知识的。
看这本书,还有这点好处。
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在释怀中安详的睡着,压力顿无,什么焦虑啊,压力啊,都是自己给的。
抛却身份、地位、势利、过度期望等因素。
一个人可以活的很精采,也能通过哲学、宗教、历史、艺术等方式来化解。
只有平静下来,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感受到自己发出的呼吸。
在书的最后,也提到了一个观点。
那就是: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无法或不愿温顺地服从关于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但他们有资格拥有更好的称呼,而不是残酷地被人称为失败者或者小角色。
他提供了很多富有说服力和抚慰能力的事例来提醒我们,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
这也是明朝那些事书最后的结尾。
不知道当年明月有没有看过这本书,或者译者也觉得这个结尾很不错。
反正,智慧的人,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大体相同的。
这个世界上,人生不存在标准答案。
每次坐飞机,也是有些尴尬,只有一个人陪着周游做头疼舱,剩下的做经济舱,也不是坐不起,还是李后亮做的决定。
做一个人,是为了方便照顾,以防万一。
前后离得很近,没必要都挤在一起。
旁边的人看到周游看书,刚开始还有些稀奇,因为坐飞机看书也不是没有人干过,现在又不给玩手机,有时候无聊捧一本书,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就是看到是英文书,有些诧异。
但也就是诧异一会,这是国际航班,看英文书太正常了,就是旁边的哥们,看一会就睡着了,翻得还挺快,前后交错着看,也不知道看的什么玩意。
不过,这哥们起了好奇心,要不是自己英语不行,怎么着也要拿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书,催眠效果这么好。
等到明天,自己也买一本。
还别说,周游在飞机上看书,还真有催眠的目的。
睡前看半个小时,十几分钟书,睡眠质量不要太好。
临近到达的时候,
旁边的哥们忍不住了:“你好,我叫黄龙彪,目前在莫斯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