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波对超雄患者“攻击性强、感情淡漠、容易犯罪”的所谓科普,主要的依据来源于1965年的一项研究。
一位英国学者对197名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在其中发现了7名XYY染色体携带者。
第二年她又发表论文,称对315名男性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发现了9名XYY男性都是具有精神障碍的罪犯。
于是得出结论,携带了XYY的男性更容易成为罪犯。
但这个结论很快就被学界否认了,最大的问题是取样太少,不具备代表性。
而且在她第二次检测的315人中,有305人是监狱里的罪犯,这就像在医院里找人问路更容易遇到病人。
而在之后的数十年里,美国、法国等国家都对超雄者进行过调查和鉴定,并没发现他们的犯罪率比普通人更高。
只有丹麦的结论是监狱中超雄者比率较高——但他们的罪行几乎都是非暴力的,犯罪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智力相对低下,并不能证明“天生坏种”的说法。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超雄多可怕”的内容,看似血淋淋案例一大堆,但基本以一些都市怪谈形态的故事为主。
没地点、没来源,不是“当年某个超雄患者犯下了大案”,就是“我邻居家小孩超雄把爸妈打进医院了”。
但如果真去核实,会发现恐怖大案是真的。
凶手的“超雄”标签,却往往是营销号或者网友乱贴的。
比如下面这个“超雄少年随机作案奸杀女孩后,被警察带走后还嚣张挑衅”;
@新传纪实
这个案子发生在2013年12月,凶手名叫代成林,1994年出生的他当时只有19岁。
当时的报道原片完全没有提到“超雄”“天生坏种”的点,反而挖掘了他的家庭情况:代成林的爸爸从小家暴他和妈妈,后来还因为抢劫罪被判11年,让他养成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代成林的妈妈又十分溺爱孩子,让他花钱大手大脚,犯罪的初衷也是为了“抢点钱花花”。
韩国综艺里气晕姥姥、冲妈妈扔针泼水的男孩,也从未被确诊为超雄体综合征。
离谱的是,因为他在节目里几乎没有眉毛,甚至还衍生出了“超雄孩子的面相特征之一是淡眉”的传言。
但节目里其实特别拍到了,这个孩子在特别烦躁、发脾气的时候,会不自控地拔掉自己的眉毛、睫毛和头发,很像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引起的拔毛症。
这两天网友们扎堆分享“身边的超雄悲剧”,其实往往也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
陈述时经常用“超雄症状”“疑似超雄”“我们都觉得是,但爸妈就是不承认”等主观描述。
底下也有人会跟他们争论,描述中“突然尖叫、没有同理心、反应慢”等表现,相比超雄更像是自闭症的症状。
一个摆明了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人在客观上并没有检测超雄的条件——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成年后的自己。
目前比较主流的超雄体综合检测方式是进行无创DNA检测,但这不并包含在常规孕检里。
常规孕检一般只会筛查唐式综合征这种比较严重、预后较差的基因问题。
很多人发现胎儿是XYY,其实是在唐式综合征的初筛时发现染色体问题,然后进一步做羊穿检测是否是唐式儿的过程中,才意外发现胎儿多出了一条Y染色体。
如果怀孕的时候没有查出来,出生后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症状,大家也不会特地再去做个染色体检测。
至于如今那些所谓的“超雄大案”很多都发生在十几年前,当事人的出生时间还要更早,相关检测并未完善。
再加上超雄跟犯罪行为的关联本就未被证实,无论是法院还是警方,都不会再把嫌疑人揪去测测基因。
只剩一个59年前未被医学界广泛承认的理论,和一大堆可怕的“超雄都市传说”,在当下的互联网上引起强震。
03
让疾病回归疾病本身
在评论去劝说孕妇“打掉孩子”的,往往代入了一种不敢赌的心态:
“已经查出染色体有病了,万一呢?万一生出了‘魔童’呢?”
还有人用韩国一部有关天生拥有“杀人犯基因”的韩剧《窥探》来举例,男主从小乖巧长大,所有人都没发现异样,其实背地里是杀人狂魔。
《窥探》剧照。
但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超雄体综合征不是杀人犯基因。
甚至在主流医学界看来,是在染色体异常中比较温和、比较常见的变异。
上游记者采访了重庆某公立三甲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医生,医生表示从目前人群的大样本量来看,超雄综合征只是稍微增加了轻微的一点点精神、情感障碍风险。
小主,
IQ指数可能比普通男性低10-15个分值,但在人群中甚至不好分辨。
换句话说,虽然细胞里的染色体多了一条,但绝大多数的患者在表征上都处于正常人的范畴,略有不足也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的干预予以补偿。
这也是超雄检测没有被纳入常规孕检原因之一,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身为旁观者,很容易觉得能要一个没病的孩子,为什么非要留下一个有病的?
但面对生育问题,甚至当人在对待疾病的时候,做的本来就不是这么简单的选择题。
三联生活周刊采访上海某医院的产前诊断中心主任,主任提到高龄、难怀孕的家庭往往对个别先天疾病的接受度更高。
不仅是XYY,甚至查出兔唇、先天性心脏病等明确疾病,也可能选择保留。
对于这群父母来说,好不容易闯过了前面那么多关,“打掉再生一个”可能才是更冒险的事情。
但也有人希望拥有尽可能“完美”的孩子,会在查出超雄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时坚决选择引产。
这两天对“超雄”的讨论,充斥着无法证实的故事和激动的情绪。
但或许该让它回到疾病本身,不用玩梗来轻视它,也不用真假难辨的“都市怪谈”来妖魔化它。
面对某个疾病时该如何应对,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个需要评估自己心理预期、家庭条件、未来可能等综合因素后才敢下的艰难决定。
这可能也是网友们正在追问的“产检的意义”——让人们尽可能地做好准备,去面对一场场未知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