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利,越南后黎朝开国君主,后人称为黎太祖。生于越南清化地区,原为地方豪绅,发动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展开了十年抗明战争最终,明宣宗决定罢兵,越南重获独立。不久,黎利立国称帝,建立了后黎朝,黎利获明朝承认其对越南的统治,以保持中越的邦交关系。
黎利,来自越南清化省梁江蓝山乡的一个豪族家庭,据史书所说,黎利的曾祖父黎诲游经这里时,认为必是佳处,于是定居,三年后发展成可观的产业,从此“世为一方君长”。到黎诲的儿子黎汀继承家业时,已经是“有众至千余人”的巨贾了。
黎利出生于雷阳主山,在他年轻时,陈朝政局正日走下坡,并发生了胡季犁篡陈及明朝派军攻越的事变。在明朝占领安南之际,黎利对明朝的态度,中越两国的历史文献,说法略异,而分歧主要在于黎利有否出任过明朝的官职。越南文献指黎利面对明朝各种计谋、诱惑下,仍然不为官爵所动:《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明据越南后,对当地人采取了劳役及招降两种手段,而黎利则“不为官爵所诱、威势所怵,明人巧计百端,终不致也。”
感到陈朝的抗明活动无望,便“晦迹山林,潜心韬略,延揽智谋之士,招集流离之民”,以密谋反明。中国文献却指黎利降明后任官另有所图:《明史》中载:“利初仕陈季扩为金吾将军,后归正,用为清化府俄乐县巡检,邑邑不得志。“这段文字提出黎利曾向明投降,并获授官衔,而暗中有所图谋的说法,另有中国记载称是明朝镇守太监马骐贪得无厌,向黎利索要贿赂,并多次羞辱他,因此才激起黎利造反。
黎利不满明朝的统治,便隐居山林,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群众,决定在蓝山乡起兵反明,自称“平定王”。当时,除黎利外,还有潘僚、郑公证、黎饿等起义军,但维持不久,便被明军所击破。明军获悉黎利起义,便派马骐领兵征讨,黎利引诱敌军到洛水,用伏兵将之击退,这是黎利最初尝到的胜果,其后,黎利移军至灵山,途中遭到明军追击,被俘获了不少军民及家属,黎利便率残兵驻扎至灵山。此后,黎利以至灵山、蓝山乡等地为为主要据点,多次领兵与明军交战,各有胜负,期间,黎利得到重要开国功臣阮廌的归附。
黎利听从黎只“乂安险要,地大人众,……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的建议,向该区步步进迫。洪熙年间,黎利得到越南百姓的支持,黎利亦顺势向百姓约法三章,宣布:“民苦于虐政久矣,凡所至州县,秋毫无犯,非伪明官府之牛谷,虽甚饥困,不得滥取。”凭着严格的军纪,黎利军所到之处,都得到群众的响应,“相与并力围乂安城”。虽然该城仍被明军所坚守,但辖下地区,已被黎利占领。
由于明军主力集中在乂安城,其他地点防务较弱,黎利便转移视线,攻克新平、顺化等地。当时,黎利军已占领了南部的国土,便向北出兵东都。宣德元年,在重要战役崒洞之役中,黎利军重挫明军,迫使明朝的军事力量只限于几个被包围的城市。在黎利军势力日益壮大的同时,明征夷将军王通与黎利议和,黎利最初亦同意的,但王通暗中向明廷求援,黎利得悉后,便继续派军攻击明军的各个驻守城市。
明廷了解到战况不利,便派柳升为主将,率十万军队南下剿乱,柳升进入越南,开始攻击黎利军队。黎利得悉后,向部下们指示:“今柳升之来,途路辽远,人必疲劳,吾以逸待劳,蔑不胜矣”,下令军士们边战边退,将敌军徐徐地引入腹地,并在适当地方设伏。柳升到这时仍大意轻敌,只亲自带领100骑兵追赶黎利军队。到达支棱的泥泞地时,明军由于移动困难,黎利的伏军乘机施袭,于是在马鞍山击杀柳升。明军由于主将阵亡,全军败退,黎利再派军大举追击,于是获得大胜,此次决定性的战役,迫使明军不得不议和。
战事大致平息后,黎利派出使节入明,要求册封陈暠为王,明朝随即封陈暠为“安南国王”,征夷将军王通领兵撤退,整场抗明战事至此告终。战事完结后,由阮廌起草《平吴大诰》,宣示黎氏复国成功,成为大越国家的新统治者。
黎利即位前,先要除掉陈暠,陈暠原叫胡翁,是“丐者之子”,“假称陈氏之后”。黎利拥立陈暠的原因,是由于黎利在起义时鉴于“人心思陈,故立之以从人望”,并且“欲籍辞以应明人”。黎利驱逐明军后,便先杀陈皓,然后登基称帝,关于陈暠的死因,一说是他深知国人不服,遁逃时被朝廷所获,便饮毒药而死;一说是他“潜驾海船而卒”;一说是潜逃时被黎利令人追杀;一说是黎利曾说“我以百战得天下,而暠居大位”,陈暠在惊惶下潜逃,最终被黎利追杀。
黎利即位,改年号顺天,建国号大越,都东京。黎利生性猜忌,即位后就杀戮功臣,功臣陈元扞、范文巧等都因谗言中伤而获诛。
黎利,越南后黎朝开国君主,后人称为黎太祖。生于越南清化地区,原为地方豪绅,发动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展开了十年抗明战争最终,明宣宗决定罢兵,越南重获独立。不久,黎利立国称帝,建立了后黎朝,黎利获明朝承认其对越南的统治,以保持中越的邦交关系。
黎利,来自越南清化省梁江蓝山乡的一个豪族家庭,据史书所说,黎利的曾祖父黎诲游经这里时,认为必是佳处,于是定居,三年后发展成可观的产业,从此“世为一方君长”。到黎诲的儿子黎汀继承家业时,已经是“有众至千余人”的巨贾了。
黎利出生于雷阳主山,在他年轻时,陈朝政局正日走下坡,并发生了胡季犁篡陈及明朝派军攻越的事变。在明朝占领安南之际,黎利对明朝的态度,中越两国的历史文献,说法略异,而分歧主要在于黎利有否出任过明朝的官职。越南文献指黎利面对明朝各种计谋、诱惑下,仍然不为官爵所动:《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明据越南后,对当地人采取了劳役及招降两种手段,而黎利则“不为官爵所诱、威势所怵,明人巧计百端,终不致也。”
感到陈朝的抗明活动无望,便“晦迹山林,潜心韬略,延揽智谋之士,招集流离之民”,以密谋反明。中国文献却指黎利降明后任官另有所图:《明史》中载:“利初仕陈季扩为金吾将军,后归正,用为清化府俄乐县巡检,邑邑不得志。“这段文字提出黎利曾向明投降,并获授官衔,而暗中有所图谋的说法,另有中国记载称是明朝镇守太监马骐贪得无厌,向黎利索要贿赂,并多次羞辱他,因此才激起黎利造反。
黎利不满明朝的统治,便隐居山林,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群众,决定在蓝山乡起兵反明,自称“平定王”。当时,除黎利外,还有潘僚、郑公证、黎饿等起义军,但维持不久,便被明军所击破。明军获悉黎利起义,便派马骐领兵征讨,黎利引诱敌军到洛水,用伏兵将之击退,这是黎利最初尝到的胜果,其后,黎利移军至灵山,途中遭到明军追击,被俘获了不少军民及家属,黎利便率残兵驻扎至灵山。此后,黎利以至灵山、蓝山乡等地为为主要据点,多次领兵与明军交战,各有胜负,期间,黎利得到重要开国功臣阮廌的归附。
黎利听从黎只“乂安险要,地大人众,……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的建议,向该区步步进迫。洪熙年间,黎利得到越南百姓的支持,黎利亦顺势向百姓约法三章,宣布:“民苦于虐政久矣,凡所至州县,秋毫无犯,非伪明官府之牛谷,虽甚饥困,不得滥取。”凭着严格的军纪,黎利军所到之处,都得到群众的响应,“相与并力围乂安城”。虽然该城仍被明军所坚守,但辖下地区,已被黎利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