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也看傻了。
“太监做主将?这简直闻所未闻啊。”
太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职业,大秦自然也是有的。
但太监这种人,撑死也就是帮助皇帝打探消息,做一些皇帝不方便做的事情。
领兵作战?
这完全超出了秦始皇父子的认知。
大秦群臣也是一阵哗然。
“这大宋难道无人了,竟然用一个太监当主帅。”
“天底下怎么会有如此耻辱的王朝?”
大汉世界之中,刘邦淡定地放下水杯。
还好,就差几息时间。
朕若是早几息喝水,这皇帝的颜面怕是又要保不住了。
刘邦咳嗽一声,二话不说就发一条弹幕。
【汉高祖刘邦:这宋徽宗是个弱智吧?视频看到现在,以此人最为愚蠢!】
【光武帝刘秀:简直大开眼界,闻所未闻。】
【昭烈帝刘备:我有个提议,不如干脆把这个所谓的大宋,从华夏历史上剔除吧?看着实在是恶心人啊。】
【魏武帝曹操:老刘,你这话说得不错,孤同意!】
【隋文帝杨坚:确该如此,正所谓见微知着。连太监都能当主帅,便可知这大宋烂到了什么地步。】
【唐高祖李渊:赵匡胤,报一下你家祖宗在大唐时期的活动范围,朕友情送你全族上路。】
大宋世界之中,一片死寂。
赵匡胤的脸色气得通红,拳头握住,格格作响。
最终还是没忍住,一拳打在了桌子上。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这些家伙,竟然如此看轻大宋!”
赵普和赵光义坐在一旁,脸色都非常难看。
作为大宋的顶级权贵,能够决定大宋命运和走向的重臣。
这些弹幕在啪啪打脸赵匡胤的同时,何尝又不是在打脸他们?
赵普勉强开口安慰道:
“陛下,咱们只要做些预防,将来不让太监领兵,也就是了。”
赵匡胤怒气冲冲地开口道:
“大宋难道就没有正常人了,一定要一个太监领兵?”
“这个混账宋徽宗赵佶,简直把朕和大宋的脸都丢光了!”
赵光义闻言,心中也是有些嘀咕。
赵佶,是本王的后裔吗?
不对不对,这么蠢的家伙,肯定是皇兄的后代!
赵匡胤想了想,对着金幕开口道:
“能屏蔽弹幕吗?”
【提示:弹幕要收钱,收钱就要办事,当然不能屏蔽。】
赵匡胤咬牙切齿。
“朕出钱,比他们都要多,行了吧?”
【提示:一次性交付一亿两白银,可以永久屏蔽弹幕。】
一、一亿两?
赵匡胤呆若木鸡,片刻之后若无其事地笑了起来。
“哈哈,朕开玩笑的。大家继续看吧,吸取教训嘛,嗯嗯。”
视频继续播放。
【童贯抵达前线之后,立刻就做了三件事情。】
【花钱,花钱,还是特么的花钱。】
画面一转,已经是辽国燕京,某处府邸之中。
房间之中,坐着一名辽国官员,以及一名宋国使者。
两人中间,是几个沉甸甸的大箱子。
辽国官员皱眉道:
“这是何意?”
宋国使者笑道:
“我家童贯太师说了,宋金南北夹击,辽国灭亡已是必然。”
“若是萧大人愿意投诚大宋,今后富贵依旧不绝,这里是我们大宋的一点诚意。”
说着,宋国使者打开箱子,只见里面满满的几大箱珠宝。
辽国官员眼睛一亮,露出笑容。
“好说好说,来人啊,给使者看茶,上好茶!”
画面又一转,一名宋国使者狼狈不堪,连滚带爬的离开了另外一座府邸。
大门内还传来了怒骂声。
“你们这些宋狗,背叛盟约,猪狗不如的东西,还想要来劝降本官?”
“本官必率大辽军队,和你们死战到底!”
【辽国末日近在眼前,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是以,大部分辽国官员都暗中接受了童贯的礼物,承诺要做大宋的内应。】
【在得到了这些回复之后,童贯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回京之路。】
画面一转,已经是大宋皇宫大殿之中。
童贯得意洋洋,对着宋徽宗道:
“陛下,整个燕云十六州的辽国人都已经被臣收买了,只要陛下同意进军,燕云十六州唾手可得啊!”
宋徽宗身板立刻挺直,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个童贯,果然不愧是朕最信任的人。”
“好好,你和种师道立刻返回前线,开始北伐吧!”
话音刚落,郑居中忍不住开口了。
“陛下,这童贯不将金钱用在大宋军队身上,却用来收买那些辽国的败家之犬,简直匪夷所思。”
“臣听说为了收买辽人,这些年大宋囤积的金钱都已经花去了七八成,还请陛下严查其中是否存在贪腐!”
童贯大怒,对着郑居中吼道:
“钱本来就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存下来的,如今花在了燕云十六州身上,有何不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郑居中压根就是眼红嫉妒,胡乱攀咬!”
【宋徽宗最终还是听信了童贯的话,命童贯和种师道进军燕云十六州,开始北伐。】
【宋军起初进展顺利,然而就在关键时刻,童贯又闹出了一个幺蛾子。】
帅帐之中,童贯坐着,缓缓开口。
“那辽国南京之中,似乎有一个辽国新皇帝耶律康?”
旁边的副将种师道点头道:
“正是如此,不过听说天祚帝还没死,这辽国新皇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大抵是辽国人内讧了吧。”
监军蔡攸在一旁笑道:
“管他内讧不内讧的,只要收复燕云,官家那边高兴了,大家功劳也少不了!”
童贯摸着下巴,过了好一会才开口道:
“你们说,老夫要是劝降了耶律康,岂不是功劳更大?”
“让末代辽国皇帝在官家面前献舞,官家肯定会非常高兴吧。”
种师道明显吃了一惊,忙劝道:
“太师,如今只需要攻克辽国燕京就可大功告成,何必拖延?”
“万一辽国援兵赶到,恐怕形势又有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