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终是皆大欢喜。
现在,让我们走进碧云居,去看看那里的风景。
碧云居位于竹海县城西北方二十里处,竹之河与沙溪水相汇涌入梵音谷形成大濗布的北面崖顶台地。碧云居面南偏西,它的前面是终年云遮雾绕的梵音谷地和大瀑布;它的后面是石峰林立,雪松遍布的萁山余脉,现在清音取名叫它碧云山;它的东面是竹之河谷和万顷碧浪的竹林;它的西面是断崖石壁,其上为碧云山,其下为梵音谷,一直绵延到天边,险峻壮观。
碧云居占地二十余亩,包括菜地,果园,花埔,鱼塘和圈养牲畜的围子。碧云居周边没有筑土砌墙,而是以红杉为桩,竹子为栏织成的篱笆墙,墙高八尺,竹子顶部削成尖锐状。竹墙分有东南西北四门,东门和西门一般封闭不开启,北门为牧养牲畜进出和进山采集的通道,南门为正门,建有牌楼,上书“碧云居”三个大字。
碧云居主阁楼分三层,一楼包括正殿偏殿在内,向东,西,北三面延伸。东西向北连接厢房,北面一排是机杼房,厨房和仓库等,再向北便是禽畜圈子。东西延伸是果园和菜地,南面延伸主阁楼和正门之间是庭院,建有鱼塘,花埔,假山和凉亭等,并有一个很大的广场。主阁楼二楼为碧云居事务和办公重地,三楼实为了望台,可以监视碧云居四面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碧云居主体建筑皆以竹木为材料搭建,基座为石砌。阁楼及厢房的屋面和屋檐等地,喷洒了可以防腐的青沥漆。檐角微翘,檐下雕有花格吊檐。阁院内天井有曲廊风荷池,琴丝文竹林,池中有金鲤和红鲫鱼,并用竹织成凤凰展翅,仙鹤起舞等雕塑。厢房的门都为推拉式,房内简洁明朗,居于此处,欣赏着明艳的山色,享受着阳光和风,甚是惬意,当不知天上宫阙,人间几何!
碧云居落成之后,清音对碧云居内人员重新作了安排。从姐妹们参与建阁事宜后,优劣之势立显。有的体力很好,会做重活累活;有的心思细腻,能从细微之处发现不足;有的很有管理才能,把姐妹们要做的事安排得妥妥当当;有的很有文采,会吟诗作画,并会设计制造一些精品物件;而有的什么都不会,只能打下手。
清音以姚七七和柳青云为主事,挑选了一批出色的姐妹为管事,共同处理碧云居内事务,并向外发出公告,碧云居以天下姐妹的幸福为宗旨,所有受苦,蒙难,或遭欺凌的姐妹,都可以向碧云居寻求庇护,碧云居将一如既往的给予帮助。
其时,竹海县域也正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自西府郡君向治下发出通告,高欢已灭,逆贼已平,竹海已太平,鼓励逃难的竹海百姓回归故里,重建家园以来,有数以万计的百姓回到了竹海。面对破败的家园,百姓欲哭无泪,幸得有奚景彦的军队早做准备,百姓才没有露宿街头。而此时,田里的粮食也已成熟,将士们帮助回乡的百姓趁天好收割凉晒,这也减少了大夏朝庭赈灾的开支。而那些失去主人的粮食,便纳作军粮。这也无可厚非,将士们拿命维护了竹海的太平,这点粮食非抢非盗,也不算违法。
因为奚景彦奉行大夏军律,剿贼成功后坚持以民为主,提前做好了准备,所以当难民回归时,没有发生一起有违和的事件,一切有序进行。奚景彦也因此,成了竹海百姓崇敬的对象,世代传颂的英雄。至此,剿灭高欢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
就在奚景彦准备整顿军队,着手向西府郡移交县治大权,并接受朝庭谕令班师的时候,在竹海县城东南部山中的一间茅舍前,有一位脸上蒙着黑纱,身着青衣的男子,向空中放飞了一只信鸽。信鸽的腿上绑着一个小竹筒,竹筒中塞着一张卷成筒状的纸条。放信鸽的男子望着信鸽飞上天空,脸上露出了笑容。要知道,这已经是他为一件事情第三次放飞信鸽了。
信鸽带着密信,飞过竹海的天空,飞过梵音谷,飞到梵音阁上空,然后俯冲下去,进入梵音阁的内院。这里的回廊前,有一个中年男人,正悠闲的渡步,他看见信鸽飞来,便伸出右手,信鸽就落在了他的手背上。
男人抓住信鸽,取下竹筒,然后把信鸽放飞。
这个中年男人就是梵音阁主闻西风,他打开竹筒,取出信笺,见上面写着:碧云居落成,即将班师。于是回到房中,将信笺平放在桌上。桌上还有另外两张信笺,同样平展,上面的字迹清淅可见。一张上面写着:雀已潜奚家军中。另一张写着:高欢已灭,兴碧云居。
梵音阁主闻西风陷入了沉思……
这时,房门开了,随着一阵香风袭来,一声渗人酥骨的娇柔声音响起:“风哥哥,是不是又传来了朱雀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