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contentadv"> “昔日本王被困在保宁之时,麾下的兵马都是忠义之士。”
“无论是国柱、国相、屏藩,还是你高大节,都是本王麾下的忠臣猛将,故此我军能够拼死一战。”
“而现在保宁城中的王之鼎却是和本王不同。”
“孤在汉中坐镇十年,西北的诸路兵马都和本王有旧。”
“再加上现在孙可望攻占江南,满清大势已去,他麾下的这万余绿营兵马并无为满清死战之心。”
“我军以十几万大军围城,不给他们退路。”
“在重压之下,再遣人招降,就算王之鼎不愿意归降本王,他麾下的绿营将士不愿意为满清陪葬,也会心生反正之心。”
“如此一来,不仅保宁唾手可得,就连鳌拜部署在保宁的这支精兵也会尽为本王所得!”
此言一出,一众将领的心中纷纷感慨不已。
“王爷如此用兵,洞若观火,末将佩服!”一众吴藩将领纷纷拱手拜服。
吴三桂的用兵之道自然是没得说的,虽然在磨盘山差点栽在了李定国的手中,但是在保宁却能够于绝境之中反杀刘文秀。
此时的他经过了多年的锻炼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武将范围,变得会洞察人心,左右政局了。
这绿营兵嘛就需要逼。
一旦逼入绝境了,那么他们对咱大清的那点忠心可就要动摇了。
很快,十二万吴军全面围城,把保宁城围得水泄不通。
守城的一万披甲,万余清军看着城外吴军的阵势,瞬间肝胆俱裂,惶恐不安。
就在这时,吴军的使者入城带来了招降的消息。
保宁城中,总兵王之鼎脸色铁青,坐在了大堂之中,周围的人俱是绿营将领。
“都说说吧,吴军已经围城,我军该怎么办?”王之鼎缓缓开口道。
此言一出,大堂之中一片寂静。
王之鼎虎目一扫,盯着自己的中军游击蔡应标开口道:“蔡游击,此事你怎么看?”
“总爷,小人才疏学浅,哪里知道怎么办啊!”蔡应标推辞道。
“蔡游击,都说你是我麾下冲锋陷阵最能打的将领,事到如今,吴军已经围城。”
“保宁城危在旦夕,你可不能推辞啊!”王之鼎试探道。
为今之计,是战是守,是降是逃,都要探察出手底下的态度。
不然王之鼎本人可就危险了。
“总爷,末将只是小小的一个游击,那能有什么看法啊。”
蔡应标拱手道:“末将以总爷马首是瞻,总爷让末将干什么,末将就干什么。”
“哦?是吗?”王之鼎冷冷道:“那本帅让你带兵去夜袭吴军大营呢?”
“请总爷放心,就算是刀山火海,末将也愿意为总爷前驱!”蔡应标大义凛然,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王之鼎死死地盯着蔡应标,随后扫视了众将一眼,心中叹了一口气。
“蔡游击,省省吧,你那点把戏本帅二十年前就用过了!”
蔡应标闻言大惊失色,双手竟然不自觉往腰间一摸。
“放心,本帅和你们都是兄弟,何必如此呢?”
王之鼎唉声叹气道:“事到如今,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了,各位无须再装了。”
“没有和城外吴军勾勾搭搭,或者暂时还没勾搭上准备献城的都往后退一步。”
一时间,稀稀拉拉的后退声响起,大堂之中少数绿营将领往后退了一步。
然后大眼瞪小眼,看着没有后退的人群,又情不自禁地往前走了一步。
王之鼎看着眼前的一幕直接惊掉了下巴。
这吴三桂对陕甘绿营渗透很深自己知道。
大军围城保宁绿营没有退路必然心生异志这自己也知道。
但尼玛自己手底下的人清一色地想投吴三桂这也太恐怖了吗?
难道城中的绿营就没有一丁点的节操吗?
这还有王法吗?这还有法律吗!
朗朗乾坤之下,保宁诸将竟然如此。
这不得不让王之鼎倒吸了一口凉气,想起了昔日自己跟着父亲王世选降清时,所经历的血腥场面!
“看来本帅还是小看你们了。”王之鼎看着自己手底下的人咬牙道:“怎么?难不成你们还打算绑了本帅向吴三桂投降不成?”
“总爷说笑了。”副将王进忠开口道:“兄弟们跟了总爷有些年头了,又怎么会对总爷如此呢?”
“只是鞑子日薄西山,平西王又仁义无双,对咱们绿营好的不得了。”
“如今他带着十几万大军来到保宁,咱们保宁绿营又不是八旗,满人的江山让他们满人保去,咱们汉人又何必为了鞑子的江山和平西王血战一场呢?”
吴三桂坐镇汉中十年,早已经深得陕甘绿营之心。
如今大兵围城,保宁绿营既然不愿意为咱大清死战又没有退路可走,那他们的选择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总爷,你对兄弟们不错,兄弟们也不想为难你。”
另一名绿营将领道:“要是其他人,兄弟们早就已经动手了。”
“事到如今,平西王已经奉了大明正朔,尊了朱由榔,当上了大明周王。”
“鞑子一向对咱们汉人鄙视无比,既然平西王来了,咱们还为鞑子当什么狗啊!”
“没错!”蔡应标中气十足,跪倒在地。
“总爷对兄弟们有恩,兄弟们也想让总爷带着奔个前程,还请总爷带领兄弟们在保宁反正!”
“请总爷带着兄弟们在保宁反正!”一众绿营将领单膝跪地,请求道。
王之鼎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五谷杂陈。
“鳌少保对咱们不错,若是投了平西王,咱们对得起鳌少保吗?”
(发错了,看大年三十后的那几天有时间吗,没时间就只能断更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