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对是好事,无论日后朱慈炤是否能成功,至少他把精力放在学习思考上面,不会像有些皇子那样喜欢争权夺利……
“三弟,外面雪很大,先跟大皇兄进去,一会告诉你!”
朱慈烺抓起朱慈炤的小手,二人一起走向坤宁宫暖阁,在一处屋檐停下脚步,马上有两个太监上前轻轻拂去朱慈炤身上和帽子上的雪花,随后躬身退下!
“三弟,大皇兄知道你不是脑子有病,而是在思考一些问题,大皇兄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想过雪花为何会从空中飘落?”
永王朱慈炤急忙拱手道:
“大皇兄,小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好像地下有一种神秘力量,他能把空中东西吸引下来,具体是什么,小弟想不明白……”
朱慈烺点点头:
“对的,我们脚下大地是有一种神秘力量,它叫吸引力。它会把雨点雪花,落叶,树上果子等吸引到地上。
还有弓箭和炮弹等,无论向空中发射还是平行发射,发射之后最终都是要落地的,所以大地是有吸引力的!
具体情况,大皇兄也无法解释清楚,以后大皇兄会把有关书籍让人送到你书房,现在我们去和父皇一起用膳,走吧!”
永王朱慈炤满眼崇拜的对大皇兄连连点头:
“嗯嗯,多谢大皇兄,您真的是神仙下凡什么都懂,打仗更加厉害……”
朱慈烺微微一笑,拉着朱慈炤去找父皇母后。
在路上,朱慈烺又想到两个人:
“有点意思了,看来明末另外两大科学家薄钰和孙云球可以出世了,要找到他们,让二人和永王一起进入皇家科学院……”
因为明史清修的原因,这两位很多人不知道,必须介绍一下。
明朝有很多牛逼人物,绝对不是“扁桃肿的比脑肥”说的那样,明朝乃是三无朝代!
薄珏,字子珏,长洲(今苏州)人,明末清初机械制造家。
少时家境贫苦,勤奋好学,因屡试不第,又目睹官场腐败,决心改学天文、数学和机械制造等。
注重实践,自设实验室,配置各种工具设备,反复研制。
所制铜炮精密度高,构造先进,炮上装有千里镜,提高了命中率。
又制造水车、火铳、地雷、地弩等器。
其高超的机械制造技术,对后世苏淞一带制造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着《素问天倾西北之妄辨》及《浑天仪图说》、《行海测天法》、《天体无色辨》、《天形北高南下辨》、《荧惑守心论》、《格物测地论》等。
崇祯年间,流寇欲劫掳安庆,巡抚张国维令调薄珏入城制造铜炮,防御流寇,又制造了千里镜,用于观察流寇的远近。
另外还制造了水铳、地雷、地弩等武器。
当流寇进犯安庆府时,城内兵民固守,发挥了各种武器的作用,大败流寇,保护了全城兵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薄珏立了大功。
张国维就把薄珏推荐给朝廷,但没有受到重用,加上薄珏不愿做官,要求回归故里,后来病死于家。
孙云球,文玉(或字泗滨),江苏吴江县人。
他生于明崇祯初年,卒于清康熙初年,享年仅34岁。
明末光学仪器制造家,发明家,他着有专着《镜史》。
制造的各类光学仪器达七十余种,被誉为“明朝科学巨人“。
孙云球出身于一个已衰落的官宦之家。其父孙志儒,曾做过福州、漳州知府。
其母董如兰,是个有知识的妇女,孙云球着作的序,就是他母亲写的。
孙云球年幼时,随父母迁居苏州虎丘山畔,他自幼聪颖异常,13岁即为吴江县乡学生。
不久父亲去世,家境中落,又遇明朝灭亡清军南下,生计艰难,他遂以采集出售中草药谋生。
虽然如此,孙云球并未丧志,仍勤奋好学,钻研刚从西方传入的数学知识,探讨测量、算指、几何之法。
他精于器械制造,为了校准自鸣钟,他制造了“自然晷“,这是一种据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经过使用后证明,以之判定时刻,十分准确。
孙云球生平最大的成就在于光学制作,很崇拜富有科学技术知识的薄珏。
薄钰的年龄稍长于孙云球,曾经制造过望远镜和浑天仪,对于孙云球有一定影响。
孙云球把从他们那里学来的简略且原始的光学知识具体化,利用苏州的琢玉工艺,成功地磨制了各种凹凸透镜。
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大量光学仪器,把我国民间光学制造业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孙云球短暂的一生中,他制造的各类光学仪器达七十余种。
小主,
这些仪器早已荡然无存,所幸的是《吴县志》在介绍孙云球时,提到了他所发明的一些仪器的名称,使我们得以窥其一斑。
在孙云球研制的光学仪器中,望远镜常被人们提及。
他所研制的望远镜性能良好,据《吴门补乘》记载,浙江天台有一个名叫文康裔的人,患有严重近视。
孙云球曾和他一道,登上虎丘山,用自制的望远镜眺望,看到苏州城内的楼台塔院近在眼前,清晰可辨;天平、灵岩、穹窿诸峰苍翠挺拔,历历在目。文康裔赞叹不已,视为神技。
另外,孙云球还为眼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用以矫正视力的眼镜并非孙云球所发明。
孙云球的贡献在于他创造性地采用水晶为原料,磨制成各种凹凸镜片,并根据近视、远视不同情况,“随目对镜“,使人们配到适合自己眼睛的镜片,“以年别者老少花,以地分者远近光“。
从而使视力得到矫正,这种水晶眼镜在当时很引人注目,人们不惜出重资购买,苏州眼镜业也就在此基础上兴盛起来。
孙云球还制有“存目镜“,用这种镜来观察物体,“百倍光明,无微不瞩“,能将极细小的东西,看得一目了然。
这有可能是一块放大镜或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考虑到单个放大镜在此之前已经存在,宋代已用水晶照物,明代已有“单照“。
但那类放大镜很难达到此处所说的“存目镜“的效果。所以,孙云球所发明的存目镜,极有可能是一架简单显微镜,即具有较高放大倍数的凸透镜。
还有一种“万花镜“,“能化一物为数十者“,“能视一物化为数十“,这种镜会使一个像变成多个,有些类似于今天的万花筒。估计其结构是一种呈菱形折射的镜片,依靠光线的多次反射形成群像。
另外,“察微镜“也是孙云球的发明之一。如果说“存目镜“是一种简单显微镜的话,那么“察微镜“就应该是一种复合显微镜。
对于孙云球来说,制造复合显微镜的技术障碍并不存在。因为他能够制造望远镜,在制造望远镜过程中,只要稍稍改变一下透镜的装置方法,望远镜就会变成一架复合显微镜。
只是由于他英年早逝,加上中国当时科学状况的限制,这架显微镜在当时的科学研究中,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还有“半镜“。这种“半镜“,不太可能是现代意义上的双焦点眼镜,它应该是一种半圆盘形的眼镜,即眼镜仅仅有下面半块透镜,佩戴者眺望远方时可以直接通过上部,不必借助镜片。
这种形式的眼镜有时还能看到,它特别适应于老花眼之类视者使用。孙云球当时能制作出这种眼镜来,也是一个大进步。
除了这些仪器之外,孙云球还磨制过多面镜、夜明镜、幻容镜、鸳鸯镜、放光镜、夕阳镜等等。
孙云球还总结多年制镜经验,写成《镜史》一卷,他的母亲董如兰亲自为该书写序。
这本书的问世,对后世光学仪器制造技术影响很大,可惜的是它后来失传了,使我们今日难以窥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