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四子——文徵明(1 / 2)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苏州府长洲县德庆桥西北曹家巷的一户官宦人家,父亲文林担任温州永嘉知县,母亲祁氏携文徵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祁氏携徵明兄弟返苏州故里。母亲祁氏去世,文徵明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8岁的文徵明还不会说话,有人怀疑他是个白痴,但父亲文林却很看重他,认为他会大器晚成,11岁的文徵明开始会说话,于是就读外塾。

文林任博平知县,文徵明随行,文林因为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文徵明随行。不久,文林补任为南京太仆寺丞,他请假返回苏州故里,文徵明随行,返回苏州后,文徵明与唐寅、都穆结为朋友,并且开始跟从都穆学诗,与唐寅切磋画法。文林前往滁州任太仆寺丞,文徵明随行,并开始跟随父亲的同僚太仆寺少卿吕?学诗。文徵明从安徽归还苏州,参加了乡试,考中了长洲县生员,但是因为岁试时字写得太难看,被考官置为三等,应试不中,由此开始精研书法,刻意临学。

文徵明虽然练习程式之文,但是心底里却很是不愿意学习,在间隙读《左传》《史记》、两《汉书》及古今文集,并与祝允明、都穆、唐寅提倡为古文辞,同年,开始跟随沈周学画。文徵明以同僚之子的身份,跟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习书法。父亲因健康原因归家,文徵明跟随归家,文徵明娶昆山吴愈第三女为妻。

文徵明在父亲的引荐下开始跟随吴宽学习古文,第一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没有考中,不过认识了金陵顾璘、陈沂、王韦、徐霖,画了《金焦落照图》。与徐祯卿、钱同爱、朱凯、张灵等交往同游,创作了《咏文信国事四首》诗,又画了信国公像。父亲文林出任温州知府,文徵明随父亲来到温州,在温州准备科举考试,居住了四个月,至秋天,去应天参加乡试,但没有考中。

文林在温州知府任内积劳成疾,文徵明得知父亲病重,急忙带着医生从苏州赶往温州,可是文林已经去世。文林为政清廉,死后箧内没有一件温州的东西,连双鞋也是老家带来的,温州吏民自愿凑集千金为他办丧事,文徵明遵照父训从简办理,谢绝一切丧礼,为了纪念父亲去世一年,文徵明画了《风木图》并题诗以寄哀思。

哥哥文奎因事遇到麻烦,文徵明千方百计为兄长调和维护,满一个月事情才得以成功化解,后前往相城拜访沈周,沈周让他钩抚无锡华氏收藏的《唐摹万岁通天进帖》,文徵明第四次参加应天乡试,没有考中。为长洲教谕莆田林僖画了《丘壑高闲图》,与吴爟、陈淳、钱同爱、朱凯登天平山,画了《天平山图》,观摩王献臣收藏的赵孟頫行书《烟江叠嶂歌》,因而补画了《烟江叠嶂图》。又为蔡襄的《龙茶录》题跋,为王闻画了《存菊图》轴,写了《送戴昭诗》七绝一首,与沈周、祝允明、唐寅、杨循吉、邢参、朱存理等32人的诗合为《垂虹别意卷》。

为金陵严宾题写了旧作《桐阴高士图》,朱应登自南京户部主事升延平知府,文徵明为之作《剑浦春云图》送别。沈周去世,文徵明作《哭石田先生》诗二首,并撰写了《沈先生行状》,并请王鏊撰墓志铭,文徵明以小隶书上石,这时的文徵明功名未就,以笔墨为生计,作有寄陈钥乞米诗。为朱承爵所藏的苏轼父子帖题跋,第五次参加应天乡试,没有考中,题《横塘诗意图》七绝一首,在诸友人的相助下,修葺停云馆。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徵明等一些人。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文徵明是明朝着名书法家,书法有着唐晋两期的书法特色,又有自己的书法特色,字体刚劲却又柔和,有江南美女的柔又有北方汉子的刚毅,这就是文徵明小楷的特色。文征明小楷中有很多代表作,本人传颂一时,主要有《千字文》还有就是《琴赋》等。

小主,

文徵明的绘画风格偏向于中国山水图,主要擅长领域在山水画,人物画及梅兰竹菊等。文徵明的老师有很多,最先跟着沈周学习,后来拜王蒙等人为师,后来专心研究有了自己的一个绘画风格。文徵明的画风主要风格是粗和细,这两种对立的线条成就了文征明的画风,粗线条让其山水苍劲有力,细线条让其细腻,柔和,整副画卷都充满着情感。

文徵明的父亲在温州任知府时,结识了张璁,张璁得势后示意要文徵明依附于他门下,文徵明不从,杨一清奉召入朝辅政,一日见到文徵明问道:“你不知令尊与我是朋友吗?”文徵明严肃回答说:“家父离开我已三十余年,从未有一字提到你,所以不知你与家父是朋友。”说得杨一清不觉脸红,于是与张璁合谋力图把文徵明调走。这样,文徵明也更加频繁地申请辞职,终于获得了朝廷同意,离开京城,因潞河冰封受阻。潞河开化,文徵明与黄佐一同乘舟南归,到家后,建造了玉磬山房,并亲手种了两株梧桐于庭院中,此后在家以文墨自娱,不问世事。

文征明是个长寿的人,辞官回乡的文征明活到了90岁,这期间30多年的时间文征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奉献给了诗文书画,从一而终的热爱和奉献,让他在文学界有了德高望重的地位。

在文徵明后裔中,文彭、文嘉、文振孟等均非常杰出,文彭不仅书画继承家风,而且开创吴门印派,成为文人篆刻流派的开山之祖,这一时期文家笔意风靡江南。即使到明末董其昌将松江书风推至巅峰,吴门书派衰微之时,吴中一带的文氏书风仍未被董氏取代。

文徵明生平立下三不应的规矩,即“宗藩、中贵、外国”三不应,文徵明书画不肯应酬外国人,恐怕与他痛恨当时倭寇经常从海上来犯骚扰有关。尽管如此,他的书画还是流传海外,以日本的最多,并以书法为甚,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文徵明的书法在日本得到传播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苏州府长洲县德庆桥西北曹家巷的一户官宦人家,父亲文林担任温州永嘉知县,母亲祁氏携文徵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祁氏携徵明兄弟返苏州故里。母亲祁氏去世,文徵明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8岁的文徵明还不会说话,有人怀疑他是个白痴,但父亲文林却很看重他,认为他会大器晚成,11岁的文徵明开始会说话,于是就读外塾。

文林任博平知县,文徵明随行,文林因为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文徵明随行。不久,文林补任为南京太仆寺丞,他请假返回苏州故里,文徵明随行,返回苏州后,文徵明与唐寅、都穆结为朋友,并且开始跟从都穆学诗,与唐寅切磋画法。文林前往滁州任太仆寺丞,文徵明随行,并开始跟随父亲的同僚太仆寺少卿吕?学诗。文徵明从安徽归还苏州,参加了乡试,考中了长洲县生员,但是因为岁试时字写得太难看,被考官置为三等,应试不中,由此开始精研书法,刻意临学。

文徵明虽然练习程式之文,但是心底里却很是不愿意学习,在间隙读《左传》《史记》、两《汉书》及古今文集,并与祝允明、都穆、唐寅提倡为古文辞,同年,开始跟随沈周学画。文徵明以同僚之子的身份,跟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习书法。父亲因健康原因归家,文徵明跟随归家,文徵明娶昆山吴愈第三女为妻。

文徵明在父亲的引荐下开始跟随吴宽学习古文,第一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没有考中,不过认识了金陵顾璘、陈沂、王韦、徐霖,画了《金焦落照图》。与徐祯卿、钱同爱、朱凯、张灵等交往同游,创作了《咏文信国事四首》诗,又画了信国公像。父亲文林出任温州知府,文徵明随父亲来到温州,在温州准备科举考试,居住了四个月,至秋天,去应天参加乡试,但没有考中。

文林在温州知府任内积劳成疾,文徵明得知父亲病重,急忙带着医生从苏州赶往温州,可是文林已经去世。文林为政清廉,死后箧内没有一件温州的东西,连双鞋也是老家带来的,温州吏民自愿凑集千金为他办丧事,文徵明遵照父训从简办理,谢绝一切丧礼,为了纪念父亲去世一年,文徵明画了《风木图》并题诗以寄哀思。

哥哥文奎因事遇到麻烦,文徵明千方百计为兄长调和维护,满一个月事情才得以成功化解,后前往相城拜访沈周,沈周让他钩抚无锡华氏收藏的《唐摹万岁通天进帖》,文徵明第四次参加应天乡试,没有考中。为长洲教谕莆田林僖画了《丘壑高闲图》,与吴爟、陈淳、钱同爱、朱凯登天平山,画了《天平山图》,观摩王献臣收藏的赵孟頫行书《烟江叠嶂歌》,因而补画了《烟江叠嶂图》。又为蔡襄的《龙茶录》题跋,为王闻画了《存菊图》轴,写了《送戴昭诗》七绝一首,与沈周、祝允明、唐寅、杨循吉、邢参、朱存理等32人的诗合为《垂虹别意卷》。

为金陵严宾题写了旧作《桐阴高士图》,朱应登自南京户部主事升延平知府,文徵明为之作《剑浦春云图》送别。沈周去世,文徵明作《哭石田先生》诗二首,并撰写了《沈先生行状》,并请王鏊撰墓志铭,文徵明以小隶书上石,这时的文徵明功名未就,以笔墨为生计,作有寄陈钥乞米诗。为朱承爵所藏的苏轼父子帖题跋,第五次参加应天乡试,没有考中,题《横塘诗意图》七绝一首,在诸友人的相助下,修葺停云馆。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徵明等一些人。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