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五年,大明放开海禁三年左右,江南地区工业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太湖地区的商人闻风竞起,一年时间,由苏州到杭州的运河两岸,出现了许多新兴作坊小城。
其中,以盛产丝绸的吴江盛泽镇最为出名。
络纬机栌之声通宵彻夜,两岸丝绸牙行千百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布,俱到此上贩卖。”
纺织业已由简单的家庭手工业,逐渐转换成独立的手工业作坊,甚至发展出了部分手工业工厂。
手工业作坊的组织结构中有作坊主,由地主兼营工商业的资本家,也有脱离农业生产的机工。
他们的关系是所谓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随即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雏形。
产业发展,最终确立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由于工商业利润高,江南比较开明的大户,基本上把生产粮食的土地,改为种植可以出售的商品作物。
晋商,陕商,徽商等等商家,纷纷把经营土地的资金投入到商业中,在江南开设了众多绸缎、陶瓷等商铺。
各大小城市的工商业都比以前繁荣,先前种植水稻的土地,为了利益更大化,不少被改为桑田。
由于纺织出来的丝绸需要染色,有些不适合种植桑树的地区开始种植蓝靛。
安徽南部则种植红色染料茜草,这样一来,因纺织业的需要,又并催生发展了相关的染布业。
苏松一带的纺织业发展是逐步扩大,大量的丝绸和布帛通过徽州、苏州和山陕商人行销到海内外。
他们相互结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商帮,以太湖苏松为根据地,从而南走湖广,穿过岭南,漂洋过海,行销海外。
这一切的商业活动的开展,基本都是建立在江南的纺织业基础之上。
为此,各地的商人都在苏州建立了会馆。
如广东的岭南会馆、陕西的全秦会馆、山西的全晋会馆等。
另外,也正是由于商业活动的逐渐发达,商人们随身携带的大量资金旅途极不安全,于是出现了现代金融行业的雏形。
票号及相关异地汇款制度开始出现,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这一切都建立在神武皇帝改革开放基础上,当然开始也会有弊端,朱慈烺会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改正。
历史上明末工业也已经出现萌芽,可惜随着蛮夷东掳入主华夏而改变。
东掳政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极端压制政策,最终掐灭了明末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
使华夏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原有的领先世界,开始封闭自守,逐步落后于西方,最终被西方所赶超。
在苏州吴江一片田园旁,站着五个年轻人,从衣着上看都是富家公子。
为首年纪轻公子大约十五岁左右,其他几人年龄稍长,应该都在二十岁以上。
少年看着眼前良田种满茂盛的桑树,表情上看不出喜乐。
但其中有位年轻公子却满面愁容,片刻后,他对为首公子拱手说道:
“陛下,如此良田却种植桑树,一旦发生严重天灾,大明子民又挨饿,国库虽然充裕,总不能无休止救灾,从而让商家获利!”
这几人正是南下私访的神武皇帝,左右站着侍卫沈云英和岳洋,另外二人乃是金陵四公子中的两位,方以智和陈贞慧。
朱慈烺此次南下特意带上方以智和陈贞慧,二人都是南方人,更了解南方风情。
当然,二人和神武皇帝接触并不多,朱慈烺也想让他们了解自己和新政改革的成果,让他们更加忠于大明。
刚才和朱慈烺说话的正是方以智,对方以智的说法,陈贞慧和岳洋三人也都很认同。
以他们的思想,良田只能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种桑养蚕乃是浪费资源。
这种情况,岳洋和沈云英不方便插嘴,陈贞慧沉思片刻道:
“陛下,臣认为方大人言之有理,好好良田全部被用来种桑养蚕,长久如此,粮价必然高涨,受害的还是普通百姓!”
这时岳洋终于可以说话了,他拱手道:
“大人所言极是,一路南下,发现粮价都有上涨,有的地方粮价已经长到两龙元一石。”
现在粮价和朱慈烺监国之前相比已经很便宜了,监国之初粮价最高达到十两银子以上。
土地改革后,粮价开始回归正常,一石粮食在1,5龙元左右,这个价钱在崇祯朝时无法想象的。
岳洋所说两龙元,实际上相当于以前二两银子一石,相比明初依然有些高。
当然,现在大明百姓生活水平和收入都普遍提高,粮价高于明初属于正常。
朱慈烺淡淡一笑:
“不怪百姓,这乃是贸易造成的,改革开放后,大明的丝绸极受国外人喜爱,大明商人个个都想赚大钱,煽动农民大肆种桑养蚕。
可是农民未必能真正受益,大部分利润都被奸商赚去,据可靠情报,奸商们为了多赚钱少交税,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这段时间以来,朱慈烺经常便衣在民间走访,对南方走私情况,已经有所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明海岸线那么长,如果想彻底管控走私。
不但地方官员要有所作为,大明海岸警卫队必须要发挥强大作用。
可大多海商和地方官都有千丝万缕关系,为了自身利益,肯定有地方官府懈怠,甚至睁只眼闭只眼。
对神武皇帝的说法,方以智和陈贞慧并不怀疑,神武皇帝麾下情报部门能力,无人可以质疑。
五人走进一个村子,在村口看到一个大爷晒太阳,五人走到大爷身边,方以智抱拳笑道:
“大爷好,打扰一下。”
大爷在躺椅上微闭双眼,听到有人问话,他缓缓睁开眼睛。
上下打量一番几人,发现都是有钱人,还以为是收生丝或者布匹的商人,嘿嘿一笑道:
“收蚕丝的吧?早卖完了,年轻人太懒惰了,下次早些来……”
方以智微微笑道:
“大爷,我们并非收购生丝,看到你们地里都种植桑叶,粮食够吃吗?”
“呵呵……”
大爷呵呵一笑道:
“当然有,神武大帝圣明,土地改革让家家都有田地,家人还可以去做工,怎么会没有粮食吃呢!
我们虽然居大部分田地种的都是桑叶,但每家都会留些田种水稻,足够全家吃到来年。”
方以智假装对京师方向抱抱拳道:
“东掳和流寇都被灭,现在乃是太平盛世,神武皇帝更是千古圣君!小生还想再问一句,除了农业税外,你们还需要上交别税赋吗?”
大爷满脸微笑摇摇头:
“不用,收生丝的大老板都交少量税,普通老百姓当然不需交其他税。”
说话时,他四下看了看,又神秘而炫耀的说道:
“我有个选房亲戚是做大买卖的,听说走私很赚钱,他们部分商品通过正规途径出海交税。
还有部分商品通过秘密途径出海,一分钱税赋都不需要交,听说一船物品能换半船白花花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