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明日带着娘子和家仆,四下里走走,感受一下闽海当地的风土人情。”
李元珩这番话,入情入理,苏友金也便没有反驳。
想了想,他原本就是前去探探路的。
待到他探明了路子,再带木六老弟前去,却也不迟。
还不如叫初来闽海的木六小夫妻,去好好走走逛逛呢。
心中这般想着,苏友金便也爽朗应道:
“好!好!好!
如此,咱们便兵分两路,各自行事。”
这不,李元珩一行人起了个大早,在客栈草草吃过早饭,便在阿蛮的引领下,直奔位于永康坊码头的早集而去。
走了约莫有半个时辰,负责领路的阿蛮,忽的顿下了脚步,开心的一指前方不远处:
“公子、娘子,咱们到了!
前头就是永康坊码头了。
瞧,早集已经开始了!”
顺着阿蛮所指之处望去,李元珩一行人便见前方人头攒动、人来人往,有不少男女老幼,将各种海鱼、海货,摆放在地上,叫卖着。
前来买鱼、买海货的人们穿梭于其间,间或挑选、问价,或是与售卖的渔家讨价还价,场面十分热闹。
见此情状,李元珩明显也起了几分兴致,禁不住一挥手:
“走!咱们也过去瞧瞧。”
对此,无论是宁雨菡,还是邱华、小许子、小安子、碧桃他们,自都不会有异议。
闻言,众人尽皆称是,在阿蛮的带领下,一起向着前方的早集而去。
走过一名上了年纪的老渔民面前,李元珩扫了一眼,他摆摊售卖的海鱼与海货,被一条不知名的体型特别巨大的鱼,给吸引了目光:
“这鱼是什么?”
李元珩抬手指了指那条大鱼,略有好奇的道。
京城并不临海。
他这是头一次来到海边,也是头一次见到这般大的鱼。
是以,才会好奇一问。
闻言,一旁的阿蛮赶紧道:
“公子,这是石斑。
肉质鲜嫩,很好吃的。”
作为渔家女出身,这些海鱼、海货,她一眼就能认出。
遂如是答道。
李元珩闻言,挑了挑眉:
“哦?石斑?听你这话,阿蛮你倒是常吃啊。”
阿蛮闻言,则是摆了摆手:
小主,
“不!不!不!奴婢可不常吃。”
话到这里,阿蛮又很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拽了拽衣角,讷讷道:
“事实上,奴婢从来没有吃过这石斑。”
不仅她没吃过,她爹和她哥,都没有吃过。
连这石斑的滋味是怎么样的,都不知道。
至于那什么肉质鲜嫩,很好吃——
也不过是听村子里头的人说的。
而这些人,则是听他们的那些主顾老爷们、和他们的仆从说的。
说是,这石斑肉质鲜嫩,他们老爷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