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香饽饽(1 / 2)

很多东西从实际需要推行,便一切都显得那么合理化了起来,尤其是枣花厂对技术工种也好,文化水平的要求也罢,需求从来都是有目共睹的。

即便现在要求起大家,也都觉得还算正常,尤其是上面考察完他们的安装厂,大家伙儿都卯着劲等内部平调呢。

邱玉玲和桑敏丽商量完,学校里头的学习氛围又浓厚了几分。

……

京城!

中央财经组的人回去就邱玉玲的表现一商议,那把她挪过来的念头便一动再动。

于老在外贸部也知道了。

栾部长知道的也不晚。

说实话,他们觉得按工作特长和需求度来说,邱玉玲这样儿的人,显然是更具备外交素养。

要知道门里门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要求,尤其是走出国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都是国家的脸面。

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忠诚度、综合素养等等等等,更是要精益求精。

他们费老大的功夫,以编外人员的方式一点点的给邱玉玲渗透业务方式,为的也是今后。

谁知先被同行惦记上了。

两方人就邱玉玲的任用,吵吵的不可开交,都觉得在自己的这边,更能发挥作用。

结果就是按兵不动,继续观察小同志,形成了一种河蚌相争,渔翁不得利的诡异局面。

但也有好处,两边都看好,势必会在工作上多一分的关注。

平时直接以组织的名义,单线和邱玉玲联系,听听工作进度了之类的。

邱玉玲还纳闷呢,即便是这个项目再有前景,在没有实际落地看到成果之前,不至于叫上头这般惦记才是。

唯一能说服自己的就是国家如今太需要这些技术了,都落后怕了,哪怕有一丁点儿的希望,都会放大这种期待……

肩上的担子瞬间不轻了起来。

原先也谈不上玩票性质,但她的习惯就是先做了再说,由结果反推过程,再重新抓过程求结果。

可现在被这么方方面面的眼睛这么一盯着,她就不得不格外的重视了起来。

开始从系统那边买各种文献,还要把这种拿来主义转化为自己的。

这里头耗费的功夫,就不是一两句话的事儿了,凡事需要有痕迹,东西要有出处……

李图南幼小的印象中,自己的爸爸妈妈总是在抓紧一切的时间各自伏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