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着《潮水论》——严畯(1 / 1)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年少时喜爱学习,通晓《诗》、《书》、三《礼》,喜好《说文解字》。因避乱来到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且关系甚密。性情朴直淳厚,对于人才,能忠告人家良好的道义,志在让他人能取得补益,张昭将他推荐给孙权,孙权任命他为骑都尉、从事中郎。

鲁肃死后孙权很悲痛,亲临鲁肃的葬礼,远在成都的诸葛亮也派人前来吊唁,有人认为鲁肃死后吕蒙“代其为将”,而吕蒙是鲁肃推荐给孙权的,理由是他们二人关系非常好,鲁肃特别欣赏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就出自他们二人的对话。但与史实不符,鲁肃临终前没有向孙权推荐继任者,虽然时任虎威将军的吕蒙呼声最高,但孙权起初确定接替鲁肃的人却不是他,而是一个叫严畯的人,史书称“及横江将军鲁肃卒,权以畯代肃,督兵万人,镇据陆口”。

严畯是个老实人,他从北方来到江东避乱,和张昭、诸葛瑾、步骘这些一块来江东避难的北方人士关系很好,他最早被张昭推荐给孙权,先后在孙权手下担任骑都尉、从事中郎。骑都尉相当于骑兵旅旅长,从事中郎的品秩只有六百石左右,比县令高些,远不如郡太守。

严畯只会死读书,有一次孙权让他读一段之前学过的文章给自己听,严畯读了一篇“仲尼居”,张昭在旁边一听就急了,说严畯是个“鄙生”,也就是书呆子,张昭重新读了一篇“君子之事上”给孙权。“仲尼居”出于《孝经》,说的是孔子与曾子的一段对话,其中有一句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把“事君”只作为中间的选择,所以张昭急了,改读“君子之事上”。不过,孙权对严畯的这股“傻劲”看来挺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年少时喜爱学习,通晓《诗》、《书》、三《礼》,喜好《说文解字》。因避乱来到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且关系甚密。性情朴直淳厚,对于人才,能忠告人家良好的道义,志在让他人能取得补益,张昭将他推荐给孙权,孙权任命他为骑都尉、从事中郎。

鲁肃死后孙权很悲痛,亲临鲁肃的葬礼,远在成都的诸葛亮也派人前来吊唁,有人认为鲁肃死后吕蒙“代其为将”,而吕蒙是鲁肃推荐给孙权的,理由是他们二人关系非常好,鲁肃特别欣赏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就出自他们二人的对话。但与史实不符,鲁肃临终前没有向孙权推荐继任者,虽然时任虎威将军的吕蒙呼声最高,但孙权起初确定接替鲁肃的人却不是他,而是一个叫严畯的人,史书称“及横江将军鲁肃卒,权以畯代肃,督兵万人,镇据陆口”。

严畯是个老实人,他从北方来到江东避乱,和张昭、诸葛瑾、步骘这些一块来江东避难的北方人士关系很好,他最早被张昭推荐给孙权,先后在孙权手下担任骑都尉、从事中郎。骑都尉相当于骑兵旅旅长,从事中郎的品秩只有六百石左右,比县令高些,远不如郡太守。

严畯只会死读书,有一次孙权让他读一段之前学过的文章给自己听,严畯读了一篇“仲尼居”,张昭在旁边一听就急了,说严畯是个“鄙生”,也就是书呆子,张昭重新读了一篇“君子之事上”给孙权。“仲尼居”出于《孝经》,说的是孔子与曾子的一段对话,其中有一句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把“事君”只作为中间的选择,所以张昭急了,改读“君子之事上”。不过,孙权对严畯的这股“傻劲”看来挺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年少时喜爱学习,通晓《诗》、《书》、三《礼》,喜好《说文解字》。因避乱来到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且关系甚密。性情朴直淳厚,对于人才,能忠告人家良好的道义,志在让他人能取得补益,张昭将他推荐给孙权,孙权任命他为骑都尉、从事中郎。

鲁肃死后孙权很悲痛,亲临鲁肃的葬礼,远在成都的诸葛亮也派人前来吊唁,有人认为鲁肃死后吕蒙“代其为将”,而吕蒙是鲁肃推荐给孙权的,理由是他们二人关系非常好,鲁肃特别欣赏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就出自他们二人的对话。但与史实不符,鲁肃临终前没有向孙权推荐继任者,虽然时任虎威将军的吕蒙呼声最高,但孙权起初确定接替鲁肃的人却不是他,而是一个叫严畯的人,史书称“及横江将军鲁肃卒,权以畯代肃,督兵万人,镇据陆口”。

严畯是个老实人,他从北方来到江东避乱,和张昭、诸葛瑾、步骘这些一块来江东避难的北方人士关系很好,他最早被张昭推荐给孙权,先后在孙权手下担任骑都尉、从事中郎。骑都尉相当于骑兵旅旅长,从事中郎的品秩只有六百石左右,比县令高些,远不如郡太守。

严畯只会死读书,有一次孙权让他读一段之前学过的文章给自己听,严畯读了一篇“仲尼居”,张昭在旁边一听就急了,说严畯是个“鄙生”,也就是书呆子,张昭重新读了一篇“君子之事上”给孙权。“仲尼居”出于《孝经》,说的是孔子与曾子的一段对话,其中有一句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把“事君”只作为中间的选择,所以张昭急了,改读“君子之事上”。不过,孙权对严畯的这股“傻劲”看来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