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赵猛尚有迟疑,不敢应承,应了怕被人说是凭救王爷的那点恩情走后门。
而赵吉却毫不犹豫,拉了拉愣在原地的赵猛道:“还不谢王爷大恩。”
楚寒渊却看出了赵猛的心思,笑道:“赵猛,你无需有负担。毕竟你不担任,本王也要去寻一合适之人。你我相识,交予你,本王放心。毕竟这并非儿戏,本王自不会拿恩情当令箭。”
“臣赵猛全听王爷调遣,肝脑涂地。”赵猛拱手跪地,谢过楚寒渊。
赵吉低头看着自己的弟弟,点了点头,又抬起头与楚寒渊对视一眼,拱手道:“谢王爷收留家弟,我兄弟二人定为王爷马首是瞻,不负恩情。”
年关悄然而过,转眼便是大年初五,御书房内,楚寒渊坐在一旁。
“父皇,若欲有效应对洪涝与旱灾,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未雨绸缪。”楚寒渊说罢,轻抿一口茶。这茶乃是他店铺所出,与寻常之茶不同。以往之茶,采摘晾干即可,而他的茶乃依古籍所载,历经数载,三炒三晒,工序繁杂,却香气馥郁,入口回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何做到未雨绸缪?”皇上如今对楚寒渊之言深信不疑,只是不明其详。
“加固堤坝,以防决堤;疏通河道,确保畅通;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如此方可应对洪涝。多建水库,储蓄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保护植被,涵养水源,此等举措可有效应对旱灾。总而言之,建水罐,涝时储水旱时用,全力保护好百姓生命与财产之安全。”
皇上点头表示赞同放下手中茶杯又道:“如今国商院和利农院也是稳步前行,我儿觉得以后当如何?”
“开源节流……”楚寒渊只说了这四个字。
“哦?何为开源节流?”皇上问道。
“所谓开源,乃广辟财源之道。或兴农桑,使田亩丰饶,物产充盈;或励工商,令货殖繁茂,贸易通畅;或开新业,创未有之途,谋非常之利。如此种种,皆为开源之法,以增财货之入。
节流者,俭约用度也。去奢靡之风,禁无度之费。于宫室车马,不尚奢华;于衣食宴乐,不求侈靡。使每一钱一物,皆用之得宜,无有虚耗。
夫家有开源节流之策,则财用有余,可积富以裕后;国行开源节流之方,则库藏充盈,能强兵以安国。若徒知开源而不知节流,则所得终难抵所耗;若但务节流而不开源,则财匮力穷,事难有为。
故开源节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能明此理而践行之者,家兴而国昌矣。”
“既如此我儿意思开源节流,开源我们已经开始,接下来就是节流……”皇上长出一口气道:“开源容易,节流难,你我父子能做到节俭,可那些大臣咱们又看不到。”
“倒也无需太过节俭,那样子来怕反而事得其反,只需制定相关律法,对奢靡浪费之举加以约束,且设立专门机构监督,同时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让其知晓节流之重要性,如此或可有所成效。”楚寒渊拱手说道。
皇上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吾儿所言有理,然此事需从长计议,再设一部也是有所弊端,切不可操之过急。那依你之见,这监督之责当由何人担当为妥?”
楚寒渊略作思索,应道:“儿臣的意思并非在设一部只需要有督察院管理即可,这样也不算越权,此方能镇得住那些心存侥幸之徒。”
皇上轻抚胡须:“嗯,此事容后再议。那对于这开源之法,吾儿还有何新的想法?”
楚寒渊起身踱步,缓声道:“儿臣觉得,除上述所言,还可鼓励民间创新技艺,若有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之法,当予以重赏。再者,可拓展与他国之贸易,互通有无,寻更多商机。”
皇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吾儿所虑甚周,若能如此,我朝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楚寒渊谦逊道:“此皆为儿臣浅见,还需父皇圣裁。”
御书房内,父子二人就治国之道又深入探讨许久,窗外阳光渐斜,映出一片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