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赵构改任命刘岑作为使者出行。
刘岑的确是个主战派,也曾经因为主战派的立场饱受打压。
赵构觉得,这家伙就算不能求和成功,好歹也能仔细刺探军情。
刘岑的确也是一个热血之士。
别看已经五十六岁,两鬓白发,却在接受赵构任命之后,刘岑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
“臣受国家厚恩,今臣年老矣,惟不惜一死,可以报国。臣至金国,有如议不和,当以臣血溅完颜亮之衣!”
赵构一听,当场人就麻了一半。
不是,朕让你去出使金国,你和朕说要cos荆轲,去杀完颜亮?
你这特么到底是在给朕办事,还是想要坑死朕啊!?
赵构脸色一变,勉强笑道:
“刘卿乃是忠义之士,若当真死在金营之中,乃朕和大宋的损失也。”
“罢了,朕觉得还是另选他人吧。”
说完,不等其他人开口说话,赵构立刻飞速道:
“徐?,你来当这个使者,负责前往金国议和,顺便刺探敌方军情!”
徐?这家伙当年可是秦桧的爪牙,正儿八经的墙头草出身。
主和派不行,主战派也不行,墙头草总行了吧?
徐?闻言,战战兢兢地接下命令,然后开始北上。
然而徐?才出发了没几天,刚刚到了淮河边上,迎面就碰到了金国大军。
完颜亮得知消息之后,连徐?都没见,直接一句话不说就让徐?滚蛋回临安了。
赵构在得知徐?被赶回来,而且金国大军都已经开始准备渡过淮河之后,终于死心了,放弃了议和的最后一次努力。
画面中,赵构哼了一声,义正言辞地开口道:
“金虏欺朕久矣!”
“既然那完颜亮想要前来受死,朕就遂了他的意,取他项上人头,献于历朝先祖面前!”
在赵构面前,群臣先是哑然数秒,随后异口同声,齐齐赞同。
“陛下圣明!”
三国世界之中,刘备看到这里,忍不住好笑。
“这个赵构,还真是虚伪到一定地步了。”
“朕这辈子见过很多虚伪的人,但能像赵构这样唾面自干的,也属罕见。”
刘备其实是一个说话非常客气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能让这位蜀汉皇帝发出如此尖锐的点评,的确也是因为刘备对赵构忍无可忍了。
刘备的前半生,其实和赵构刚登基那几年有一定程度的类似。
都是颠沛流离,朝不保夕。
偶尔能在某个地方安定下来,但很快就会被敌人追得到处乱跑。
甚至刘备也和赵构一样,老婆孩子一度被敌人曹操给俘虏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备是能理解赵构心态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理解赵构的心态,刘备才唾弃赵构。
刘备经历过那么多的打击,却依旧不改光复大汉的志向。
一次次从挫折之中奋起,才有了现在三分天下的资格。
三分天下,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值得称道的。
但别忘了,和刘备三分天下的人是谁。
曹操,大宦官的孙子。东汉末年的大宦官,什么地位不用说了吧?
曹操的老爹曹嵩还当过太尉,虽然这太尉是买的,但也是大汉皇帝亲自认证的不是?
曹操年轻的时候就能和袁绍这种四世三公,当世最顶级的世家子弟在一起称兄道弟。
毫不客气地说,像曹操这种家世,即便算不上当世顶级,也绝对属于当世一流了。
曹操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才能,但这种成功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太让人意外的地方。
孙权的家世,就要比曹操弱很多。
但孙权有个牛到逆天级别的老爹孙坚啊。
历史上真正击败了吕布,一己之力干碎了董卓集团,传国玉玺都成为战利品的牛人。
还有一个号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
老爹和大哥又猛,死得还够早,直接留下一整个江东给孙权继承。
孙权就是那种完全不需要考虑打江山,就考虑守江山即可的幸福二代。
刘备呢?
啥也不是。
家世?一个卖草席布鞋的能有什么好的家世。
出身,所谓的刘皇叔,听着很牛。
但拜托,从西汉到东汉都四百年了,按二十年一代,都特么二十代人了。
满天下姓刘的,辈分能当皇叔的人,没有八千也有一万,甚至可能更多。
刘备的老爹死得还早,让小时候刘备只能和娘亲相依为命,卖草席布鞋为生。
就这种家世,这种出身,和曹操孙权相比,说一个地狱开局绝不为过。
刘备拜师卢植,卢植压根没把他当回事。
认了个大哥公孙瓒,结果被袁绍干碎了。
再认个大哥陶谦,陶谦死了。
第三次认大哥曹操,被吕布偷袭,家没了。老婆孩子第一次被抢走。
后来感觉老曹不靠谱,改认袁绍做大哥,袁绍也被曹操干碎了。老婆孩子第二次被抢走。
第五次改认大哥刘表,刘表也病死了。
刘备的人生如果到这里就戛然而止,那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恐怕就是——五姓家奴的失败一生。
换一个人来,别说是五次失败,能撑过一两次的,都是人生强者。
刘备经历了五次失败,依旧没有放弃。
他甚至还决定创业!
和孙权联手,赤壁打退曹操。
搞定法正张松,瞒天过海拿下益州。
终于,在无数次的失败过后,刘备打下了自己三分天下的基业,成为和曹操、孙权抗衡的另外一人。
假如给同时代的人一样的资源、出身、家世,想要复制曹操的人生是最容易的。
想要复制孙权的人生,有一定难度。
想要复制刘备的人生并最终获得刘备一样的成功,几乎没有可能。
至于赵构……
赵构的失败和刘备的失败比起来,啥也不是。
赵构从始至终,都拥有一整个王朝的资源可供调遣。
赵构最惨的时候,也拥有整个王朝的半壁江山。
而刘备呢?刘备最巅峰、最成功的时期,也才仅仅是三分天下得其一。
最成功的刘备都比不上最惨的赵构!
刘备的敌人是曹操孙权,是五子良将,是周瑜黄盖吕蒙陆逊。
赵构的敌人……不会真有人觉得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和兀术这些家伙配和五子良将、周瑜黄盖吕蒙陆逊相提并论吧?
要不是有赵构这种弱智皇帝在,都不用岳飞出马,岳云张宪王贵就足够把金国碾碎了!
所以,刘备是发自内心地看不起赵构。
这个赵构,实在是太废物了!
诸葛亮笑呵呵地摇了一下羽扇,开口道:
“这一次宋金两国之争,肯定很有意思。”
刘备笑了笑,随后问了一句。
“丞相觉得谁能赢?”
诸葛亮想了想,道:
“从视频反应的情报来看,臣斗胆认为,岳飞死后,天下大势在和不在战。”
“完颜亮逆势而动,除非奇迹发生,不然此战他应该是无法获胜的。”
张飞咦了一声,惊讶道:
“就赵构这个烂皇帝,也能赢?”
诸葛亮哈哈笑道:
“赵构虽然烂,但在面对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和兀术时都能保住半壁江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完颜亮看起来就不如宗翰、宗望和兀术,赵构自保就更没有问题了。”
张飞哼了一声,道:
“一天就知道自保,这赵构也是怂包一个。”
“若老子是赵构的话,早就御驾亲征杀到这种金国的甚么鸟中都去,摘了金国皇帝脑袋了。”
“简直可惜了岳飞这种英雄!”
蜀汉群臣连连点头,均以为然。
关羽叹了一口气,道:
“岳飞啊,若是能生在咱们这个时代,说什么也要让他当咱们四弟才对。”
张飞哈哈笑道:
“他若是高兴,他当三哥,俺当四弟也行!”
刘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若是当真能有岳飞在大汉,一起北伐曹贼,东征孙权,一统天下。
似乎,还真是挺好的。
刘备翘着嘴角,陷入了遐想中。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镜头一转,已经是金国行在,汴京。
【对于完颜亮撕毁和约进攻南宋的做法,金国朝廷中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对力量。】
【这种力量虽然在完颜亮的强力杀戮和打压下被迫潜伏,但从事实的角度来说,金国内部已经形成了不愿意开战的主流呼声。】
这种呼声并非金国自然形成,而是南宋方面有意为之。
一个很冷的知识是,宋朝的士大夫们的确不会打仗,但这并不意味着士大夫们就没有办法对付异族了。
士大夫们最擅长的,是玩心计,搞潜伏渗透。
以北宋为例,当年澶渊之盟后北宋表面上答应和辽国互市通商,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是禁止出口给辽国的。
其中最被严厉禁止的是两种,铜钱和书籍。
铜钱其实很容易理解,古代的钱数量是相对固定的,不像现在印钞机一开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流到辽国的铜钱多了,北宋本身能流通的货币就少了,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但为什么要禁止书籍呢?
北宋可是出了一个改进了印刷术的毕昇,真正让书籍实现了走进千家万户。
在北宋之前,想要入仕,不但得有时间读书,还得有钱买书!
有很多珍贵书籍,有钱人家也不一定把书卖给你。
毕昇之后,就算是苦哈哈的老百姓,咬咬牙也能给儿子买几本书来读。
只要能支撑儿子脱产学习,就有希望凭借科举达成阶级晋升。
辽国人也很好奇。
不是,你们北宋烂大街的书,凭什么和铜钱一个地位,不给我们出口?
人性本贱,越不给我的东西,我偏要弄来看看是什么玩意。
不看不得了,一看吓一跳。
许多辽国贵族接触到北宋的书籍之后,直接沉迷了。
几千年华夏文明,无数辉煌历史。
多么博大精深的东西啊。
对辽国这些草原游牧民族来说,那种巨大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大量的辽国贵族在接触到这些华夏经典之后,迅速地汉化了。
他们更加疯狂地搜集各种华夏文明书籍,最惊人的时候,一本在辽国畅销的书籍甚至能卖出同等重量的黄金!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一个辽国贵族对华夏文明奉若圭臬的时候,这个贵族内心究竟是更认同辽国,还是更认同大宋呢?
用一个现代流行的词语来说,这个辽国贵族其实就是一个“精宋”。
北宋士大夫们,凭借着这种和平演变的方式,在辽国内部发展了大量精宋。
这些精宋一方面帮助确立了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和平,另外一方面也纵容了北宋对西夏的攻略。
北宋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就已经对西夏步步紧逼。
到了宋徽宗末期,若不是突然蹦出个金国来,马上西夏就会被北宋打崩灭国了。
长达几十年的行动,辽国怎么可能不知道?
但辽国就是不救北宋。
这里面,辽国内部的“精宋”们是立了大功的。
这些辽国精宋看起来已经很离谱了,但事实上,这已经是历任辽国皇帝们严厉禁止华夏文明在辽国境内传播的结果了。
辽国皇帝们为了禁止华夏文明传播,同样也在全境内禁止大宋书籍传播,还特地在汉人聚居地燕云十六州设立了南院大王,将宋人和辽人分而治之。
可没用啊。
五千年华夏文明和草原茹毛饮血的野蛮风俗选哪个?答案不必多言。
这是文明对风俗的降维打击,什么禁令都是扯。
人往高处走嘛。
再把话题说回金国。
金国是完全不禁止华夏文明传播的。
无论是现在的完颜亮,还是之前的完颜亶。
金国的第三、第四位皇帝从小就接受了完整的儒家教育。
皇帝都如此,下面的金国大臣们更不必说。
辽国禁止华夏文明传播,在国内都一大堆的精宋。
金国完全不禁止,皇帝带头接受儒家教育,导致华夏文明在金国内部的传播只能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绍兴和议到现在不过十多年的时间,金国内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根据某个多次出使金国的南宋大臣所言:
“初至金国,彼等言行粗鄙,脑后鼠尾,如蛮夷耳。”
“后数年,彼等竟高冠博带,出口成章,还言华夏之宗实在北方,吾亦不能辩驳。”
金国贵族对华夏文明的理解,在短短十几二十年间,居然已经到了能在交流中让自认为华夏正统的南宋士大夫都自愧不如的地步!
如果说以前金国自称正统,只不过是借个名号好打天下。
那现在金国自称正统,就是发自内心,觉得自己是类似于大隋那样的华夏北朝了。
金国内部的“精宋”,比辽国多了不知道多少!
而且金国这些精宋们,基本上都是受到宋朝文化浸染的,想法和宋朝士大夫们惊人的相似。
打打杀杀,没必要啊。
大家和和气气的交流,岂不美哉?
一统天下?
那是皇帝的事情。
我们士大夫管他那么多干啥。
这些精宋,或者换个好听点的说法,金国士大夫阶层,也和南宋士大夫阶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