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雅,字国华,合肥人,唐末五代时期吴国将领。唐末随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转战江淮,辅佐其建立吴国,先后镇守舒州、池州、歙州等地,治政以宽厚着称,累升至歙州观察使,领武昌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封浔阳郡公。主政歙州,镇守歙州二十余年,对内讨平汪武割据,对外东抗两浙、南取江西,历仕杨行密、杨渥、杨隆演三代国主。在歙州病逝,终年五十七岁,追封楚国公,谥号惠。
陶雅,年轻时身材魁伟,相貌清秀,本是儒家子弟,在唐末乱世中应募从军,曾与同乡杨行密到朔方参与防秋,后改隶诸葛爽麾下,征讨沙陀有功,随其镇守河阳。杨行密趁乱占据庐州,被拜为庐州刺史。陶雅此时已回到庐州,正担任冲山指挥使,由此成为杨行密的部下,他讨平乡盗秦定、过修己有功,升任八营主将。当时,杨行密麾下将领号称有“三十六英雄”,陶雅便位列其中。
舒州刺史高澞因遭到乱军攻打,弃城逃回广陵,杨行密趁机命陶雅、张训进攻舒州,陶雅击杀乱军首领吴迥、李本,乘胜夺取舒州,被任命为舒州刺史。杨行密争夺淮南道失败,转而南下宣歙道,将宣歙观察使赵锽围困于宣州,赵锽的哥哥赵乾之时任池州刺史,率部来援宣州。陶雅在九华山击破赵乾之,夺取池州,被任命为池州制置使。杨行密攻杀赵锽,据有宣州,被拜为宣歙观察使,后称宁国节度使。
淮南节度使孙儒自润州大举渡江,与杨行密争夺宣州,最终兵败被杀。杨行密乘胜入据广陵,控制了淮南镇,被唐朝拜为淮南节度使。当时,陶雅曾率骑兵在广德大破孙儒军前锋,后又攻取润州,截断孙儒归路,在战后因功被拜为常州刺史,后又升任池州团练使。
杨行密命宁国节度使田頵进攻歙州,但因歙州军民的抵抗而久攻不克。当时,各地常以武将担任刺史,但大多都贪婪残暴,唯有陶雅为政最为宽厚。歙州军民皆表示若以陶雅主政歙州,便可开城投降,杨行密遂命陶雅为歙州刺史,陶雅对前刺史裴枢以礼相待,将其送归长安。后来,陶雅又被加授为检校司空,封浔阳郡公。
唐昭宗以李俨为江淮宣谕使,拜杨行密为东面行营都统,封吴王。杨行密由此建立吴国,平定了田頵在宣州的叛乱,陶雅统领歙州州兵,参与平叛有功,又兼任西南面招讨使。当时,顺义军使汪武割据于歙州治下婺源县,不服刺史陶雅节制,还在田頵之乱期间纵兵剽掠,陶雅有意除掉汪武,于是传檄境内,声称要由婺源借路南下,攻打割据江西的镇南节度使钟传。领兵进入婺源县,在汪武前来迎谒之时,命左右将其擒杀。
割据两浙的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因睦州刺史陈询叛乱,遣军围攻睦州,陶雅奉杨行密之命,领兵援睦州,大败浙将钱镒、王球、顾全武等。当时,两浙衢州刺史陈璋亦叛附吴国,陶雅遂与陈询、陈璋合兵进取婺州,击败浙将钱镖,擒获婺州刺史沈夏。杨行密乃以陶雅为江南都招讨使、歙婺衢睦观察使,但在当年年末,杨行密病逝,其子杨渥继位,仅称弘农郡王。不久,陈询弃城逃往吴国,陶雅遂趁势入据睦州。
宣州观察使王茂章因不为杨渥所容,弃城东奔杭州,依附于钱镠,陶雅担心被王茂章阻断归路,只得退出睦州,撤回歙州。陈璋亦由婺州退守衢州,不久又逃奔淮南,已被吴国据有的衢州、睦州、婺州皆被两浙夺回。
杨渥在兵变中被将领张颢、徐温架空,大权旁落。不久,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杨渥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仍沿用唐朝年号,继续与朱温相抗衡,却被张颢、徐温弑杀。当时,张颢欲自立为淮南留后,向后梁请降,但谋士严可求认为张颢不能得到陶雅及镇南军节度使刘威、宣州观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简等重将的支持,力劝其迎立杨渥之弟杨隆演,杨隆演由此得以袭位。不久,徐温又袭杀张颢,独自控制了吴国军政大权。
周本在象牙潭之战中大破抚州刺史危全讽,乘胜再取袁州、吉州。陶雅则命儿子陶敬昭与都指挥使徐章兵出歙州,攻袭饶州、信州。信州刺史危仔倡请降,饶州刺史唐宝弃城而逃,虔州刺史卢光稠随后亦归附吴国,吴国由此尽取江西之地,完全控制了镇南军。
陶雅被改任为武昌军节度使,但他不愿移镇,上书力辞,于是又被留任为歙州观察使,并遥领武昌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当时,徐温执政,陶雅与刘威、李遇等都心有不满。徐温遣军攻破宣州,族灭李遇,陶雅始怀忧惧,与刘威一同入觐广陵,以消除徐温的疑心。徐温对待他们非常恭敬,如同事奉杨行密一样,陶雅、刘威皆悦服,时人也都因此而重视徐温。徐温随后又与陶雅、刘威一同率将吏向唐朝所派的江淮宣谕使李俨请命,承制加拜杨隆演为太师,进封吴王。不久,陶雅、刘威还镇。
陶雅病逝于歙州,时年五十七岁,镇守歙州二十年,被追赠为太师、楚国公,谥号为惠。
陶雅,字国华,合肥人,唐末五代时期吴国将领。唐末随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转战江淮,辅佐其建立吴国,先后镇守舒州、池州、歙州等地,治政以宽厚着称,累升至歙州观察使,领武昌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封浔阳郡公。主政歙州,镇守歙州二十余年,对内讨平汪武割据,对外东抗两浙、南取江西,历仕杨行密、杨渥、杨隆演三代国主。在歙州病逝,终年五十七岁,追封楚国公,谥号惠。
陶雅,年轻时身材魁伟,相貌清秀,本是儒家子弟,在唐末乱世中应募从军,曾与同乡杨行密到朔方参与防秋,后改隶诸葛爽麾下,征讨沙陀有功,随其镇守河阳。杨行密趁乱占据庐州,被拜为庐州刺史。陶雅此时已回到庐州,正担任冲山指挥使,由此成为杨行密的部下,他讨平乡盗秦定、过修己有功,升任八营主将。当时,杨行密麾下将领号称有“三十六英雄”,陶雅便位列其中。
舒州刺史高澞因遭到乱军攻打,弃城逃回广陵,杨行密趁机命陶雅、张训进攻舒州,陶雅击杀乱军首领吴迥、李本,乘胜夺取舒州,被任命为舒州刺史。杨行密争夺淮南道失败,转而南下宣歙道,将宣歙观察使赵锽围困于宣州,赵锽的哥哥赵乾之时任池州刺史,率部来援宣州。陶雅在九华山击破赵乾之,夺取池州,被任命为池州制置使。杨行密攻杀赵锽,据有宣州,被拜为宣歙观察使,后称宁国节度使。
淮南节度使孙儒自润州大举渡江,与杨行密争夺宣州,最终兵败被杀。杨行密乘胜入据广陵,控制了淮南镇,被唐朝拜为淮南节度使。当时,陶雅曾率骑兵在广德大破孙儒军前锋,后又攻取润州,截断孙儒归路,在战后因功被拜为常州刺史,后又升任池州团练使。
杨行密命宁国节度使田頵进攻歙州,但因歙州军民的抵抗而久攻不克。当时,各地常以武将担任刺史,但大多都贪婪残暴,唯有陶雅为政最为宽厚。歙州军民皆表示若以陶雅主政歙州,便可开城投降,杨行密遂命陶雅为歙州刺史,陶雅对前刺史裴枢以礼相待,将其送归长安。后来,陶雅又被加授为检校司空,封浔阳郡公。
唐昭宗以李俨为江淮宣谕使,拜杨行密为东面行营都统,封吴王。杨行密由此建立吴国,平定了田頵在宣州的叛乱,陶雅统领歙州州兵,参与平叛有功,又兼任西南面招讨使。当时,顺义军使汪武割据于歙州治下婺源县,不服刺史陶雅节制,还在田頵之乱期间纵兵剽掠,陶雅有意除掉汪武,于是传檄境内,声称要由婺源借路南下,攻打割据江西的镇南节度使钟传。领兵进入婺源县,在汪武前来迎谒之时,命左右将其擒杀。
割据两浙的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因睦州刺史陈询叛乱,遣军围攻睦州,陶雅奉杨行密之命,领兵援睦州,大败浙将钱镒、王球、顾全武等。当时,两浙衢州刺史陈璋亦叛附吴国,陶雅遂与陈询、陈璋合兵进取婺州,击败浙将钱镖,擒获婺州刺史沈夏。杨行密乃以陶雅为江南都招讨使、歙婺衢睦观察使,但在当年年末,杨行密病逝,其子杨渥继位,仅称弘农郡王。不久,陈询弃城逃往吴国,陶雅遂趁势入据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