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帖子并没有怎么火,回复也不多。&1t;/p>
当然,包括后面的id数字也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那个曾在通城地方论坛里帖询问三乡村的人,也就是这个在海角论坛里故事的人。&1t;/p>
周泽顺着往下看,这是一个故事。&1t;/p>
楼主的开头说的是:&1t;/p>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虽然很离奇,虽然很荒诞,但我相信这不是做梦,也不是我出现了幻觉,这是我的真实故事。”&1t;/p>
很俗套的鬼故事开场白,&1t;/p>
在十年前的鬼故事套路里很盛行,开头先欲盖弥彰地强调一下。&1t;/p>
周泽继续往下看去:&1t;/p>
“今年3月份,我开车从观音山镇供电所回家,嗯,我是在供电所上班的,但家住在兴东机场旁边。&1t;/p>
回家时经过了兴仁镇,从那边的高架先下来,因为那天我要去拿我早上上班时放在那里干洗的衣服。&1t;/p>
那家干洗店开在兴仁镇街上,就在兴仁小学对面。&1t;/p>
我开车过去时是晚上九点,街上人少了不少,但当我把车在干洗店门口停下来开车门走出来时,脚下一崴,直接摔了一跤。&1t;/p>
我一开始只是觉得今天真倒霉,但这其实只是一个开端,因为当我摔倒在地上之后,我忽然现自己身边的街道和高楼都不见了,我身下也不是马路而是一条泥泞的田埂,对面不是干洗店,而是一排排泥房子。&1t;/p>
我愣住了,回过头看自己的车,现我的车变成了一个稻草堆。&1t;/p>
当时真的把我吓坏了,我不知道到底生了什么事,我坐在地上坐了一刻钟,一直觉得这是一场梦,希望自己赶紧醒来。&1t;/p>
但我没有醒来,然后我看见在我前面有一个老头牵着一个小女孩向我这边走来,老头肩膀上扛着锄头,小女孩手里拿着糖人正在玩。&1t;/p>
他们距离我越来越近,他们也在说话,而且说的是通城话。&1t;/p>
我马上问他们,这里是哪里?&1t;/p>
他们也很好奇地看了看我,那老头回答说这里是‘三乡村’。&1t;/p>
三乡村在哪里?&1t;/p>
我没听说过啊。&1t;/p>
然后我马上站起来,问他们我该怎么出去?&1t;/p>
老头估计觉得我是精神病,脑子有问题,赶忙拉着他的孙女走了。&1t;/p>
没办法,我一个人走进了村子,我当时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被人下了迷药拐卖到什么深山老林来了,但我又觉得很荒谬,我是一个大男人,拐卖我做什么?&1t;/p>
我又生不了孩子。&1t;/p>
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偶尔几家点着灯里面有人影,我没敢去敲门进去,只是从一户户门前小心翼翼地走过去。&1t;/p>
我听到很多家屋子里的人都在聊天说话,他们都在喊饿。&1t;/p>
妻子对丈夫喊饿,&1t;/p>
孩子对父母喊饿,&1t;/p>
年迈父母对儿子媳妇儿喊饿,&1t;/p>
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很饿。&1t;/p>
他们晚上在屋子里,就一直在聊着“好饿好饿”。&1t;/p>
我当时越走心越慌乱,&1t;/p>
我有种感觉,他们既然这么饿,会不会待会儿就一起跑出来,把我直接煮了吃了?&1t;/p>
我开始跑,&1t;/p>
飞快地跑,&1t;/p>
我本能地察觉到了危险,&1t;/p>
我要趁着他们没出来抓我前跑出这里,不管跑到哪里,总之我要离这个该死的村子越远越好。&1t;/p>
我不知道自己跑了多久,&1t;/p>
到最后,&1t;/p>
我就忘记了……&1t;/p>
然后等到第二天醒来时,&1t;/p>
我现我坐在车子驾驶座里,睡了一夜。&1t;/p>
但这绝对不是梦,梦不可能那么真实!&1t;/p>
而且我的衣服裤管上,全是泥泞,&1t;/p>
我的脖子里和头上,还有几根稻草屑。&1t;/p>
三乡村,&1t;/p>
肯定有这个地方,&1t;/p>
肯定有!”&1t;/p>
楼主还贴出了自己当时的照片,衣服的泥泞包括草屑。&1t;/p>
但下面人的回复分明就不相信,道:&1t;/p>
“这个鬼故事编得太扯淡了。”&1t;/p>
“制作成本也很低,把件衣服弄脏拍个照片就玩个看图说话?”&1t;/p>
“开局一张图,其他全靠编啊,楼主,不走心不走心。”&1t;/p>
“楼主,你丫的当时身上不是有手机么,怎么没录像拍照啊?”&1t;/p>
周泽继续往下翻,&1t;/p>
好在,回复并不多,因为这个鬼故事实在算不得新鲜,也称不上精彩。&1t;/p>
但在下面,周泽看见了一条楼主的回复:&1t;/p>
“等着吧,我一定会想办法再去一次的,这次我会带着证据回来,证明我不是在编故事。”&1t;/p>
下一条回复是1o年的,也就是1年后了。&1t;/p>
“一年了啊,楼主你他妈的故事呢,还没编好么?我一直放在收藏夹啊。”&1t;/p>
然后11年有一个回复:&1t;/p>
“两年过去了,楼主到底又去了没有啊?”&1t;/p>
“最后一条回复是12年的:&1t;/p>
“大家散了吧,楼主已经凉了。”&1t;/p>
周泽看着看着,整个人愣了一下,&1t;/p>
他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一段话:&1t;/p>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