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昭伯因此感叹,这叫做不能在先君的宗庙里酬谢先君的功劳。
至此,鲁国的大夫们也都对季氏生怨。
鲁昭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五一七年,季公亥向公为(鲁昭公之子,鲁国太子)献弓,并与他外出射箭,商议除掉季氏。
公为把事情告诉了公果、公贲(两个都是鲁昭公之子),公果和公贲派随从僚柤前去禀告鲁昭公。
鲁昭公本已睡下,等到僚柤来了禀告此事,昭公便拿起戈来打僚柤,并表示要逮捕僚柤,但没有正式下命令。
僚柤因此感到恐惧,几个月都不敢出门。
因为鲁昭公并没有生气,便又派僚柤前去,可昭公只是拿戈吓唬他,僚柤便又跑了。
等到僚柤又一次前去,昭公便对他说,表示,这不是你这等小人能管得着的。
于是,公果自己去向昭公禀告。
昭公把这件事告诉了臧昭伯,昭伯对此感到为难,季氏在鲁国的实力和牵扯太大了。告诉郈昭伯,郈昭伯却认为可以,劝说昭公除掉季氏。
昭公又告诉了子家懿伯,懿伯忧虑,表示,献谗言的人让国君侥幸行事,如果事情不能成功,国君便得了恶名,实在不可以这样做。丢弃百姓已经数代了,想要用他们来达成这件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况且政权在人家的手里,恐怕是很难图谋季氏的。
昭公听完了之后,便让懿伯离开。
懿伯则表示,下臣已经听到了您的命令,话如果泄露的话,我会不得好死的。
于是,懿伯就在昭公的宫室里住了下来。
鲁昭公虽然三次询问,但要论除掉季氏的决心,他才是最重的。
三番二次吓唬僚柤,一一询问鲁之大夫,为的就是坚定自己的决心,寻找自己的同盟。
鲁昭君作为一个国君,权术可能有一些,但能力权谋却大大缺少。
鲁国之患在三桓,三桓之首为季氏,欲要除季氏,不得不考虑孟氏和叔孙氏。
这其中的牵扯不可谓不多,绝不是几个人合在一起,几家兵归拢一处,短短几个月的谋划能够解决的。
季氏已然失德,结怨鲁国之内,当谋定而后动,静观其变,择其不善而攻之,如此可图也。
时也,命也。季氏当得其猖狂,昭公自受其灾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