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管是汜水关还是另外三条径,都无法满足大军长期的作战需求。
这四条路线当中,汜水关所在的路线是最好走的,但是,也只能维持大军进行有限的作战。
补给距离不能超过三百里。
一旦超过三百里,以汜水关的运输能力 将无法保证几十万大军的补给需求。
至于另外三条路线,还不如汜水关呢!
要知道,径代表的意思,可是小路。
对于不同的道路状况,是会使用不同形容词的。
像可以容纳三辆马车并驾齐驱的叫路,可以容纳两辆马车的叫道,而只能容纳一辆马车通过的,则是渝,而只能容纳一辆独轮车通过的,则被称为径。
所以,有时候看到一些道路的名称,就可以知道其的大致状况。
比如说,太行八径,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八条路线的通过性是非常差的,基本只能满足独轮车通行。
而另外三条路线也是如此,能被叫径,就说明,根本无法满足车辆通过,只能用独轮车进行运输。
由于进攻魏国恶劣的补给情况,所以,不少人倾向于先打郑国。
只要拿下了郑国,那么,秦国便可以依托黄河走水路,解决攻魏的补给问题。
可要打郑国也有问题,那便是郑国已经堵死了秦依托水路打郑国的路线。
护城,温县组成的防御体系,让秦国想要突破封锁 进攻郑都,难度不小。
而且,一旦秦国进攻郑国,魏国一定会进行支援,不管是给粮食还是自己派军队,对于秦国来说,都是麻烦事。
这也是为什么秦国有很多人想要先攻魏的原因,拿下了魏国,郑国位于黄河的护城,温县防御体系就崩溃了。
同时,郑国也没有了魏国的支援。
一时间,攻魏还是攻郑,议论不休。
不过,正在看地图的李言,却注意到了一个地方。
谷河径。
这是三天径之一,根据地图上面的描述,谷河径有小河流淌而过,只是,谷河径流淌的小河属于山间小河,水流湍急不说,还时常断流,一年里面,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断流或者是小溪状态。
满足一些运输的用水需求没问题,但是,想要承担水路运输粮食物资,根本不可能。
不过,李言却有一个想法。
只是,这个想法目前还不成熟,所以,李言并没有提出来。
关于是攻魏还是攻郑的讨论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
毕竟,这是一件大事,哪怕有了定论,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决定好的。
在下朝以后,李言却悄悄派人前往了谷河径。
李言想要知道谷河径的详细情况,只有了解了谷河径的详细情况以后,李言才能知道,自己的计划能不能成功。
“陛下,左丞相在外求见!”
“宣!”
如今的秦国,有左右两位丞相,地位更高的右丞相,自然是诸葛亮,而左丞相则是芈丹。
芈丹毕竟是一个人才,在和李言闹过矛盾以后,李言在攻楚回来以后,便封其为左丞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