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后悔了?(2 / 2)

大卫疑惑的看着帕克先生:“大法官?”

“呵呵~”

“今年已经71岁的鲍威尔大法官,原本是出身于弗吉尼亚州的一名律师。”

“后来,因为他超强的专业和广泛的人脉关系,被选为了弗吉尼亚州教育委员会主席和米国律师协会的副主席~65年的时候,被选为了全国律师协会主席。”

“1971年10月,刘易斯·F·鲍威尔,被尼克松总统提名为最高法院大法官。”

“但在提名的两个月前的8月,鲍威尔向商务委员会的负责人尤金·席德诺,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对米国自由企业制度的攻击》。”

“大卫,你听过这份备忘录吗?”

“没有~”

“它本来是一份,只会让内部、有限人员,可以查阅的机密文件。”

“可它的内容,却早已不胫而走,并令许多商界人士都。。觉醒了~”

“有人称这篇备忘录为:鲍威尔宣言~”

“它的内容主要有三大要点:米国的自由市场制度,受到了可怕的进攻;要对付这种进攻,任何简单或零星的办法,都无效;企业界必须采取联合行动~为新自由主义者们,尤其是大资本家们,提供一个大胆且全面的纲领性行动计划。。”

大卫皱着眉头,挥手打断了帕克先生:“你说鲍威尔提出了,商界应该团结起来。。??”

“呵呵~没错!”

帕克先生很玩味的微笑道:“鲍威尔律师事务所,是全国最知名、最大的律所之一。”

“他的客户名单上,都是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

“比如:通用汽车、福特、强生、宝洁、杜邦、可口可乐等公司,还有像花旗银行、富国银行、米州银行等大银行。”

“所以,他才能在那份引起了广泛关注的备忘录里面,很犀利的指出了。。”

小主,

“任何有思想的人,都不会否认米国的自由企业体制,正在受到广泛的进攻~”

“这种进攻,不是零星或者孤立的。。而是一种广泛、持续的进攻。”

“这些进攻,不仅来自米国人民一般认为的传统机会主义支持者,还来自于社会上那些备受尊敬的要素。”

“比如:大学校园、教会论坛、新闻媒体、知识分子、人文杂志、艺术和科学,以及政治家们。。”

“这种进攻来时社会的方方面面,粗多美图处于多种动机,在不同的程度上,不是与进攻者达成了默契、协同一致,就是默许了这些人充分利用媒体,来搞事情。。”

帕克先生看着前方路口亮起了绿灯,转头对大卫继续道。

“他认为,米国企业如果没有对这种进攻实施有效反击,实际上是容忍了这种对自己的毁灭。。”

“甚至,他还断言。。商界必须好好上一课了!”

“他们必须学到,政治权力与商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的一个整体。”

“这一权利,务必得全力栽培~如有必要,还必须积极坚定的去使用这一权利,无需尴尬,无需勉强,因为这恰恰是美国式商业的特点!”

“鲍威尔,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蓝图,制定了一份长期的行动计划,让米国商界联合了起来,利用企业资金的巨大优势和有组织的商界力量,去对抗那些反对者们。。”

“正如他说的那样,一切的优势,在于组织~在于周密的长期规划与实施,在于无限期的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性。”

“另外,鲍威尔还强调了,在赢得权力之后,商界应该毫不犹豫地摘下手套,在任何政治舞台上都要大力推进向前,不要有任何犹豫~”

“与此同时,他还强调了在惩罚那些政治对手的时候,也不应该有任何的心慈手软!”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鲍威尔宣言是一份扞卫新自由主义,扞卫米国穿透经济体制的动员令。”

“它还被称为代表米国企业利益,尤其是大企业利益的宣言~”

“一个推动新自由主义在米国迅速发展,并在短时间内取得惊人成功的标志性事件。”

大卫听完了这段他从未了解过的往事,颇感惊讶的停住了脚步,看了眼路边的咖啡店,笑问道。

“我去买杯咖啡,再继续?”

“OK!”

。。。

几分钟后。

大卫几人手里都端着一杯热乎乎的咖啡,继续步行前往华尔街。

帕克先生喝了一口咖啡,摇头笑道:“这种廉价的咖啡,味道越来越差了啊~”

“哦?你在伦敦待了那么多年,对于咖啡和红茶,怎么看?”

“我喝起来。。感觉都一样~”

“哈哈哈~”

大卫笑着拍了下帕克先生的手臂:“OK~你还没有讲完吧?我们继续?”

“嗯~”

帕克先生略微沉吟了几秒,讲道:“我知道了,你喜欢数据。”

“所以,我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统计一些。。让你能感到更为直观的数据~”

“1971年,华盛顿的企业办事处数量,仅有175家。”

“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700家,并且还在飞速增长中!”

“就连中小企业组成的贸易联盟,全米独立商业联合会的成员数量,也从70年的300家公司,暴增至近60万家。”

为了联合这个庞大的企业网络,独立商业联合会坐落在加州的总部,雇佣了超过600名全职员工,并在华盛顿的办事处也有20多名员工。

“再有,米国制造商协会,也将全国总部搬迁到了华盛顿,并为此调整了自己所拥有的国内企业网络。”

“而前些年,一直都在沉睡中的隔行和的米国商会们,也纷纷觉醒了~”

“直至今年,我让人查到的大概数字为,华盛顿已经驻扎了奖金2000个不同行业的贸易协会,雇员人数超过了五万人~他们代表了米国经济体内,几乎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分支。。”

“这些贸易协会,得到了其成员企业的充分资助后,聘请了一大批专业人士来为企业的权利通道进行服务。”

“经过我粗略的统计,现在有9000名政治说客,以及8000名公共关系专家,活跃在华盛顿,活跃在哥伦比亚特区。”

“这些人围在535名国会议员的周围,形成了一股全新的庞大势力,无比强势的将自身的影响力,扩大到了与经济政策相关的全部领域。”

“比如,在今年的多个重要会议上,工商界的力量和强大的资金优势,就得到了很全面的展现。”

“这些会议上通过的每一项经济相关的法案,都在政策上向工商界和富人阶层,有所倾斜。”

“首先,最令人们惊讶且备受关注的是拉尔夫·纳德,提出的消费者权益保证机构。。”

“原本他以为在沃乐恩·怀特总统入主了白宫后,会很容易取得成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他们却被新兴的工商界游说军团伏击了。。一场漂亮的闪电战,让拉尔夫·纳德等人的奋力抗争,被淹没在了无数抗议信和抗议电话中。”

“怀特总统的发言人奥尼尔,对这次闪电战的评价是:之前从未见过的、最强有力的行动。”

“他还说:我已经在这里二十五年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广泛的游说行动。”

帕克先生看着面前车流不息的街道,停下了脚步,笑道。

“这也导致了,建立消费者权益保证机构的尝试,在众议院内部转为了一场灾难性的失败~”

“我估计,今后几十年都不会再有人会提起这件事儿了~”

大卫喝了一口咖啡,看着对面亮起的红灯,微微点头道:“是啊~倒霉的家伙~”

“还有吗?”

“当然!”

“被工商界游说军团盯上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工会组织!”

“工会组织,希望国会能通过在劳工法改革中,加入共同纠察法案,让工会组织能够互相支援,使工会能更容易的组织起来,抱成一团。。”

“还有,他们一直都渴望能够撤销,1947年通过的《塔夫脱-哈特莱法案》和1959年通过的《兰德勒姆-格里芬法案》中,那些苛刻的反劳工联盟条款,但一直都收效甚微~”

“这次在怀特总统入主。。”

“工商界的游说者军团,在众议院,给全国工会联合会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最终,众议院以257:163飘,通过了共同纠察法案。”

“但是!”

“参议院的规则,更容易、更有利于人们使用程序。。来阻挠该法案的通过~”

“并且,之前一直都对此事保持观望状态的,由全国100多家大企业CEO,联合组成的商业圆桌会议组织,也加入了这场狙击战。。”

“最后,工会联合会只在参议院内部争取到了58票,比结束程序性阻挠议事所需的60票,仅相差了两票~”

“劳工法改革提案,在没有进入参议院投票环节的情况下,宣告了死亡。”

帕克先生,停步在了距离华尔街两个路口的街边,对大卫很认真的低声道。

“前几天,《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又一场席卷世界的石油危机,即将来临!”

大卫不禁挑了挑眉毛,问道:“我去伦敦以后?”

“是的~”

“《经济学人》也是英国的杂志?”

“对!”

“啊哦~应该是。。威斯勒叔叔吧?”

帕克先生露出了一丝微笑,眼神里透露出了一丝羡慕:“我刚才跟你说的这些情况,都只是为了告诉你一件事儿。”

“现在的米国政坛,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曾经在华盛顿感觉自己不可一世的议员们,现在都成为了身边近百名的各种游说者的代言人之一。”

“如果你想在这里施展手脚,也必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政治,相结合的共生体系。”

大卫深感赞同的点点头,笑道:“我会的!”

“当然,我也更需要你的帮助,奥迪斯!”

“哈哈哈~”

帕克先生很畅快的大笑了几声,微微摇头,叹道:“我已经失去了入场的资格,只能跟在你后面,去领略那不一样的风景了~”

“切~用得着这么酸气吗?”

“哈哈哈~”

。。。

两人说笑过以后。

大卫看帕克先生,依旧没有继续向前的意思,狐疑的问道。

“还有事儿?”

“有!”

帕克先生迟疑了几秒,环视了一圈四周,低声笑道:“耶鲁大学的一名经济学教授,向国家能源署递交了一份论文。”

“其核心内容,就是一句话:提高国家战略原油储备量!”

大卫忍不住歪头笑道:“这次,又是谁?”

“呵呵~”帕克先生微笑不语。

大卫仰脖喝干了手里的咖啡,看向了街边川流不息的车流,摇着头道。

“我,有点后悔了~”

“老老实实的慢慢变富,也挺好啊~”

帕克先生笑道:“我也后悔啊!”

“如果我年轻时,不那么。。”

“哈哈哈~”

“你还没怎么和我讲起过,你曾经的那些。。糗事儿呢!”

“你想听?”

“是啊!”

“。。改天找个时间,我讲给你~”

“好!”

PS:根据米国人口调查局的2010年数据,一名普通男性工人的年收入,综合了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因素之后,比1978年男性工人的年收入,还要低一些。。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1978年,飙升的物价指数与工人收入的螺旋上升,让企业和打工人都处于对彼此都非常不满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