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安息现状(2)(2 / 2)

大汉西域王 刘龑 3171 字 2个月前

而此时,苏俊也察觉到了米特里达梯二世的意图。他深知此番大战关系到安息的存亡,绝不能让内斗影响战局。于是,他决定亲自面见米特里达梯二世,劝说他以国事为重。

然而,米特里达梯二世却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泰西封城高池深,地域广阔,更适宜大军摆开阵势与秦军作战。而且,埃及等国距离这里更近,他们也愿意在这里与安息军并肩作战。因此,米特里达梯二世坚持己见,并逐渐减少给番兜和阿帕麦亚的粮食供给,以此来逼迫苏俊将大军后撤入泰西封,听从他的指令。

苏俊收到命令后,陷入了沉思。他明白米特里达梯二世的意图,但他也知道,如果按照国王的命令行事,自己的军队将会陷入被动。此外,他对米特里达梯二世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在这个关键时刻,他需要权衡利弊,做出一个艰难的决策。

在与将领们商议后,苏俊决定违抗王命。他深知,如果按照国王的旨意行事,不仅会失去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还可能导致整个家族的覆灭。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反抗。

苏俊派出使者前往其他地区,联络那些对米特里达梯二世不满的势力,试图组成一个强大的联盟来对抗国王。这些势力有的是因为被国王压迫而心生怨恨,有的则是希望借助这次机会获取更多的利益。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分歧,但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他们还是选择了合作。

与此同时,苏俊也加紧了军事准备。他整顿军纪,加强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深知,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生存下来。然而,粮草问题始终困扰着他。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天灾,安息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减少,无法满足庞大军队的需求。此外,愿意跟随他的势力也并不多,安息国内部逐渐分化瓦解。

正当苏俊陷入困境之时,米特里达梯二世却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他派遣大军镇压那些跟随苏伦家族的势力,并没收他们的财产。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许多原本支持苏俊的人纷纷倒戈,使得苏俊的处境愈发艰难。此时,苏俊意识到,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必须采取更为果断的行动。

终于,米特里达梯二世带领大军逼近了阿帕麦亚。这座城市是苏俊的重要据点,也是他最后的防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苏俊知道,一场生死决战即将来临。在这个关键时刻,苏伦家族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一些成员开始动摇,甚至有人提出投降的建议。但苏俊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只有战斗到底,才能保卫家族的尊严和荣誉。

在紧张的气氛中,苏俊和他的将领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将利用地形优势,布置陷阱和防御工事,以抵御敌军的进攻。同时,苏俊还积极寻求外部援助,希望能够得到其他国家或势力的支持。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没有人愿意轻易伸出援手。

苏俊继续说道:“此外,安息各家族、贵族和王室总督以及属国都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有任何保留。若有人胆敢藏私,一经发现便以叛国罪论处,其领土、财产和人口都将归其他人所有。请陛下三思,是否同意此建议?”

米特里达梯二世觉得此事不管输赢,全国军队都将集中在他的麾下,清除异己把握军权自是容易。“自然如此,朕将御驾亲征,各部队按远近于番兜、阿帕麦亚、泰西封三处集合。在朕未到达前,前线战事由苏俊统领。”

各势力自然也明白其中关窍,如果安息战胜,米特里达梯二世将挟大胜之威收缴各家军权,进而彻底掌握国家权力,实现权力尽归皇室的目的;如果战败,则意味着失去一切,甚至投降秦国也无法获得相应的待遇。

尽管秦国目前在安息表现得和蔼可亲,但它在印度所展现的残暴行径早已传遍安息。在印度,无论是各国王室还是普通贵族,都遭受了惨痛的结局,能活下来已属万幸。更糟糕的是,就连当地百姓也沦为秦国的奴隶。谁知道今天的印度会不会成为明天的安息?

因此,米特里达梯二世不可能轻易接受他们的认输,更不可能给他们留下任何颜面。而秦国拥有众多权贵,同样渴望获取更多的权力,必然会毫不留情地从他们手中夺走。这一切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大多数势力选择继续支持安息,纷纷出人、出力、出粮,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战争。然而,也有少数势力偷偷向秦国表示忠诚,其中包括有大量犹子的纳巴泰。

秦国这边虽然暂时接受了对方,但秦王刘胥心底对犹子可没有任何好感。日后等待着他们的会是什么呢?这不禁让人期待起来。

与此同时,安息全国上下也开始积极动员起来。从天空俯瞰,可以看到地面上的安息人像行军蚁一样,纷纷朝着泰西封等地方向汇聚。

在米特里达梯二世心中,他更倾向于将决战地点选在泰西封附近。因为在这里,他能更好地掌控局面。相比之下,番兜地区则不同,那里苏伦家族势力庞大,根深蒂固。而且家主苏俊既有威望又有实力,麾下拥有数十万大军。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因此,米特里达梯二世故意以“前线物资不足”为由,让各支军队滞留在泰西封一带。接着,他下达命令,要求各路军队暂缓前进,并暗中派人去调查苏伦家族是否怀有二心。此外,他还派遣自己的心腹亲信前往各地监督军需供应情况,以确保在决战时有足够的物资支持。

而此时,苏俊也察觉到了米特里达梯二世的意图。他深知此番大战关系到安息的存亡,绝不能让内斗影响战局。于是,他决定亲自面见米特里达梯二世,劝说他以国事为重。

然而,米特里达梯二世却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泰西封城高池深,地域广阔,更适宜大军摆开阵势与秦军作战。而且,埃及等国距离这里更近,他们也愿意在这里与安息军并肩作战。因此,米特里达梯二世坚持己见,并逐渐减少给番兜和阿帕麦亚的粮食供给,以此来逼迫苏俊将大军后撤入泰西封,听从他的指令。

苏俊收到命令后,陷入了沉思。他明白米特里达梯二世的意图,但他也知道,如果按照国王的命令行事,自己的军队将会陷入被动。此外,他对米特里达梯二世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在这个关键时刻,他需要权衡利弊,做出一个艰难的决策。

在与将领们商议后,苏俊决定违抗王命。他深知,如果按照国王的旨意行事,不仅会失去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还可能导致整个家族的覆灭。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反抗。

苏俊派出使者前往其他地区,联络那些对米特里达梯二世不满的势力,试图组成一个强大的联盟来对抗国王。这些势力有的是因为被国王压迫而心生怨恨,有的则是希望借助这次机会获取更多的利益。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分歧,但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他们还是选择了合作。

与此同时,苏俊也加紧了军事准备。他整顿军纪,加强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深知,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生存下来。然而,粮草问题始终困扰着他。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天灾,安息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减少,无法满足庞大军队的需求。此外,愿意跟随他的势力也并不多,安息国内部逐渐分化瓦解。

正当苏俊陷入困境之时,米特里达梯二世却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他派遣大军镇压那些跟随苏伦家族的势力,并没收他们的财产。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许多原本支持苏俊的人纷纷倒戈,使得苏俊的处境愈发艰难。此时,苏俊意识到,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必须采取更为果断的行动。

终于,米特里达梯二世带领大军逼近了阿帕麦亚。这座城市是苏俊的重要据点,也是他最后的防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苏俊知道,一场生死决战即将来临。在这个关键时刻,苏伦家族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一些成员开始动摇,甚至有人提出投降的建议。但苏俊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只有战斗到底,才能保卫家族的尊严和荣誉。

在紧张的气氛中,苏俊和他的将领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将利用地形优势,布置陷阱和防御工事,以抵御敌军的进攻。同时,苏俊还积极寻求外部援助,希望能够得到其他国家或势力的支持。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没有人愿意轻易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