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左中郎将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
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
朝廷封曹操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起来。
这一回,他和蔡邕常聚了小段日子,后又一起研究文学着作,而在这段时间,蔡文姬和林夕自然就和他有了很多接触。
这日,曹操和蔡邕正在讨论凡人寿命的问题,后来林夕和蔡文姬觉得有趣,便加入了这个话题。
“当今世道,人之性命,犹如鸿毛,可叹可悲!”蔡邕感慨着。
“我从来都不相信有所谓长寿之人,都是假的罢了。”曹操道。
“非也!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蔡文姬侃侃而谈,说书上有真实记载长寿者,只不过如今已经没有人能达到,着实让人感叹。
这让蔡邕和曹操刮目相看,没想到她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深厚的阅读量。
而那时的林夕,由于听大家讨论得入迷,不知不觉也开口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山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此番感慨,竟让所有人大为震惊,觉得她小小年纪,竟有这样的感悟,实在难得至极。
而且,她这一番言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看着他们对她连连点头,林夕才意识到这个时候,苏轼可还没有出现过,赤壁赋也不可能出现,于是赶紧打马虎:“害,我就瞎说的,不要在意!”
“随口一说便是千古名句,林夕,谁说你没有文学天赋,我觉得你还是太谦虚了。”曹操赞赏道。
“是吧,我早就说了林夕很聪明的,现在相信了吧!”蔡文姬颇有些自豪。
林夕慌乱解释:“没有没有,这段话我就是在一个什么地方看见过,不过已经忘记了,我怎么可能说得出这样的话?”
几人半信半疑,将注意力继续放回主题讨论起来,林夕这下可不敢再乱发言了,害怕露出什么马脚。
不过经过这一件事,大家都不小看她了。
一段时间之后,曹操仍放心不下心中大业,转而去了其他地方游历。
对此,蔡邕也表示支持。
朝堂的风起云涌,国家前途的渺茫,不得不让蔡邕收起了那颗忠君报国的心,此时他只一心一意的隐居,也早早辞去了官职,不再过问朝廷之事。
可老天爷似乎很喜欢和他开玩笑,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权奸董卓因仰慕蔡邕才名,强行征迁其为尚书,如若蔡邕拒绝,他便灭其九族。
这时蔡文姬已经十二三岁,对朝堂之事尚且朦胧,但对董卓如此行为嗤之以鼻。
“这个董卓如此赏识老爷,老爷为何一脸忧愁?”五娘看着这几日丈夫如此心烦意乱,便忍不住开口询问。
蔡邕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他那里是真的赏识我啊!”
旁边蔡文姬虽然不懂政治官场的那些事,但明显也从外面听到一些消息,也十分不满道:“他要是真心赏识爹爹,又怎么会拿九族威胁爹爹为他效力,以我看那个人肯定是个小人。”
五娘听后立刻将她小嘴巴堵上:“莫要胡乱议论,小心惹人非议,得罪了别人。”
“那人既然如此胁迫,该如何是好?”五娘也跟着担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