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 / 2)

九十年代后 天誉旭日 2011 字 4个月前

樊老板在旁竖起大拇指,不忘揶揄道:“兄弟,我说得不错吧!想当年,老子也有几匹马子,在广州番禺也算个人物,出入都是左拥右抱的。”

邓启先端起酒杯,说:“樊大哥,初次相识,小弟先干为敬。”说完,昂头一干到底。

“好、好……”兄弟是个爽快人,说完也是一口见底。喝完,接着斟满,又是一杯。连干三杯后,才开始坐下吃菜。幸好有应酬的经验,才不被这一顿猛浪的操作乱了阵形。

三杯酒下肚,邓启先趁机问起樊老板卖仓库的原因。想不到却激起了樊老板的情绪,又干了两杯酒,说:“兄弟,你不知,我原来做玩具厂,95、96年的时候,那可是风生水起。为了扩大产能,我又去银行贷了20万,一是引进生产线,二是买了现在这个货仓。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时候,却碰上了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外销市场萎缩。那时真是难熬,一边是厂房租金,工人工资,银行利息;一边又是销不出的玩具,即使能卖出去,货款又不能按时支付,资金链断裂!”樊老板皱着眉,摇摇头,昂头又是一杯。

邓启先连忙说:“樊大哥,吃菜,吃点菜再说。”

樊老板夹了一口菜送到嘴里咀嚼,紧皱着眉,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中。看到他痛苦的样子,邓启先开始后悔,不该问他这些东西。茵茵忙斟茶,说:“樊老板,这些都过去了,不提也罢。”

樊老板摆摆手,说:“没事,都过去了。那段日子,整个人都是懵的,像做梦一样,每天半夜醒来就眼光光到天亮。回到厂里,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催款,除了催款,我想不到还有什么事可做。”

邓启先放下筷子,默默地听樊老板叙说当年故事。同样经历过生活的窘迫的他,此刻特别能理解樊老板的揪心与无奈。

后来实在没办法,我把厂转了,除了人工,厂房租金,私人债务,还欠银行十多万。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樊老板叹息道。邓启先和茵茵都没说话,静静地听他说旧日故事。

厂子没了,仓库也处于空仓状态,我就把它租出去,自己也跟着表哥上了船。跑船倒也不算很辛苦,难熬的是枯燥乏味,往往一去就是半年都海上飘。四周是茫茫无涯的海水能把人的想象都禁锢了。不过跑船有个好处,消费相对低,我用两年时间还清了银行贷款,终于可以上岸!说完这些,樊老板长吁一口气,仿佛终于卸下身上的担子!

邓启先把樊老板前面的茶杯倒满,说:“樊大哥准备做什么,还继续跑船吗?”

樊老板摆摆手,点了支烟猛吸几口,说:“不了,准备搞桩机,现在深圳上面的房地产正如火如荼,我有朋友在做,很不错。”

“房地产?好做吗?在我家乡那里听说并不怎样,大家都只想自建房,600多一平米都没无人问津哦。”邓启先出于善意的提醒,并不因为自己想买他的仓库而有所隐瞒。

“兄弟,我来广东差不多十年了,饱受租房之苦。现在珠三角地区大多数都是像我这样的移民,有这么大的住房需求,怕什么?”

想不到说话粗俗的樊老板是粗中有细,关键的事情并不糊涂。不过也算正常,毕竟人家曾经是做开工厂的,没有点过人之处怎么可能!

茵茵对这些没有太多想法,像她这样在广州有房的“土着”,住房问题还不是她现阶段思考的范畴。

樊老板的话倒是给邓启先提了个醒,意识到这可能是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市场。他想到了之前看到的新闻,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按通知的意思,从同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也就是说单位不能再建房分配。当时只想到自己怎么这么倒霉,碰上这样的政策!没有想过和自己一样有住房需求的大有人在,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一通百通,邓启先终于明白樊老板为什么要卖掉仓库,他是急着筹钱转行!今晚真是不虚此行,既摸清了樊老板卖仓库的原因,可以大胆成交;又得到了一个信息,樊老板毕竟是在大城市摸爬滚打,对市场的嗅觉特别敏感,商品房应该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看来自己也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功课才行。“出门靠朋友”其实不一定是要帮忙才算靠,有时在交流中互相激发也算一种帮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仓库的事情基本没什么问题了,和茵茵交换眼神后,邓启先决定落订。

“樊大哥,这样吧,待会我就去银行取钱,先给一万订金。明天把手续搞好了,再付款如何?”

“好,兄弟是个爽快人,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