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银杏(1 / 2)

山水行记 莫里吧唧 1427 字 9天前

风陵渡是个古渡,最初唐代在此处设关,称风陵关,后被称为风陵渡。风陵渡,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具地理优势的渡口。

风陵古渡千秋韵,鸡鸣一声听三省。

风陵渡,为何叫风陵渡?

因为此地有陵。相传,黄帝的贤臣风后在与蚩尤作战中被杀,就埋葬在这里,由此得名。

还有一说,补天的女娲,姓风,死后在此设陵,故称风陵。

宛儿见杨鹤有些将信将疑,于是补充道:“杨总督名鹤,风陵渡又带风,岂不扶摇直上?况且,风陵渡可是埋葬了黄帝当年的贤相风后,您任陕西三边总督,走风陵渡,这是出将,待您功德圆满了,再从风陵渡回京,这是入相。出将入相,前途无量。”

宛儿真能编,出将入相,前途无量。嗯,这八个字还挺押韵。也正是这八个字,立刻让杨鹤的心荡漾了起来。哪个当官的,不希望自己的官运亨通呢?这还没到任呢,就尝到甜头了,这要是官再大点岂不了得了?

杨鹤心中一喜:“既然女道长如此说,那本官定然是相信您这一卦了。不过,本官此去陕西,虽然是为陕西流贼而去,但并不是为将去的,而是为了招抚。”

“哦?”宛儿假意疑惑道,“不知杨总督此去招抚,有何谋划不成?”

“陕西所谓流贼,在本官看来,只不过是流民而已。”杨鹤见宛儿是个女道人,方外之人,所以也不忌讳聊起了他的计划,“流民之所以成为流贼,无外乎无地可种,被迫而已,只要拿出银子抚恤,就足以让他们回归本业,重新生产。”

“恕在下冒昧,不知朝廷此次打算出多少银子?”宛儿问道,“如今辽东一日甚过一日,赋税一加再加,恐无闲钱再供总督大人驱驰。”

“女道长,您是方外之人,这俗事难免不知。辽东虽凶,但毕竟是异族。”杨鹤夸夸其谈道,“这异族,历朝历代骚扰边境那是常事,他们无非就是图个钱财牛马,劫掠一阵也就去了,而真正的心腹大患,则是流贼。”杨鹤摇头晃脑道:“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袁崇焕袁督师,目前正在经营辽东,承诺五年平辽,想必他自有办法。所以,这朝廷的银子嘛,肯定会向西北倾斜的。”

杨鹤,有点把问题想简单化了。

“在下有一想法,不知可否助杨总督安抚住流民?”

“女道长请讲!”

宛儿说道:“洪武五年,太祖皇帝命全国各个州县建立孤老院,并亲自将孤老院的名字改为养济院。《大明律》规定,但凡鳏寡孤独以及患病之人等不能自己生活的,官府应当收养,拒不收养的,杖责六十。如今流民,算不算孤独里的?是不是可以借着太祖皇帝的养济院收容呢?”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过,明朝养济院的规模非常巨大,就光宛平县城内的一个养济院就能收容两千余名流民。如此看来,其他州县自然也不会太少。

养济院,太祖皇帝曾经规定过,只要被收容,朝廷就应该给予每月三斗米、柴火三十斤、冬夏两季,布匹各一匹。

不过,太祖皇帝在这之外还说过,如果地方仓库不能及时满足养济院的需求,要由地方官捐出自己每月的俸禄来补给。

从目前情况来看,自万历之后,朝廷亏空日甚于一日,如今连军饷都拿不出,如何支持养济院?

“女道长,您说笑了。现在各地的养济院可都是名存实亡,要想收容这些流贼,只有地方官自掏腰包。”杨鹤拍了拍自己的钱袋,“您看,我自己口袋里都没钱呢!如何能顾得上养济院?”

宛儿听了杨鹤的话,不免心中有些怅然,这明朝是烂到骨子里了,该亡。

宛儿有过那么一瞬间的念头,想自掏腰包给杨鹤,让他重新经营起陕西的养济院,但是看看如今的眼前人,还是算了吧,有这银子,不如自己来搞。

“杨总督说得是,是在下冒昧了。”宛儿拿起茶碗,喝了口茶,“总督大人要不要再续杯茶?”

“女道长辛苦,今日登门受益匪浅,待我一行出发去风陵渡口时,再来相邀。”

杨鹤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