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买卖(2 / 2)

“你这什么毛病,人才在哪儿都有她的作用,你看人家小姑娘,把偌大的厂子经营的有声有色,从落后到先进才用了多久……”

两个人各论各的,却又殊途同归,都觉得小邱同志是个人物,网罗到自己麾下才能物尽其用。

他们还不知道邱玉玲的‘默写’书籍呢,知道不得更惋惜人才。

但几个老教授们知道呀。

他们拿到了原文版和译文版两本,一看之下,那好家伙,对小邱同志的看法更上一个高度。

“人才,人才啊!”

邱玉玲不敢留下听他们表扬,实在是作弊做的她有些胜之不武了。

但这都不妨碍邱玉玲同志被拔上了新的高度。

桑校长父女俩在看译本的时候,对视一眼,都觉得自己先前还是小看了这位小同志。

“咋样?老桑?有问题没?”

桑老合上书,“没有,有些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就是我也要多方查过资料,才敢有数的,说明邱厂长这是下了大功夫的。”

有能力的人,不以岁数论高低,从此,他们把邱厂长放在了和自己同样的高度。

邱玉玲的报告辗转到了上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协同派了专家下来考察枣花厂。

他们尤其对无纺布的处理抱有极大的兴趣。

参观了邱玉玲的厂房以及工序外,都良久的沉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邱同志,这套设备如果能推广,并扩大生产,再投入到各大厂区,绝对会带来惊人的效果。”

邱玉玲同意,“是的,我们虽然对设备申请了专利,但并不打算据为己有。

如果能为推动经济做出一些相应的贡献,也不枉我们搞科研的同志们夜以继日的辛苦。”

可以用,但不能无偿用,就是这个意思。

两方人马对视了一眼,打算把这事情放到桌面摊开来讲。

邱玉玲早有方案,“……我不是为了个人,而是需要这笔经费源源不断地注入,用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方案有两个,一个是使用厂家在净收益里面抽成反哺给他们,另一种是直接从滨城机械厂下单,但总收益里面要包括他们的研发经费。

“你是说每一台?”

邱玉玲点头,“是的,每一台,这就是我们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的目的。

这一条不仅适用于国内,在国际上也不例外!”

他们需要考虑,邱玉玲表示这个没问题。

她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绕了这么大个弯子,为的不仅仅是自己那一条生产线的方便。

“栾部长,我们的设备不止在国内有竞争力,乃至国际也有一席之地,和滨城那边,一开始我们就签署了协议,由他们代加工,后续国际市场打开,我们还会找本土的企业同步做代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