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五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极其敏感,但却容易让人忽略的事情:庲降都督马忠回朝。马忠手握重权于外,如今突然入朝,自然会引起蒋琬、费祎、姜维这些既是诸葛亮嫡系,又是现任执政者的密切注意。最重要的是蒋琬必须率军自汉中回撤到涪县的原因,是马忠入朝的背后,隐约有着蜀主刘禅的影子。
自延熙年间开始,刘禅开始逐渐告别诸葛亮时代的乖乖形象,转而极力谋求亲政,诸葛亮在世之日,刘禅老老实实地为刘备守了整整三年的孝,诸葛亮一死,刘禅“四时之祀,或有不临”,连例行公事的对天地祖宗,按时祭祀活动也懒得参加了,这也可见刘禅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对刘禅这种“数典忘祖”的悖逆之举,蒋琬等人拿他毫无办法,而且刘禅还开始耍起了政治手腕,开始玩弄权术。蒋琬最初以尚书令身份总揽政事,而刘禅却连续升任他为大将军、大司马,相应地,刘禅又令费祎顶替蒋琬留下的缺空,费祎一路升至尚书令、大将军。
众所周知,大司马之职和大将军之职,其实是并列和重叠的,大司马就是大将军,大将军就是大司马,两者品级相同、权限相同、职责相同,仅仅是名称相异而已。光武帝同设大司马和大将军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战时诸将出征时,名号不足的问题,蜀汉政权仅仅一州之地,根本用不着设置这种重叠官职。所以只存在一个解释:刘禅希望蒋琬、费祎二人能够互相牵制。可惜的是,蒋、费二人并没有出现刘禅所希望见到的争权夺利、互相扯皮的局面;相反,二人一内(费祎留守成都)一外(蒋琬驻守汉中),在政事军务上配合得相当默契,每逢大事,费祎总是和蒋琬商量着办。
刘禅召庲降都督马忠入朝,同年,马忠前往汉中,面见蒋琬,传达刘禅的诏旨。回来之后,刘禅立即加拜马忠为镇南大将军,传达了一次诏书就加官升爵,刘禅扶植马忠的意思是很明显的,也是同年,蒋琬令姜维率领一支偏军回撤到涪县,以防成都生变,将汉中之事安排好了之后,次年,蒋琬自己也率军回撤到了涪县。
对于这次动作,蒋琬对外宣称其目的在于“东伐”。刘禅对蒋琬率军回驻涪县甚为反感,于是借机发难,大造“东伐”不可行的舆论,意图逼迫蒋琬回到汉中,蒋琬不得不承认“东伐”的不现实,于是取消“东伐计划”,将姜维打发回汉中去负责北伐事宜,自己继续赖在涪县,不再挪窝,直到去世,因此马忠回朝的背后是刘禅与蒋琬间的内部政治斗争。
马忠在任上去世,其子马修继承爵位。马忠为人宽容有度量,
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出身士大夫,少养外家,姓孤,名笃,后乃复姓,改名忠。
三国演义里面出现的两个马忠,一个是吴国将领,和潘璋一起抓到关羽的;另一个是蜀国的马忠,跟着诸葛亮打战。历史上蜀汉的马忠似乎评价很高,蜀汉的马忠与王平、句扶、张翼和邓芝并称蜀汉后五虎上将。
马忠既非荆楚士人,也非雍凉寄寓士人,而是益州本土巴西人士,巴西素有三狐五马、蒲赵任黄等大姓,马忠则同时兼有马氏和狐氏的双重身份。马忠父亲姓马,母亲姓狐,他自小在外婆家中长大,故又名“狐忠”。诸葛亮治蜀,重用荆楚士人和寄寓士人,而刻意打压益州本土士人,其原因在于:益州本土豪族执政,凭借着强大的地方宗族势力,和本土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极其容易演变成为威逼人主、篡位夺政的权臣,而荆楚士人和其他寄寓士人,则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刘备在东征孙吴的战争中兵败猇亭,巴西郡太守阎芝征发各县士兵来补充军队的损失,派遣马忠统领士兵前往送达,当时刘备已经撤退回到永安,见到马忠并与他交谈一番后,对尚书令刘巴说道:“我虽然失去了黄权,但又得到了狐笃,这是世上不缺乏贤才啊!”刘备逝世后,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命马忠为门下督。诸葛亮出兵南中,授任马忠为牂牁郡太守,当时牂牁郡郡丞朱褒在郡内作乱,马忠别领一军进攻牂牁郡,打败叛军,击杀朱褒,讨平叛乱后,马忠在郡中安抚救济百姓,并且注重体恤治理,因此很有威名和恩惠。
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曹魏,夏秋相交之际,阴雨绵延不断,粮食的运输接续不上,中都护李严于是派马忠和督军成藩,来到诸葛亮军中说明情况,让诸葛亮退军,马忠留在军中,帮助诸葛亮管理军中的事务。同年八月,北伐大军撤还,马忠又统军前去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羌人于山间扼要处设置石门,并于石门上作床积放石头用以攻击,欲借此抵抗汉军的进攻。马忠以牙门将张嶷为先锋进讨,张嶷巧用使者恫吓羌人,羌人部分头目惊惧而降,余众逃窜山谷,大军趁机进攻,彻底讨平作乱的羌人。
由于庲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厉,不得南夷欢心,夷族首领刘胄于是作乱造反,诸葛亮以马忠代张翼为庲降都督,统军平叛,马忠不负使命,击杀刘胄,平定叛乱。蜀汉朝廷加封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并封为博阳亭侯,讨平刘胄后不久,牂牁郡、兴古郡的獠人又起兵作乱,马忠令张嶷前往讨伐,招降其众两千余人,送往汉中用以充实蜀汉的北伐军队。
马忠成为庲降都督后,将治所迁到了建宁郡味县,处于汉族和夷族之间,加强对夷人的管理。越巂郡自从建兴三年诸葛亮讨平高定叛乱之后,叟夷部落数次作乱,先后杀死太守龚禄、焦璜,从此以后越巂太守都不敢去郡里上任,只敢驻扎离越巂郡郡治邛都八百里的安上县,故越巂郡徒有其名。马忠在越巂太守张嶷的辅助下,恩威并济,剿平乱夷,迁回郡治,修缮城郭,控制盐铁资源,并重新贯通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恢复亭驿通信,使越巂郡重现旧时的秩序,因此功劳马忠被加封为安南将军,并进封彭乡侯。
诸葛亮时代,马忠先后以出众的个人能力,担任过丞相府参军和长史、益州治中从事等要职。马忠这个人,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恰恰是这个人,在蜀汉集团后期,却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延熙五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极其敏感,但却容易让人忽略的事情:庲降都督马忠回朝。马忠手握重权于外,如今突然入朝,自然会引起蒋琬、费祎、姜维这些既是诸葛亮嫡系,又是现任执政者的密切注意。最重要的是蒋琬必须率军自汉中回撤到涪县的原因,是马忠入朝的背后,隐约有着蜀主刘禅的影子。
自延熙年间开始,刘禅开始逐渐告别诸葛亮时代的乖乖形象,转而极力谋求亲政,诸葛亮在世之日,刘禅老老实实地为刘备守了整整三年的孝,诸葛亮一死,刘禅“四时之祀,或有不临”,连例行公事的对天地祖宗,按时祭祀活动也懒得参加了,这也可见刘禅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对刘禅这种“数典忘祖”的悖逆之举,蒋琬等人拿他毫无办法,而且刘禅还开始耍起了政治手腕,开始玩弄权术。蒋琬最初以尚书令身份总揽政事,而刘禅却连续升任他为大将军、大司马,相应地,刘禅又令费祎顶替蒋琬留下的缺空,费祎一路升至尚书令、大将军。
众所周知,大司马之职和大将军之职,其实是并列和重叠的,大司马就是大将军,大将军就是大司马,两者品级相同、权限相同、职责相同,仅仅是名称相异而已。光武帝同设大司马和大将军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战时诸将出征时,名号不足的问题,蜀汉政权仅仅一州之地,根本用不着设置这种重叠官职。所以只存在一个解释:刘禅希望蒋琬、费祎二人能够互相牵制。可惜的是,蒋、费二人并没有出现刘禅所希望见到的争权夺利、互相扯皮的局面;相反,二人一内(费祎留守成都)一外(蒋琬驻守汉中),在政事军务上配合得相当默契,每逢大事,费祎总是和蒋琬商量着办。
刘禅召庲降都督马忠入朝,同年,马忠前往汉中,面见蒋琬,传达刘禅的诏旨。回来之后,刘禅立即加拜马忠为镇南大将军,传达了一次诏书就加官升爵,刘禅扶植马忠的意思是很明显的,也是同年,蒋琬令姜维率领一支偏军回撤到涪县,以防成都生变,将汉中之事安排好了之后,次年,蒋琬自己也率军回撤到了涪县。
对于这次动作,蒋琬对外宣称其目的在于“东伐”。刘禅对蒋琬率军回驻涪县甚为反感,于是借机发难,大造“东伐”不可行的舆论,意图逼迫蒋琬回到汉中,蒋琬不得不承认“东伐”的不现实,于是取消“东伐计划”,将姜维打发回汉中去负责北伐事宜,自己继续赖在涪县,不再挪窝,直到去世,因此马忠回朝的背后是刘禅与蒋琬间的内部政治斗争。
马忠在任上去世,其子马修继承爵位。马忠为人宽容有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