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努力失败,让孔谦明白了自己在皇上和宰相心目中的位置。于是,他打起了王正言的主意,这次他选择的进言对象是豆卢革:“钱谷细事,一健吏可办。东京乃军事重地,非张宪不行。如果实在找不到理想的租庸使人选,可以让王正言担任,比让他镇守东京更合适。”孔谦深知,王正言性格懦弱,易于控制,自已做不成,索性让他来做,自己从旁控制,虽无租庸使之名,却可拥有租庸使之实。也许是老孔命中该做租庸使,也许是他孜孜以求的态度感动了上帝,此后不久,王正言患了疯病,不能正常工作,再加上景进极力推荐,做了多年副职的孔谦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租庸使宝座。
孔谦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制定严酷的苛敛之法,重敛急征,在满足私欲的同时,极力满足皇上的欲望,被皇上赐于“丰财赡国功臣”的称号。自己升官发财了,却因克扣军饷、重敛百姓招致民怨沸腾,租庸使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唐庄宗死后,后唐大乱,监国李嗣源列数孔谦苛扣军饷、搜刮百姓之恶而斩之,同时废除了他制定的一系列苛敛之法,连同租庸使这一职位也一同废掉了。
孔谦,魏州人,五代时期后唐大臣,官至租庸使。自少为吏,擅长书算,熟悉金钱谷物聚敛之事。庄宗时期,孔谦官至度支使,主持财政。后梁与后唐交战十多年,孔谦重敛百姓以供军需,深受晋王李存勖赏识。庄宗即位后,孔谦靠伶人景进向庄宗的多次推荐,任租庸使。庄宗即位时,推恩天下,免除百姓田租及诸场务所欠税利,孔谦不遵诏令,依然督促催收,又请求减少百官俸钱,裁减节度观察判官推官人数,甚至阻塞天下山谷间道路,以此来征收商旅的税,又重新制定量田的竿尺,因此天下人皆怨恨孔谦。后唐庄宗李存勖驾崩,后唐明宗李嗣源监理国政,下诏宣布孔谦之罪,将其斩于洛阳,没收其家产。
后梁时期,孔谦本是魏州的孔目吏,因其善于察言观色、腿勤眼活得到上司的青睐。魏州叛梁归唐后,后梁与后唐之间,围绕魏州的归属展开十多年的战争。其间,作为孔目吏的孔谦也随着由梁归唐,并重敛百姓以供军需,深得晋王李存勖赏识,后唐正式建立以后,李存勖委之以租庸副使的职位。可能正是因为在租庸副使的位置上,他看到了租庸使是一份美差,才下决心要把这一职位收入囊中。而要登上租庸使的宝座,把副字抹掉,必须要把现任挤掉才行,租庸使张宪不仅占着正职的位子,而且清正廉洁,成了孔谦的第一个绊脚石。
排挤一个人,有多种办法。比如,可以找准对方的弱点,然后施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让他不得不败下阵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一味赞美对方,让对方得到提拔,进而很乐意地主动让出位子。前一种办法过于明显,精明的孔谦当然更乐意选择后者,我甚至怀疑,这个办法也许就是孔老兄发明的。为了移掉张宪这块绊脚石,孔谦找到宰相郭崇韬进言:“东京乃军事重地,必须朝中重臣前往镇守,而遍观朝中大臣,非张宪不可。”不明就里的郭崇韬向皇上建议,把张宪派到了东京,而让另一位重臣豆卢革任租庸使,孔谦如意算盘落空,十分失望。
豆卢革做了租庸使后,成了他第二块绊脚石,孔谦十分留意其弱点,不久便不顾体面再次向宰相进言:“豆卢革事务繁忙,住处离办公室又太远,不少帐簿来不及处理,影响工作,而且他利用职权,擅自挪用公款数十万钱,不宜再做租庸使。”这样,豆卢革不得不主动辞职了事,同时也让郭崇韬看清了孔谦的用心。当皇上让郭崇韬推荐合适人选时,他再次选择了公正的张宪,同时让重臣王正言顶替张宪的职务。
两次努力失败,让孔谦明白了自己在皇上和宰相心目中的位置。于是,他打起了王正言的主意,这次他选择的进言对象是豆卢革:“钱谷细事,一健吏可办。东京乃军事重地,非张宪不行。如果实在找不到理想的租庸使人选,可以让王正言担任,比让他镇守东京更合适。”孔谦深知,王正言性格懦弱,易于控制,自已做不成,索性让他来做,自己从旁控制,虽无租庸使之名,却可拥有租庸使之实。也许是老孔命中该做租庸使,也许是他孜孜以求的态度感动了上帝,此后不久,王正言患了疯病,不能正常工作,再加上景进极力推荐,做了多年副职的孔谦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租庸使宝座。
孔谦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制定严酷的苛敛之法,重敛急征,在满足私欲的同时,极力满足皇上的欲望,被皇上赐于“丰财赡国功臣”的称号。自己升官发财了,却因克扣军饷、重敛百姓招致民怨沸腾,租庸使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唐庄宗死后,后唐大乱,监国李嗣源列数孔谦苛扣军饷、搜刮百姓之恶而斩之,同时废除了他制定的一系列苛敛之法,连同租庸使这一职位也一同废掉了。
孔谦,魏州人,五代时期后唐大臣,官至租庸使。自少为吏,擅长书算,熟悉金钱谷物聚敛之事。庄宗时期,孔谦官至度支使,主持财政。后梁与后唐交战十多年,孔谦重敛百姓以供军需,深受晋王李存勖赏识。庄宗即位后,孔谦靠伶人景进向庄宗的多次推荐,任租庸使。庄宗即位时,推恩天下,免除百姓田租及诸场务所欠税利,孔谦不遵诏令,依然督促催收,又请求减少百官俸钱,裁减节度观察判官推官人数,甚至阻塞天下山谷间道路,以此来征收商旅的税,又重新制定量田的竿尺,因此天下人皆怨恨孔谦。后唐庄宗李存勖驾崩,后唐明宗李嗣源监理国政,下诏宣布孔谦之罪,将其斩于洛阳,没收其家产。
后梁时期,孔谦本是魏州的孔目吏,因其善于察言观色、腿勤眼活得到上司的青睐。魏州叛梁归唐后,后梁与后唐之间,围绕魏州的归属展开十多年的战争。其间,作为孔目吏的孔谦也随着由梁归唐,并重敛百姓以供军需,深得晋王李存勖赏识,后唐正式建立以后,李存勖委之以租庸副使的职位。可能正是因为在租庸副使的位置上,他看到了租庸使是一份美差,才下决心要把这一职位收入囊中。而要登上租庸使的宝座,把副字抹掉,必须要把现任挤掉才行,租庸使张宪不仅占着正职的位子,而且清正廉洁,成了孔谦的第一个绊脚石。
排挤一个人,有多种办法。比如,可以找准对方的弱点,然后施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让他不得不败下阵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一味赞美对方,让对方得到提拔,进而很乐意地主动让出位子。前一种办法过于明显,精明的孔谦当然更乐意选择后者,我甚至怀疑,这个办法也许就是孔老兄发明的。为了移掉张宪这块绊脚石,孔谦找到宰相郭崇韬进言:“东京乃军事重地,必须朝中重臣前往镇守,而遍观朝中大臣,非张宪不可。”不明就里的郭崇韬向皇上建议,把张宪派到了东京,而让另一位重臣豆卢革任租庸使,孔谦如意算盘落空,十分失望。
豆卢革做了租庸使后,成了他第二块绊脚石,孔谦十分留意其弱点,不久便不顾体面再次向宰相进言:“豆卢革事务繁忙,住处离办公室又太远,不少帐簿来不及处理,影响工作,而且他利用职权,擅自挪用公款数十万钱,不宜再做租庸使。”这样,豆卢革不得不主动辞职了事,同时也让郭崇韬看清了孔谦的用心。当皇上让郭崇韬推荐合适人选时,他再次选择了公正的张宪,同时让重臣王正言顶替张宪的职务。
两次努力失败,让孔谦明白了自己在皇上和宰相心目中的位置。于是,他打起了王正言的主意,这次他选择的进言对象是豆卢革:“钱谷细事,一健吏可办。东京乃军事重地,非张宪不行。如果实在找不到理想的租庸使人选,可以让王正言担任,比让他镇守东京更合适。”孔谦深知,王正言性格懦弱,易于控制,自已做不成,索性让他来做,自己从旁控制,虽无租庸使之名,却可拥有租庸使之实。也许是老孔命中该做租庸使,也许是他孜孜以求的态度感动了上帝,此后不久,王正言患了疯病,不能正常工作,再加上景进极力推荐,做了多年副职的孔谦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租庸使宝座。
孔谦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制定严酷的苛敛之法,重敛急征,在满足私欲的同时,极力满足皇上的欲望,被皇上赐于“丰财赡国功臣”的称号。自己升官发财了,却因克扣军饷、重敛百姓招致民怨沸腾,租庸使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唐庄宗死后,后唐大乱,监国李嗣源列数孔谦苛扣军饷、搜刮百姓之恶而斩之,同时废除了他制定的一系列苛敛之法,连同租庸使这一职位也一同废掉了。
孔谦,魏州人,五代时期后唐大臣,官至租庸使。自少为吏,擅长书算,熟悉金钱谷物聚敛之事。庄宗时期,孔谦官至度支使,主持财政。后梁与后唐交战十多年,孔谦重敛百姓以供军需,深受晋王李存勖赏识。庄宗即位后,孔谦靠伶人景进向庄宗的多次推荐,任租庸使。庄宗即位时,推恩天下,免除百姓田租及诸场务所欠税利,孔谦不遵诏令,依然督促催收,又请求减少百官俸钱,裁减节度观察判官推官人数,甚至阻塞天下山谷间道路,以此来征收商旅的税,又重新制定量田的竿尺,因此天下人皆怨恨孔谦。后唐庄宗李存勖驾崩,后唐明宗李嗣源监理国政,下诏宣布孔谦之罪,将其斩于洛阳,没收其家产。
后梁时期,孔谦本是魏州的孔目吏,因其善于察言观色、腿勤眼活得到上司的青睐。魏州叛梁归唐后,后梁与后唐之间,围绕魏州的归属展开十多年的战争。其间,作为孔目吏的孔谦也随着由梁归唐,并重敛百姓以供军需,深得晋王李存勖赏识,后唐正式建立以后,李存勖委之以租庸副使的职位。可能正是因为在租庸副使的位置上,他看到了租庸使是一份美差,才下决心要把这一职位收入囊中。而要登上租庸使的宝座,把副字抹掉,必须要把现任挤掉才行,租庸使张宪不仅占着正职的位子,而且清正廉洁,成了孔谦的第一个绊脚石。
排挤一个人,有多种办法。比如,可以找准对方的弱点,然后施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让他不得不败下阵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一味赞美对方,让对方得到提拔,进而很乐意地主动让出位子。前一种办法过于明显,精明的孔谦当然更乐意选择后者,我甚至怀疑,这个办法也许就是孔老兄发明的。为了移掉张宪这块绊脚石,孔谦找到宰相郭崇韬进言:“东京乃军事重地,必须朝中重臣前往镇守,而遍观朝中大臣,非张宪不可。”不明就里的郭崇韬向皇上建议,把张宪派到了东京,而让另一位重臣豆卢革任租庸使,孔谦如意算盘落空,十分失望。
豆卢革做了租庸使后,成了他第二块绊脚石,孔谦十分留意其弱点,不久便不顾体面再次向宰相进言:“豆卢革事务繁忙,住处离办公室又太远,不少帐簿来不及处理,影响工作,而且他利用职权,擅自挪用公款数十万钱,不宜再做租庸使。”这样,豆卢革不得不主动辞职了事,同时也让郭崇韬看清了孔谦的用心。当皇上让郭崇韬推荐合适人选时,他再次选择了公正的张宪,同时让重臣王正言顶替张宪的职务。
两次努力失败,让孔谦明白了自己在皇上和宰相心目中的位置。于是,他打起了王正言的主意,这次他选择的进言对象是豆卢革:“钱谷细事,一健吏可办。东京乃军事重地,非张宪不行。如果实在找不到理想的租庸使人选,可以让王正言担任,比让他镇守东京更合适。”孔谦深知,王正言性格懦弱,易于控制,自已做不成,索性让他来做,自己从旁控制,虽无租庸使之名,却可拥有租庸使之实。也许是老孔命中该做租庸使,也许是他孜孜以求的态度感动了上帝,此后不久,王正言患了疯病,不能正常工作,再加上景进极力推荐,做了多年副职的孔谦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租庸使宝座。
孔谦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制定严酷的苛敛之法,重敛急征,在满足私欲的同时,极力满足皇上的欲望,被皇上赐于“丰财赡国功臣”的称号。自己升官发财了,却因克扣军饷、重敛百姓招致民怨沸腾,租庸使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唐庄宗死后,后唐大乱,监国李嗣源列数孔谦苛扣军饷、搜刮百姓之恶而斩之,同时废除了他制定的一系列苛敛之法,连同租庸使这一职位也一同废掉了。
孔谦,魏州人,五代时期后唐大臣,官至租庸使。自少为吏,擅长书算,熟悉金钱谷物聚敛之事。庄宗时期,孔谦官至度支使,主持财政。后梁与后唐交战十多年,孔谦重敛百姓以供军需,深受晋王李存勖赏识。庄宗即位后,孔谦靠伶人景进向庄宗的多次推荐,任租庸使。庄宗即位时,推恩天下,免除百姓田租及诸场务所欠税利,孔谦不遵诏令,依然督促催收,又请求减少百官俸钱,裁减节度观察判官推官人数,甚至阻塞天下山谷间道路,以此来征收商旅的税,又重新制定量田的竿尺,因此天下人皆怨恨孔谦。后唐庄宗李存勖驾崩,后唐明宗李嗣源监理国政,下诏宣布孔谦之罪,将其斩于洛阳,没收其家产。
后梁时期,孔谦本是魏州的孔目吏,因其善于察言观色、腿勤眼活得到上司的青睐。魏州叛梁归唐后,后梁与后唐之间,围绕魏州的归属展开十多年的战争。其间,作为孔目吏的孔谦也随着由梁归唐,并重敛百姓以供军需,深得晋王李存勖赏识,后唐正式建立以后,李存勖委之以租庸副使的职位。可能正是因为在租庸副使的位置上,他看到了租庸使是一份美差,才下决心要把这一职位收入囊中。而要登上租庸使的宝座,把副字抹掉,必须要把现任挤掉才行,租庸使张宪不仅占着正职的位子,而且清正廉洁,成了孔谦的第一个绊脚石。
排挤一个人,有多种办法。比如,可以找准对方的弱点,然后施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让他不得不败下阵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一味赞美对方,让对方得到提拔,进而很乐意地主动让出位子。前一种办法过于明显,精明的孔谦当然更乐意选择后者,我甚至怀疑,这个办法也许就是孔老兄发明的。为了移掉张宪这块绊脚石,孔谦找到宰相郭崇韬进言:“东京乃军事重地,必须朝中重臣前往镇守,而遍观朝中大臣,非张宪不可。”不明就里的郭崇韬向皇上建议,把张宪派到了东京,而让另一位重臣豆卢革任租庸使,孔谦如意算盘落空,十分失望。
豆卢革做了租庸使后,成了他第二块绊脚石,孔谦十分留意其弱点,不久便不顾体面再次向宰相进言:“豆卢革事务繁忙,住处离办公室又太远,不少帐簿来不及处理,影响工作,而且他利用职权,擅自挪用公款数十万钱,不宜再做租庸使。”这样,豆卢革不得不主动辞职了事,同时也让郭崇韬看清了孔谦的用心。当皇上让郭崇韬推荐合适人选时,他再次选择了公正的张宪,同时让重臣王正言顶替张宪的职务。
两次努力失败,让孔谦明白了自己在皇上和宰相心目中的位置。于是,他打起了王正言的主意,这次他选择的进言对象是豆卢革:“钱谷细事,一健吏可办。东京乃军事重地,非张宪不行。如果实在找不到理想的租庸使人选,可以让王正言担任,比让他镇守东京更合适。”孔谦深知,王正言性格懦弱,易于控制,自已做不成,索性让他来做,自己从旁控制,虽无租庸使之名,却可拥有租庸使之实。也许是老孔命中该做租庸使,也许是他孜孜以求的态度感动了上帝,此后不久,王正言患了疯病,不能正常工作,再加上景进极力推荐,做了多年副职的孔谦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租庸使宝座。
孔谦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制定严酷的苛敛之法,重敛急征,在满足私欲的同时,极力满足皇上的欲望,被皇上赐于“丰财赡国功臣”的称号。自己升官发财了,却因克扣军饷、重敛百姓招致民怨沸腾,租庸使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唐庄宗死后,后唐大乱,监国李嗣源列数孔谦苛扣军饷、搜刮百姓之恶而斩之,同时废除了他制定的一系列苛敛之法,连同租庸使这一职位也一同废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