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占城稻(2 / 2)

也就是说,种植水稻,不需要再找水肥充足的水田,哪怕是水肥条件差一些的土地,也可以用来种植水稻。

另外,占城稻适应性强、耐旱。

这个特点,又”加大了水稻的可种植范围,以往 水稻的种植范围主要集中在雨水充足的南方地区 可是占城稻的出现,却让一些内陆地区,甚至北方也有了种植水稻的条件。

占城稻的这些特点,对于南方广大的丘陵地区和北方旱地有着极强的针对性,这些优点使过去“稍旱即水田不登”的稻田,可获得合理的收成。

这样便大大提高了粮食可耕作面积和产量,使得南方许多地区的农业得到很大开发,许多丘陵、山坡成为良田,一些农业欠发达地区比如“地多丘陵”的江西摇身一变成了粮仓。

另外,占城稻的成熟时间短,快的话只要六十天便可以成熟,两个月的时间便可以成熟,如此快速的成熟时间 使的轮耕成为了可能。

要知道,华夏原产水稻的成熟时间普遍在四个月左右。

也就是说,种华夏原生水稻一季 可以种两轮占城稻,而且,占城稻在产量上也普遍比较高。

华夏原生水稻的亩产量大约在一百五十斤左右,而占城稻在同样条件的水田下,亩产量可以超过三百斤。

宋代的土地面积远远不如唐朝 可为什么可以养活比唐朝更多的人口呢?

要知道,在宋朝之前,唐朝最鼎盛时期,人口也就八千万,可当时,唐朝的国土面积都超过了一千万平方公里。

在宋代之前,华夏人口都没有超过八千万,限制人口数量的正是粮食产量。

而两宋可以依靠远少于唐朝的土地 养活比唐朝更多的人口,占城稻功不可没。

甚至,清代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和占城稻脱不了关系。

支撑起康乾盛世的并不是什么玉米 番薯。

根据统计,在康乾盛世的时候,玉米,番薯的产量,仅占到粮食产量的百分之五左右,根本不是主要的粮食产出。

清代支撑起康乾盛世的,正是双季稻的产出。

而李言也希望可以从楚国以南的地区获得像占城稻一样的农作物,以提高秦国的粮食产出。

尽管说,目前,秦国的粮食产出,支撑秦国自身使用不是问题。

但是,想要支撑秦国对外统一天下,则是十分困难的。

一旦秦国开始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粮食便是一个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问题。

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一天需要消耗的粮食便达到了三十万斤。

而为了运输这些粮食,秦国又需要动员数倍于大军的民夫。

秦国有进行过计算,以陆路运输粮食为例,千里运粮,粮食从后方运输到前线的运输效率,连百分之二十都没有,大约只有百分之十七左右。

也就是说,往前线运输一百斤粮食 能到前线的只有十七斤。

这还只是运输距离为千里的情况 如果运输距离更远,那么 前线可以得到的粮食便越少。

而且,秦国对外的战争,不但要考虑军队的粮食,还要考虑被占领地区的粮食。

战争带来的破坏是极其巨大的,在战争来临之前,一个地方的粮食供应,或许可以自给自足,但是 一旦发生战争 那么,那个地区的粮食供应体系必然会被破坏,想要恢复到之前的供应状态,三个月的时间是最起码的。

而这三个月时间,新占领地区的粮食便需要由秦国负责。

秦国之前为什么总是占了一部分土地又退还一部分土地 就是因为,突然增加的人口太多,超出了秦国可以供应粮食的极限。

而想不管是支撑大军作战,还是在战后安抚地方,都需要粮食,很多很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