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局势明朗(1 / 2)

经过城内城外的联合绞杀,明州守军只剩下了跪地投降这一条路。

随后李皓留下了一万兵马控制局面,并等待援军赶来接手,其余人马则继续南下。

另一边褚樊攻打达州城也很是顺利,此时也按照原有计划,对琰国北境的城池展开了进攻。

琰国人终究没想到,李皓进攻会这么突然,更没想到重兵驻守的明州、达州,会失陷的这么快。

所以本就没有防备的其余诸城,在李皓和褚樊的坚决攻击下,迅速沦陷。

等琰帝在都城正式派出援军时,琰国不仅把原先所占据的全部褚地都给丢了,还将与梧国北境相邻的城池丢了大半。

甚至要不是李皓中途停止了脚步,这个战果还能更为辉煌。

当然,李皓的停住脚步不是要改变战略,想对琰国手下留情。

而是想要实现更快覆灭琰国的目标,引得琰军进行一次主力会战,而免得后续强攻城池的麻烦。

毕竟琰国人也是会吸取教训的,李皓不可能每场战事,都能抓住所有逃跑的兵士。

在这些人得提醒下,琰国人就注意到了火炮,由此之后得每座城池,琰国人都采取了封死城门得做法。

现如今的火炮威力,要直接轰踏城墙,还是有些困难的。

为此,李皓特意选择了引蛇出洞,用自己为饵,来了一次孤军深入。

不过就算是这样,琰国人还是十分谨慎,再三调查李皓身边并没有伏兵,才选择抓住机会。

想要用手上这六万精锐,来打垮李皓身边的两万兵马,并做着能生擒李皓的美梦。

只是琰国也没放弃其他途径,此时也已经通知了安国,希望安国能尽快发兵救援。

可这安梧两国正打的激烈,想要抽身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李隼在给琰帝的回信中,表示自己会令驻扎在安梧边境的边军发起进攻,用来牵扯宿国的部分兵马。

但还是强调,要琰国人自己多多支撑,为自己的主力回师争取时间。

安梧两国的战场态势,短时间内根本就分不出胜负。

在这种情况下,李隼只能派出使者去求见杨行远,希望能两国停战。

使者在跟杨行远的对话中,先是阐述了琰国的情况,随后便开始强调。

一旦让宿国拿下琰国,那整个中原,宿国便就占了二分一,到时必然会是一家独大的局面。

再加上纵观近些年宿国的扩张之路,等消化完琰国之后,必然会兴兵北上,意图吞并安梧两国。

希望杨行远能看清局势,选择与安国罢战,并发兵支援琰国。

杨行远在听了安国使节的话后,心中也是十分犹豫,当即便召集了章崧、宁远舟、杨行健几人前来商议。

在说明了情况之后,杨行远问道:“关于安使所说,罢战言和、救援琰国的事,你们有什么想法?”

关于宿国进攻琰国的事,三人其实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道宿国进展的有这么快。

章崧身为首辅,当先说道:“臣认为应当与安国言和、救援琰国,毕竟宿国如今兵势太甚,只看他们这攻陷琰国城池的速度。

若是有朝一日,宿国对我大梧发难,我们可能抵挡得住。”

从自身利益的角度,章崧判断的很有道理,毕竟在此时限制宿国,就是在保护自己,不能把国家安全,寄希望于别人的一念之间。

杨行健和宁远舟对于议和的事,也并没有反对,只是在怎么议和的问题上,产生了一些分歧。

章崧想的是尽快达成此事,直接选择无条件议和。

可杨行健和宁远舟却有另外的想法,想借这个机会,向安国讨回失地,为此三人展开了激烈讨论。

章崧说道:“你们想的自然是好,可是也该想想如今局势,分清当前最重要的是什么。

相比于安国,此时宿国才是我们首先要注意的,万一要是因为耽搁了时间,导致宿国占领琰国,那又该怎么办。”

杨行健则是说道:“展望未来自然没错,可却也得立足当下,如今安梧两国在前线厮杀月余,我军也是伤亡惨重。

若是此时无故修和,前线将士又会作何感想,他们可认识不到宿国的威胁,反而会觉得是我们妥协无能,到时必然军心大丧。

再者说,琰国虽然前线失利,可毕竟还坐拥着大半国土,军民士气尚在,哪有那么容易就被李皓拿下。”

宁远舟也同意道:“救援琰国自然重要,可若是我军士气不振,又如何能号令他们。

再者,在宿国崛起的这件事上,安国人比我们更急,我相信他们是愿意付出一些代价的。”

这局面是二打一,再加上因为当初被安国人囚禁的事,杨行远对于李隼有太多的不忿,也不想就这么议和。

当即说道:“宁堂主说的也对,这件事确实不能太便宜安国人,派人去告诉李隼,只要他愿意归还之前所占我大梧之地,朕便立刻退兵去救援琰国。”

宁远舟闻言眉头一皱,他是想让安国人放点血,可李隼这未免太狮子大张口了,安国人怎么可能答应得了。

小主,

不过看杨行远在兴头上,宁远舟就没有再劝,想着先谈谈再说。

安梧两国的会谈就此开始,两国使团开始频繁出入于对方大营。

只是这一切并未影响到前线战事,甚至双方还几乎同时加强了攻势,以期望于能让对方做出更多让步。

而这个局面,并未呈现多长时间,宿琰战场的动向逼得他们不得不加快了谈判速度。

李皓率领着一万五千的神机营和五千骑兵,花了两天时间在正面战场上,一举击溃了琰帝率领的六万精锐,让他见识到了什么是火器的天下。

逼得琰帝狼狈逃回琰都,自此琰帝只敢召集重兵,固守都城以待支援。

没了后顾之忧的李皓,随即开始命令后续兵马跟上,快速扫荡琰国的各处城池。

而且到了这一步上,琰国很多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已经是大厦将倾之象,诸多大族也开始有选择的向李皓表达善意。

之所以是有选择性的,还是因为李皓弄得摊丁入亩的政策,否则就是众望所归了。

在李皓这里进展神速的时候,安梧两国也是加紧了步伐。

李隼答应将之前占领的许城、杜城归还梧国,以此来换取两国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