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七雄争霸之秦灭六国(2 / 2)

烘炉记 一棹碧涛 4195 字 1个月前

华夏历2466年,秦军如乌云压境,势不可挡。韩王安在秦军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割让南阳地区给秦国。秦国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韩国虽得以暂时喘息,但已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赵国的代地,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地震。从乐徐以西,北到平阴,楼台房屋墙垣大半震毁,土地开裂出一条巨缝,东西宽达一百三十步。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同年,魏景湣王为求自保,向秦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

华夏历2467年,秦国的战鼓再次敲响,内史腾率领秦军攻韩。韩王安无力抵抗,只得投降,韩国就此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郡治设于阳翟。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

赵国在这连绵的战火和天灾中,又遭遇了大饥荒。田野里,本该是金黄的麦浪,如今却只有荒芜的杂草在疯长。百姓们面黄肌瘦,饥肠辘辘,谣言四起:“赵人号哭,秦人欢笑,如果不信,看看田里只长草。”

李牧站在城墙上,望着满目疮痍的大地,心中充满了悲愤和忧虑。他知道,赵国的命运依旧风雨飘摇,但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放弃抵抗。在这乱世之中,他将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守护赵国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

华夏历2468年,秦国在这一年大举兴兵,铁蹄直指赵国,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秦国名将王翦统率着驻扎在上郡的雄师,以雷霆万钧之势攻下了井陉。与此同时,杨端和率领着河内驻军,与王翦形成夹击之势,一同向赵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赵国这边,李牧和将军司马尚挺身而出,他们率领着赵国的军民,怀着必死的决心顽强抵抗秦军的入侵。李牧,这位赵国的军事奇才,用兵如神,他所布置的防线坚不可摧,让秦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司马尚亦是英勇无畏,与李牧并肩作战,使得赵军士气高昂。

然而,战争的胜负往往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上的拼杀。秦国深知,要想迅速击败赵国,必须从内部瓦解其抵抗。于是,秦国派出了精明的间谍,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这郭开是个贪婪无耻、毫无忠义之心的小人,在重金的诱惑下,他毫不犹豫地出卖了自己的国家。

郭开在赵王迁面前巧舌如簧,肆意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诬陷他们企图兴兵反叛赵国。赵王迁本就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对郭开的谗言深信不疑。于是,他不顾国家的安危,断然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取代李牧和司马尚。

李牧忠诚耿直,怎能接受这无端的命令。但赵王迁心意已决,根本不听李牧的辩解。而那阴险狡诈的赵王迁,竟派人暗地里趁李牧没有防备将他抓住杀害,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司马尚也未能幸免,被撤免了官职。

失去了李牧和司马尚的赵国,犹如失去了脊梁的巨人,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华夏历2469年,三月,南方的楚国也陷入了动荡之中。楚幽王卒,同母弟熊犹代立,是为楚哀王。然而,仅仅两月后,楚国的宫廷内掀起了一场血腥的风暴。

楚哀王的庶兄,也就是后来的楚王负刍,揭发了宫闱中的秘事。他以熊犹可能不是楚考烈王亲子为由,发动了一场政变,将楚哀王诛杀,自己登上了王位。这场政变中,曾经权倾朝野的李园一族也被满门抄斩,楚国的朝堂经历了一次大洗牌。

小主,

就在楚国陷入内乱之时,王翦趁机对赵国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此时的赵军已群龙无首,士气低落。在秦军的猛攻下,赵军节节败退。最终,秦军大败赵军,杀死了赵葱,颜聚见势不妙,狼狈逃走。

秦军如入无人之境,一举攻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迁沦为了俘虏,被秦王嬴政无情地流放到房陵的深山之中。曾经辉煌的赵国,在这一刻走向了灭亡。

但赵国的贵族并未放弃抵抗,他们逃到了北部,拥立赵嘉为王。赵嘉在代地继续率领着赵国的军民,与秦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凭借着对国家的忠诚和顽强的意志,抵抗秦军前后长达六年。

然而,实力的悬殊终究无法改变。最终,因敌众我寡,代地亦被秦将王翦攻破。赵嘉被虏,全族被迁至咸阳。赵国的余晖,在这一刻彻底熄灭,此为后话。

同年,魏景湣王去世,其子魏假即位,史称魏王假。但此时的魏国,在强秦的阴影下,早已是风雨飘摇,前途未卜。

华夏历2470年。燕太子丹为保燕国,派荆轲刺秦王,奈何壮志未酬,刺杀失败。

秦王政龙颜震怒,遣大将王翦、辛胜率大军攻燕。燕、代两国匆忙集结兵力,欲在易水之西抵御秦军的铁蹄。然而,秦军气势如虹,燕代联军在秦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

次年,秦军挥师伐楚,如狂风骤雨般大破楚军,接连攻占十余座城池。楚王负刍惊恐万分,无奈之下向秦国提出拟献青阳以西之地以求和。但秦国并未停止征伐的脚步,仍派李信率二十万大军攻楚之平舆、寝和陈郢等地。楚军将士们同仇敌忾,趁秦军不备,奋起反击。战场上杀声震天,楚军以破釜沉舟之势大败秦军,杀秦军七个都尉,成功收回失地。

与此同时,在燕国的土地上,秦军势如破竹,一举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如惊弓之鸟,匆忙迁都至辽东。秦将李信率领追兵紧追不舍,燕王喜在走投无路之际,听从代王嘉的奸计,竟杀了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以求和。

同年,韩国都城发生叛乱,秦国果断出兵平定。乱局之中,韩王安也未能幸免,被秦国借机处死。

华夏历2472年,秦王政又派将军王贲攻魏。王贲大军将魏都大梁围得水泄不通,更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墙崩坏,魏王在绝望中出城投降,曾经的魏国自此灭亡。秦王政随即将魏的东部地区设为砀郡。

同年,秦王政再次遣李信、蒙恬统领二十万大军攻楚。李信勇猛无畏,直攻楚的平舆,蒙恬亦不甘示弱,进击楚的寝,初战告捷。但骄兵必败,秦楚两军在城父邑狭路相逢,楚军趁秦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疏于防备,发起了猛烈的反攻,秦军大败。

华夏历2473年,楚王负刍不愿献青阳以西之地,决心与秦抗争到底。他派出楚军主动袭击原楚都郢所在地的秦之南郡。秦王嬴政怒不可遏,派出久经沙场的王翦,率兵六十万攻楚。楚王负刍倾尽主力抵御秦军,双方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耳欲聋。楚军大将项燕身先士卒,与秦军拼死搏杀。但王翦老谋深算,秦军步步为营。最终,项燕寡不敌众,战败后悲愤自杀。

王翦率领的秦军乘胜追击,楚军溃败,楚国的山河在秦军的铁蹄下颤抖。秦王政的统一大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天下一统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华夏历2474年,风云变色,大地颤抖。秦军的铁蹄如雷霆万钧,王翦与蒙武两位猛将率领着虎狼之师,以排山倒海之势攻进了楚都寿春。

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楚国的王宫在秦军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楚王负刍面色惨白,被秦军五花大绑地俘虏而去,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在这一刻化为乌有。秦国的旗帜在楚都上空飘扬,宣告着这片土地的易主。秦廷下令,将楚地设置为长沙郡,楚国的子民们在秦军的统治下,陷入了迷茫与恐惧之中。

然而,楚人并未完全屈服。昌平君,这位楚国的贵胄,在楚国百姓的拥戴下,于淮南竖起了反秦的大旗,被拥立为新的楚王。他带领着残余的楚军,怀着对楚国的忠诚和对自由的渴望,与强大的秦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王翦和蒙武率领的秦军气势如虹,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光芒。双方在战场上短兵相接,喊杀声震耳欲聋。王翦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所到之处,楚军纷纷倒下。蒙武则指挥着秦军的方阵,稳步推进,不给楚军丝毫喘息的机会。

最终,楚军寡不敌众,昌平君战死沙场。他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他的英魂却永远守护着这片深爱的家园。随着昌平君的离去,楚国的抵抗力量土崩瓦解,楚国正式灭亡。

但秦王政的雄心壮志并未因此满足,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东方。华夏历2475年,王翦率领着胜利之师,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那曾经神秘而富饶的越国之君,在秦军的威严面前,也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秦王政下令设置会稽郡,将这片土地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小主,

在灭楚的同时,秦王政不断向东扩展,新的郡城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鲁地也被秦军攻取,设置为薛郡。这片古老的土地,迎来了新的统治者。

与此同时,在北方的燕国,也面临着灭顶之灾。秦王政派出猛将王贲,率军攻向燕的辽东。燕王喜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滚滚而来的秦军,心中充满了绝望。

燕军的抵抗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显得微不足道,王贲的军队如狂风般席卷而过,虏获了燕王喜。燕国的大旗倒下,这片土地也被纳入了秦国的统治范围。王贲乘胜追击,回师攻代,代王嘉无力抵抗,最终被俘,代郡和辽东郡相继建立。

华夏历2476年,东方六国已去其五,只剩下齐国在瑟瑟发抖中独自坚守。齐王建与丞相后胜紧张地调兵遣将,守卫着齐国西部边界,试图阻挡秦军的步伐。然而,他们却不敢与秦国通往来,只是在恐惧中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秦王政站在咸阳城的高处,俯瞰着他的庞大帝国。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威严,天下一统的梦想即将实现。他派出将领王贲,率领大军从燕国南面攻打齐国。

秦军如洪水猛兽般涌进齐国,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齐国的百姓们望着这支强大的军队,心中充满了恐惧,竟不敢进行反抗搏斗。

秦王政深知齐王建的软弱,派宾客陈驰前往齐国诱骗。陈驰对齐王建说道:“只要大王投降秦国,秦王便赐给您五百里的封地,让您安享荣华富贵。”此时,后胜也在齐王建耳边劝说:“大王,如今大势已去,抵抗只是徒劳,不如投降,还能保住性命。”

齐王建在恐惧和诱惑面前,失去了最后的勇气,他带着军队投降了秦国。齐国的都城临淄,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却在投降的耻辱中陷入了沉寂。

然而,秦王政并未兑现他的承诺。齐王建被安置在边远的共地,居处在荒僻的松树、柏树之间,没有食物的供给。曾经的齐王,如今在饥饿与孤独中,结束了他悲哀的一生。

秦国在齐旧地建立了齐郡和琅邪郡,天下终于一统。秦王政站在咸阳宫的大殿之上,接受着万民的朝拜,他的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血与火中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