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初名李旭轮、李轮、武轮,陇西成纪人,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初次登基即位后,皇太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复封为相王,囚禁于宫中。参与神龙政变,实现大唐光复,平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后,再次成为皇帝。宠信太平公主用人干政,与皇太子李隆基争权,后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真正掌权两年,病逝时享年五十五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葬于桥陵。
李旦,生于长安,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第四子,初名李旭轮,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因而深受父亲唐高宗的宠爱。成年后,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对文字训诂方面的学问很有研究,担任右卫大将军、洛州牧,历封豫王、冀王、相王,并更名为李轮,后又改名为李旦,再次封为豫王。
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而后,李旦便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他不但不能随意出入宫廷,甚至在皇宫中也不能自由行动。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宰相裴炎趁机请武则天还政于李旦,结果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名斩首,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镇压扬州叛乱,徐敬业兵败被杀。
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武则天遂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
当时,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结果都兵败身死。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复名李轮,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太子李成器则降称皇孙。自此,李旦成为了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魏王武承嗣的亲信张嘉福,唆使洛阳百姓王庆之,纠集数百民众,诣阙上表,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为由,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被武承嗣诬以谋反,下狱被杀。凤阁侍郎李昭德不但杖毙王庆之,还借机劝谏武则天,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后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典礼,竟不顾“皇太子为亚献”的礼制,避开了皇嗣李旦,改由武承嗣为亚献,并命梁王武三思为终献。
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将刘妃、窦妃秘密处死,埋在宫中,李旦对于两个妃子的失踪,丝毫不敢提及,在武则天面前也表现得泰然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韦团儿还想加害李旦,结果遭到告发而被处死。不久,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因私下谒见李旦被杀,武则天又剥夺了李旦接见公卿百官的权力。
后来,李旦又被诬告谋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让他们“招出”李旦谋反的实情。乐工安金藏当众剖腹,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武则天深受感动,不再怀疑李旦,命来俊臣停止审理,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武则天在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氏,她命人前往房州,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李旦被复封为相王,并将名字由武轮改回李旦,兼领太子右卫率,后又遥领安北大都护。当时,武则天为了调解李氏与武氏的矛盾,召集两族子弟,在明堂盟誓,要两族和睦共处,李旦作为李氏代表,与李显、太平公主一同参与了盟誓。
突厥默啜可汗率军南侵,李旦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统率诸军抵御突厥,他并未领军出征,只是名义上的唐军主帅。不久,突厥退兵,李旦又担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突厥再次进犯并州,李旦被任命为并州牧,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后来,李旦又改任雍州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是为唐中宗。当时,李旦统率南衙禁军,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功被拜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并加号安国相王。不久,李旦辞去太尉及知政事之职,唐中宗又欲立李旦为皇太弟,但却被其拒绝。
唐中宗驾崩,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她派亲信控制南北衙禁军以及尚书省诸司,大肆网罗党羽,准备效法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当时,李旦作为皇帝的叔父,被拜为太尉,与太平公主成为韦后夺位的主要障碍,韦党决意将二人置于死地。而李旦三子李隆基,则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匡扶社稷,兵部侍郎崔日用本是韦氏一党,因惧祸将韦氏阴谋密报给李隆基。
李隆基在葛福顺、李仙凫等禁军将领的协助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兵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而后迎李旦入宫辅佐少帝,李旦携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
当时,李隆基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率万骑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叔父李旦。李旦起初极力推辞,后听从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劝说,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在太极殿登基,第二次即位为帝,他登上承天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景云,复封李重茂为温王。
当时,李隆基建有大功,而李成器则是嫡长子,都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李旦为此犹豫不决。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刘幽求等政变功臣也大都支持李隆基,李旦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长,成为太平公主干预朝政的主要障碍。太平公主为了长保权势,便想更易太子,于是在朝野散布流言,声称李隆基并非皇帝嫡长子,没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但因李旦公开宣谕平息流言,未能得逞。她还在李隆基左右安插耳目,监视他的日常行为,并与窦怀贞等大臣结为朋党,密谋加害李隆基。后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她甚至将宰相邀截在宣政殿光范门内,暗示他们应当劝皇帝改立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
李旦听从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的建议,命李隆基监国,并将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李成器等诸王全部削去兵权,同时让太平公主迁居蒲州。但太平公主却到李旦面前哭诉,不但留在了京中,还将姚崇、宋璟贬出了朝廷。后来,李旦又欲传位给太子,虽在群臣的谏阻下未能如愿,但却将政务全部交给李隆基处理,自己仅掌握军务、死刑的处决权,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
李旦因彗星出现,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他每五日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仍旧自称为朕,而皇帝李隆基则只能自称为“予”。当时,太平公主依仗李旦的信任,在朝中仍拥有强大的势力,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也大都依附于她,她公然提出要废掉皇帝,因宰相陆象先反对而未遂。后来,李旦有意遣皇帝李隆基出京巡边,但最终却因故延期,将日期改为明年八月。
李隆基为夺回皇帝应有的权力,抢先发动先天政变,率羽林军袭杀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党羽,随后赐死太平公主。李旦初闻变乱,与宰相郭元振登承天门避乱,他得知李隆基已扑灭太平公主的势力,遂下诏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状,而后正式归政于皇帝,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至此,李隆基终于掌握了全部朝政。李旦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岁,被葬于桥陵,庙号睿宗,追谥大圣贞皇帝。
李旦,初名李旭轮、李轮、武轮,陇西成纪人,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初次登基即位后,皇太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复封为相王,囚禁于宫中。参与神龙政变,实现大唐光复,平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后,再次成为皇帝。宠信太平公主用人干政,与皇太子李隆基争权,后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真正掌权两年,病逝时享年五十五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葬于桥陵。
李旦,生于长安,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第四子,初名李旭轮,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因而深受父亲唐高宗的宠爱。成年后,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对文字训诂方面的学问很有研究,担任右卫大将军、洛州牧,历封豫王、冀王、相王,并更名为李轮,后又改名为李旦,再次封为豫王。
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而后,李旦便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他不但不能随意出入宫廷,甚至在皇宫中也不能自由行动。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宰相裴炎趁机请武则天还政于李旦,结果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名斩首,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镇压扬州叛乱,徐敬业兵败被杀。
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武则天遂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
当时,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结果都兵败身死。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复名李轮,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太子李成器则降称皇孙。自此,李旦成为了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魏王武承嗣的亲信张嘉福,唆使洛阳百姓王庆之,纠集数百民众,诣阙上表,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为由,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被武承嗣诬以谋反,下狱被杀。凤阁侍郎李昭德不但杖毙王庆之,还借机劝谏武则天,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后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典礼,竟不顾“皇太子为亚献”的礼制,避开了皇嗣李旦,改由武承嗣为亚献,并命梁王武三思为终献。
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将刘妃、窦妃秘密处死,埋在宫中,李旦对于两个妃子的失踪,丝毫不敢提及,在武则天面前也表现得泰然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韦团儿还想加害李旦,结果遭到告发而被处死。不久,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因私下谒见李旦被杀,武则天又剥夺了李旦接见公卿百官的权力。
后来,李旦又被诬告谋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让他们“招出”李旦谋反的实情。乐工安金藏当众剖腹,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武则天深受感动,不再怀疑李旦,命来俊臣停止审理,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武则天在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氏,她命人前往房州,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李旦被复封为相王,并将名字由武轮改回李旦,兼领太子右卫率,后又遥领安北大都护。当时,武则天为了调解李氏与武氏的矛盾,召集两族子弟,在明堂盟誓,要两族和睦共处,李旦作为李氏代表,与李显、太平公主一同参与了盟誓。
突厥默啜可汗率军南侵,李旦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统率诸军抵御突厥,他并未领军出征,只是名义上的唐军主帅。不久,突厥退兵,李旦又担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突厥再次进犯并州,李旦被任命为并州牧,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后来,李旦又改任雍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