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晋国的艰难时刻(2 / 2)

“诸侯……不能来吗?”华元当然也知道楚军的数量。

宋国君臣比任何一方都害怕晋军会龟缩,才有了华元亲自过来的这一举动。

华元那么问,其实就是在试探晋国高层会不会退缩。

如果晋国撤军,固然晋国会出现一系列恶劣的后续结果,马上会遭殃的却一定是宋国。

小主,

栾书怎么会看不出华元内心的担忧,笑眯眯地说道:“我们一定不会放弃宋国这位盟友。”

事实是,晋人已经退无可退。

栾书搞了那么多的阴谋诡计,无论是什么手段都奔着人心而去,哪能不知道该怎么玩?

晋军不可能不战而逃,问题是宋国君臣不知道。

所以,栾书这个时候不卖宋国人情,什么时候卖?

这个承诺对宋国无比重要,直接让华元露出一脸的感动。

“我立刻去面见君上,携带全国的兵力立即与伯国大军会合。”华元需要表态。

栾书却是说道:“楚军兵力太多,有条件两线作战。如果贵方国内空虚……”

华元先“这……”的拖了很长的尾音,再问道:“晋卿的意思是?”

早有决断的栾书说道:“请你们屯兵‘汋陵’这一所在,楚军攻打的话,无论怎么样都守住;一旦楚军不去打,请你们一定主动出击,缠住当面的楚军。”

这个“汋陵”是宋国的地盘,它是宋国与陈国的边境城池之一。

楚军现如今屯驻在陈国都城“宛丘”附近,无论郑国、宋国、陈国都是地势相对平坦的国家,等于大军可选的行军通道非常多。

晋国高层当然想让宋军与己方大军会合,增加与楚军交战的可用兵力。

可是,宋国真的倾巢而出与晋军会合,国内空虚再被楚军入侵,完全有可能让宋国君臣屈服。

到那个时候,宋君成下令宋军调转矛头对付晋军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只是一场战役的胜败倒是没有什么,郑国已经背叛晋国,再让宋国屈服楚国,晋国在南边可就没有了盟友。

那样一来,晋国高层商议来商议去,拿出的决断是让宋军先保家卫国。

晋国高层商议的结果不止是那般,他们后面还会通知各诸侯率军进入宋国,前往“汋陵”与宋军会合。

等于说,晋国高层知道当前的情况非常不妙,他们却是抱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这一战晋军单独面对楚国阵营的大军。

有了那等决心的晋国高层,他们近来不再互相针对或拆台,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精诚合作阶段。成了这种状态的晋国,某种意义上来讲空前强大。

华元走了,走得很急。

送走华元的栾书将自己封闭在军帐内,一待就是三天没有出来一步。

“君上的病好了,率领上军正在南下。”栾书再一次召集众人,自然是在三天之后。

得到这个消息的众人,脸色上没有展露什么情绪。

栾书继续说道:“算一算时间,楚君已经北上。这样一来,楚军应该是已经在北上的途中?”

光听那一句话会比较绕,情况则是那么个情况。

郤锜率先表态,大声说道:“那我们还在等什么?立即拔营南下啊!”

栾书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问其余人:“诸位的意见呢?”

没有人吭声。

“拔营是该拔营,可是南下,该去哪里?”栾书讲了很实际的问题。

晋军和楚军可没有约定开战地点。

起战端的根由是郑国背叛晋国投靠了楚国,特别是背叛了晋国的郑国出兵入侵宋国。

南下的晋军到现在都没有对郑国实施军事打击,不是不想打,抓不住滑不溜丢的郑军而已。

现在,郑军跑去陈国跟楚军会合,晋军倒是能够趁郑国内部空虚攻城拔地,问题是当前的战争思维不是这样子的。

目前的战争思维就是正面击败敌国的军队,迫使他们的高层屈服,从自己的敌人变成小弟,再听从自己的命令成为与其他国家竞争的助力。

对晋国的限制远比楚国更多。

楚国还能够玩不下去的时候吼嗓子“我蛮夷也”不讲规矩。

得益于各种规矩能够更好发挥霸权的晋国,一旦不遵从那些规矩,当霸主的成本会无限增高。

有规矩可依,晋国与列国在规矩框架内竞争,好过这个那个诸侯降而复叛,晋军要四面出击来维持霸权。

这个也是曾经晋国没有心理负担破坏规矩,到有称霸经历后去维护规则的原因。

楚国很多时候愿意遵守游戏规则,恰恰就是楚国君臣明白游戏规则存在的好处。

因为郑国没有丝毫国家信誉,无论晋国或是楚国跟郑国结盟,他们只是纯粹在利用郑国,还是毫无心理负担也不用顾忌其余诸侯看法的利用。

“楚军北上,最有可能走哪一条路线?”栾书问道。

近来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楼令,他笃定楚军会走沿着洧水的行军路线,等着看看有没有人会提出该观点。

要知道楚军的兵力可是超过二十万,人可以不用顿顿吃饱,没有充足的水源却是绝对不行。

那么庞大的兵力,每一天对水源的消耗必定很夸张,行军只能是沿着大型水系。

其实,晋军的情况也是那样。

乃至于历朝历代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军队的行军路线都比较好猜,盯着各处水源充足的区域便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栾书等了好一会,脸色严峻地问道:“没有人给予意见吗?”

难道没有人清楚大军行军的基础要求?当然不是了。

他们自己就是那样做,敌人也不会例外。

存在迟疑的因素太简单,郑国、陈国、宋国的大型水系不少,该区域的地形平坦,楚军能够选择的行军路线太多了!

“我们驻扎在‘牛首’这个地方,想必楚国君臣是知道的。”楼令先提出这一点。

所有人都看向楼令,等着发表下面的观点。

楼令看着栾书继续往下说:“楚军的兵力多于我们,他们肯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既然他们知道我们在‘牛首’驻扎,应该是急于面对我们,并且立刻展开交战。”

没人反驳楼令的观点。

楼令走到悬挂山川舆图的地方,尽管很嫌弃简陋到极致的山川舆图,还是手在洧水附近比划,说道:“我们都知道兵力庞大对保障用水的关键,这一点不会在楚军那边出现例外。所以,令认为楚军最可能选择的路线便是这一条。”

很多道理并不复杂,比较现实的是有人提出来,众人才会恍然大悟。

栾书事先猜测的楚军行军路线便有洧水这一条,听楼令那么一阵解释,几乎能够肯定确实是楚军最可能的行军路线。

“那我们就沿着洧水南下!”栾书没有再询问其余人的意见,直接做出决断。

大军当然不会是马上开拔。

一两个人可以说走就走,人一旦超过两位数就需要做各种准备,人数越多麻烦事就更多,不是发生迫不得已的情况,才不会出现慌忙启程这种事情。

这一次开拔,晋军需要做好随时开战的准备,从木柴、干草到车辆维护,怎么可能不事先备妥与检查?

所以是栾书决议开拔,到晋军正式出发,耗费了五天的时间。

晋军严格地执行每一天行军三十里的节奏,期间不管任何情况,反正就是一天三十里的不多不少。

“你派出斥候了吗?”郤至也是从楼令这里了解到斥候是个什么兵种。

楼令颔首道:“派了,暂时没有发现楚军的踪迹。”

没有发现楚军?郤至立刻没好气地说道:“那你逞什么能啊?”

郤至说的是,谁都不对楚军的行军路线发表看法,楼令倒是顶了上去。

因此是,有人对楚军的行军路线有所猜测,但是他们选择不说。

楼令笑着说道:“我有十足的信心,不会出错。”

郤至看了楼令好一会,认真地点头说道:“我信你。”

他们每一天行军三十里,后面晋君寿曼率领的上军赶上来,两支晋军完成了会合。

而在两支晋军会合之后,他们已经抵达了“曲洧”这个区域。

再一次驻营的当夜。

前面楼令派出去的斥候可算传回楚军踪迹的情报。

当时,楼令与郤至正在小酌。

“真给你说中了!”郤至看上去非常高兴。

楼令之前心里只是有六七分的把握,假装得信心十足而已。

“一起去见中军将?”楼令对郤至发出邀请。

郤至直接站起来,说道:“走!”

有没有确认楚军的行军路线,对晋军实在是太重要了!

所以吧?尽管交战还没有正式开始,仅是楚军真的如楼令所说的行军路线,等于楼令先立下了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