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宰执南汉——杨洞潜(2 / 2)

刘?在广州称帝,建立南汉政权,并加授杨洞潜、赵光裔、李殷衡三人为同平章事。赵光裔是后梁派遣到岭南的使者,其兄赵光逢在后梁官至宰相,杨洞潜认为赵光裔出身于中原大族,自请位居其下,刘?遂任命赵光裔为兵部尚书,而以杨洞潜为兵部侍郎。

杨洞潜奏请设立学校,开科取士,制定典章制度,岭南因而大治。但随着刘?在位日久,也开始疏远士人,对宰相、重臣们的意见也不再如之前一般择善而从,他曾不顾杨洞潜与工部侍郎刘濬的反对,执意在潮州练兵,伺机亲征闽国,结果被闽军击败于边境,这才后悔自己的“愎谏”之举。杨洞潜还曾劝谏刘?不要滥用酷刑,但刘?不听。

刘?任命儿子秦王刘弘度为判六军,但刘弘度却狎昵群小,其所募宿卫兵千人,多为市井无赖。杨洞潜对刘?道:“秦王是国之储君,让他掌握军权已是不太合适,又怎能再放任他亲近小人。”但刘?却不以为然道:“小孩子们学习军事而已,劳您费心了。”杨洞潜后来又在城中看到商人被宿卫兵劫掠却只能忍气吞声,不由叹息道:“国家已混乱到如此地步,还要宰相何用?”于是称病退归家中,刘?也就顺势不再继续任用杨洞潜,后来在家中病逝。

杨洞潜。在刘龑袭位之初,便提出“刺史不宜用武夫”,建议以文官治理州县。此举改变了唐末以来武人为刺史的传统作法,创造了五代岭南“刺史无武人”的文治局面。

在南汉建立后。建议效仿唐制建立礼仪制度,同时奏请“立学校、开贡举、设铨选”,为国家培养人才,南汉因此举行科举考试,录取进士、明经十余人,从此科举取士“岁以为常”。

杨洞潜,字昭元,始兴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宰相。出身士人,唐末时曾任邕管巡官,后为清海建武节度使刘隐所招揽,在其幕府担任节度判官,从此效力于刘隐及其弟刘?,官至清海军节度副使。南汉建立时被拜为宰相,担任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刘?不纳其言,称病引退,后病逝。

杨洞潜,自唐末投靠刘隐,效力刘氏幕府十余年,南汉时又居宰相近二十年,辅佐刘隐、刘?兄弟大力发展岭南,终使南汉“为国制度,略有次序”,有贤相之称。

杨洞潜,家族原居蜀地,至曾祖时迁至岭南,定居于始兴,从此成为始兴人。年轻时,为人豁达爽朗,好读经史,颇有政略,在唐末官至邕管巡官。在任满后客居于广州,后又进入清海建武节度使刘隐的幕府,担任大理评事、节度判官,还被刘隐待以师礼。

当时,唐朝已为后梁所取代,中原梁晋争霸,各地军阀割据,战乱不止,岭南相对安逸,中原士人多避难于此。刘隐又礼贤下士,任用杨洞潜、王定保、倪曙、刘濬以及后梁使者赵光裔、李殷衡等士人,大力发展岭南,使岭南之地得以大治。

刘隐病逝,其弟刘?继立,杨洞潜又继续效力于刘?。当时,虔州的百胜军发生内乱,节度使接连易主,大将谭全播称病不出,刘?在杨洞潜的建议下,趁机出兵北上,攻打其所辖的韶州。韶州刺史廖爽被迫投奔了割据湖南的楚国,韶州遂为刘?所有。不久,楚王马殷又遣军南下,与刘?争夺容管之地,杨洞潜随军参赞军机,协助刘?击退了楚军,夺取了容州,随后又乘胜攻取了高州。由此颇为楚人所畏惧,后来又被刘?擢升为清海军节度副使,加授御史中丞。

后梁以宗主的身份,调解刘?与马殷的争端,杨洞潜亦劝刘?联姻楚国“以靖边隅”,刘?遣使入楚,正式向马殷求婚,马殷许婚,将女儿马氏嫁给了刘?。

刘?在广州称帝,建立南汉政权,并加授杨洞潜、赵光裔、李殷衡三人为同平章事。赵光裔是后梁派遣到岭南的使者,其兄赵光逢在后梁官至宰相,杨洞潜认为赵光裔出身于中原大族,自请位居其下,刘?遂任命赵光裔为兵部尚书,而以杨洞潜为兵部侍郎。

杨洞潜奏请设立学校,开科取士,制定典章制度,岭南因而大治。但随着刘?在位日久,也开始疏远士人,对宰相、重臣们的意见也不再如之前一般择善而从,他曾不顾杨洞潜与工部侍郎刘濬的反对,执意在潮州练兵,伺机亲征闽国,结果被闽军击败于边境,这才后悔自己的“愎谏”之举。杨洞潜还曾劝谏刘?不要滥用酷刑,但刘?不听。

刘?任命儿子秦王刘弘度为判六军,但刘弘度却狎昵群小,其所募宿卫兵千人,多为市井无赖。杨洞潜对刘?道:“秦王是国之储君,让他掌握军权已是不太合适,又怎能再放任他亲近小人。”但刘?却不以为然道:“小孩子们学习军事而已,劳您费心了。”杨洞潜后来又在城中看到商人被宿卫兵劫掠却只能忍气吞声,不由叹息道:“国家已混乱到如此地步,还要宰相何用?”于是称病退归家中,刘?也就顺势不再继续任用杨洞潜,后来在家中病逝。

杨洞潜。在刘龑袭位之初,便提出“刺史不宜用武夫”,建议以文官治理州县。此举改变了唐末以来武人为刺史的传统作法,创造了五代岭南“刺史无武人”的文治局面。

在南汉建立后。建议效仿唐制建立礼仪制度,同时奏请“立学校、开贡举、设铨选”,为国家培养人才,南汉因此举行科举考试,录取进士、明经十余人,从此科举取士“岁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