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显然,曹丕并没有重视曹操的这句话。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大展抱负,并在曹丕崩逝时受到托孤的重任。

讲道理,在曹操和曹丕时期,司马懿虽然有油滑重权的性格倾向,但在两代明主的压制下,主要是向着权臣的方向发展。但是曹丕过世后,尤其是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已经不再着眼于大臣的身份,而是开始觊觎起了帝王的宝座。

两次受托孤之重,但却没有完成托孤的诺言,可谓不忠。

此外,高平陵事变后的处理鲜明地展现出了司马懿的卑劣。

当初,高平陵事变中,司马懿曾指着洛水起誓,只要曹爽投降,就只去其官职,还能当一个富家翁。

但是,在曹爽放权后,司马懿编造谎言,对曹爽一党大肆屠杀,制造政治恐怖。

曹爽兄弟被免职后,以侯爵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府邸。司马懿在曹府附近建起高楼,命人日夜监视。

曹爽兄弟内心十分不安,感觉自己要被司马懿秋后算账。他们说自己食物不足,向司马懿要求送来食物,收到食物后,曹爽兄弟十分高兴,以为司马懿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但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司马懿满面笑容的背后,屠刀已经悄悄举起。

不久后,曹爽的密友张当挨不过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伪造供证曹爽、何晏等人包藏祸心、大逆不道、意图谋反。于是曹爽兄弟和他们的亲信党羽悉数被捕,全部被夷三族。

……您还记得自己指着洛水起的誓言吗?

洛水都嫌自己脏了。

太尉蒋济本来在高平陵事变中支持司马懿,曾经“书与曹爽”,也就是写信给曹爽,告诉他“唯免官而已”。但是,在看到曹爽的结局后,感到自己对他食言,竟然后悔羞愧而死。

反观司马懿,却不为所动。

托孤而反噬其主,是为不忠;起誓而不守其言,是为不义。

司马懿,名为“懿”,本意为美好、美德,如此不忠不义之人,怎么能配得上这个名字呢?】

“不知其可也。”

崔琰清淡的声音响在厅中,司马懿不可置信的看过去。

要知道,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懿做出过“聪亮明允,刚断英特”的高评价,二人素来相善。

他怎么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

崔琰直直地看着司马懿,眼中有清晰可见的失望,显然这句话已经憋了很久了。他重复说道:“仲达,不忠不义无德无心之人,不知其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