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噩耗突传来(1 / 2)

思前想后,张杨氏到底不敢逞强,最后灰溜溜的坐下不敢吭声了。

刚走到她近前的张赵氏顿了顿,心里嗤笑一声,嘴上故意问道:

“五弟妹怎么了?老远就听见你的大嗓门,可是哪里招待不周?你只管说。”

张杨氏直摇头,结结巴巴的否认:

“挺好的……俺是太……高兴了,对,太高兴。”

这番作态,让旁边的张知壮兄弟和他们的妻子宋氏和孙月月看着脸都红了,几个人不约而同低下头,唯恐别人取笑。

虽说子不嫌母丑,但是不可否认有这么个老娘,真够丢人败兴的。

没见周围的赵氏族人都伸着脖子看热闹?

旁边一桌,张氏本家的族人也替张杨氏尴尬,不由得小声嘀咕个不停。

虽说听不清说什么,但不用脑子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

对面屋子里,从两屋敞开着的窗户看了一场好戏,只把刘二女看的无语,禁不住满腹疑惑的反问:

“闹腾一场干啥?最后还不是老实了?”

张知劲夹了一筷子菜给他:

“一样米养百样人,要都跟你一样的,世上哪来那么多恩怨情仇?”

话毕,刘二女还没有反应,一桌的人已经说话了。

张申氏取笑:

“行了,知道你两感情好,就别当着咱们的面显摆了,也不怕惹咱们眼红给你们找事?”

“就是!大嫂的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处理完张杨氏的事返回来张赵氏接口:

“年轻人就是……”

她没往下说,只吃吃的笑着,但其他人好像都明白她的意思,不住的挤眉弄眼。

刘二女不好意思笑了下,有些不知所措。

张知劲讨饶:

“伯娘、婶子们大人有大量,大人有大量。”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过继宴后,村里就忙开了。

除草、施肥、摘花椒、打酸枣、秋收……

众人忙碌不已,却谁都不敢逃懒。

毕竟事关一年的收成,关系着一家人的温饱。即使平日里最游手好闲的人也被长辈压到地里干活,连几岁的孩童也不例外。

转眼间,已经到了秋冬之际。

这时,地里的活计已经没了,即使有,也是不着急的。

女人们当务之急还是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到底棉衣、被子、棉鞋什么得准备齐全,这些东西在乡下可是过冬的主要指望。

男人们则忙着打柴、编筐,间或谁家修补房屋去帮忙。

刘二女家的窑洞现在是族里第一热闹的地儿。

一来张知劲舍得烧柴火,刘二女心疼他打柴辛苦想要少烧点都不行,弄得窑洞里什么时候都暖和的很。

二来就是为了口吃的了。

以前日子宽裕点时,各家各户还能给家里孩子做点零嘴吃。今年收成不好,这些自然没有了。

只有刘二女家里,一则她勤快手巧。

二则,她不缺那点吃的。

张知劲总怕刘二女节省,大鱼大肉不方便,但至少能吃饱喝足。

于是,像小的破的红薯什么,别的家里都当饭吃了,刘二女家里却晒成了红薯干。

除此之外,还有油炸的小麻花、秋天存的核桃、自家捂得柿饼、小火炒南瓜子等等,来客了或是谁家孩子来了,拿出来招待那是怎么着都有面子。

这不,一群经常上门的人就没少吃。

——原本只是尝个新鲜,一来二去的吃的多了便全当吃饭了。

话说回来。

俗话说,一个女人三台戏。

一行女人坐在一起哪有不说话的?只要说话少不得八卦。

这不,今天八卦的对象却是张裴氏。

虽然人死债消,而且在二老太爷去世时看热闹的是李老太太,但不妨碍人家迁怒于人啊。

于是,老二房的张知易媳妇逮着了机会便朝张裴氏招呼了。

“俺昨儿见了你家宝儿他娘了,以前多爽快的一个人,如今咋成那样了?说个话那声儿小的,比蚊子嗡嗡声都小,跟变成了一个人似的,婶子你咋管教的。”

张知易媳妇话音刚落,小陈氏便飞快接话:

“是啊,也不知道婶子你咋想的,干啥让宝儿他娘回娘家?养儿防老,养儿防老。爹娘老了,咱们接爹娘过来住几日也就罢了,就当敬孝了,那有让出嫁的闺女回去伺候的?还一伺候半年多。亏得婶子你心大,要别人家早闹腾开了。”

宋氏点头:

“对啊,咱们女人出嫁了干啥的?不就是孝顺公婆,伺候男人,养育儿女的?你说她一走,把公婆男人娃全都扔了,说到天边去都不像话啊。”

刘二女看了张裴氏一眼,两人飞快交换了一个眼神儿。

张裴氏自家知道自家事,心里明白事实绝非如今呈现在面上的。可她不能露馅啊,只能口是心非尽量帮衬: