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不好明着打听城里来的小姐,便偷着在家问孩子。
“那二姐儿读书好么?会写字么?能答得出先生的问题么?”
村里的孩子们点点头,点点头,又摇摇头。
家长们给弄糊涂了,这啥意思啊?
赵小二是这么回答他爹的,“姐儿读书好,字也写得好。不过最好的是,她若答不出先生的问题,还有小丫头替她挨打。爹,你不老说弟弟欠揍么?那让他也跟着我上学做丫头吧。我若答不出,让先生打他手板子好了。”
回答他的,自然是他爹的一顿老拳。
而宁家二姐儿,二姐儿此时正在发奋苦读!
统共就有一回背书晃了下神,害得跟她的小丫头挨了两记手板,搞得如今满学堂都是羡慕妒忌恨的眼光,宁芳压力山大!
两辈子加一起,活了都好二十好几的芳大姐,真心丢不起这个人。
只好勤于要求,力争不再犯错。
可看着她这样勤奋,徐妈妈却甚为满意,还特意把她最近写得最好的两张字,交给宁四娘派来送东西的家丁带回去。
“告诉太太,二姐儿自来了乡下,读书可认真呢,就跟二爷小时候一个样。不过请太太放心,针线上我也会督促好她的。”
于是乎,宁芳在跟书本奋斗的同时,还得跟针线奋斗。
嘤嘤,
好累,好想哭,怎么破?
转眼,她们到下溪村已经快一个月了,天也在几场秋雨之后,彻底的凉了下来。
宁四娘担心乡下屋子空旷且冷,故此早早打点了冬衣柴炭给媳妇孙女送来。
徐妈妈指挥着小丫头们将东西搬进库房,转身便去找二奶奶回话,却见夏氏又在捧着那厚厚一沓纸张细读。
这是宁怀璧走前留的信,徐妈妈一直以为是什么夫妻间的情书,却不知是宁怀璧跟孟老庄头问答后的心得体会。
上面详细记录了下溪村适宜种什么,能养什么。夏氏养伤期间,已经拜读了无数遍,准备按图索骥,找一条生财门道。
此刻见徐妈妈来了,高兴道,“徐妈妈,上回大夫说我吃完这几副药就算好了,可以出门逛逛了吧?”
看她精神好,徐妈妈也很高兴,“行啊,正好今儿天气好。等吃过晚饭,二奶奶便和姐儿出去散散步,也好生瞧瞧咱们庄子。”
于是,当晚饭过后,宁芳便从书桌前被揪了出来,在美丽的夕阳里,牵着她娘开始游览下溪村。
但此时隔壁的上溪村,却陷入可怕的恐慌中……
“你爹信上说,咱们村子水多,光大大小小的水塘就有五口,你说我们要不养鸭子吧?买一笼小鸭子才几文钱?喂养又不费事。我记得金陵那边都爱吃鸭,从前我爹做生意时,说那边好些的酒楼里,一只盐水鸭都要二钱银子。徐妈妈说这庄子一年出息才一百多两,那三倍就是三百多两,也不过才两千只鸭子。”
看娘亲望着那清粼粼的小池塘,两眼放光,宁芳是真不忍心泼她冷水。可是——
“那也得是在金陵酒楼才卖得起价,若搁在别处,可怎么卖呢?再说,村里水塘虽多,可也没大到能放得下一千五百只鸭子吧?”
夏珍珍再看一眼池塘上游动的十来只鸭子,哽了哽,随即又兴高采烈道,“那咱们种果树!那个可比稻米出息高多了。我爹从前就贩过桔子,从当地买来,才几文钱一斤,可拖到镇上,一下就能卖十几文。碰上过年过节,就更贵了!”
宁芳抬头不确定的看她一眼,“种果树没有三五年能挂果?”
夏珍珍又卡壳了。
放眼四下望望,看看田野里收完稻米后,补种的麦子,又生出个主意,“那我们酿酒吧,酒可比粮食贵多了!”
呵呵,宁芳都不忍心打击她了,“今年秋收的粮食早交回府里了吧?剩下可是大家的口粮,要吃到明年春天的。再说朝廷好似对民间酿酒,也是有管制的……”
夏珍珍彻底泄气了,苦着脸问,“那怎么办?你爹信上可说了,照目前这样种种粮食,养鸡养鸭可是万万挣不出三倍利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